1、有关改善内河航道通航条件的策略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船舶在内河航道中正常航行时,航道及航道设施、与通航有关的设施,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行业法制建设及管理等对通航条件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然后提出了改善通航条件的相应对策,本文是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同行业工作人员参考借鉴。更多还原关键词: 航道; 通航条件; 分析 中图分类号: U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航道基础设施、港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已有航闸及临跨过河等设施改扩建、养护及其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证航道良好的通航条件和安全通畅, 不能仅从航道管理的小角度出发, 还应该联系到与航道有关的企业、运营设施、设备等全方位、全过
2、程的大安全, 从人性化的角度, 更加注重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以及和谐航道发展。 一、航道及航道设施分析研究 1、航道等级。航道尺度是指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的最小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的总称。有的时候, 一定航道等级或航道尺度与可通航代表船型吨级之间是不对应的, 这一点有时对限制性航道在低水位时段通航条件的改善是有利的。目前, 航道尺度中航道弯曲半径的值有点偏小。 2、通航水位。 标准规定 II III 级航道的洪水重现期为 20 年,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年保证率 99 98%。由于渠化河流及限制性航道的水位可控制性, 加之航道、水位多由交通、水利两部门单独控制, 相互间协调机制不健全, 导致航道的
3、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保证率一直徘徊在 60 75%之间, 因此便产生警戒水位及应急调水机制等补救措施。与水位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 与过船梯级附近并行的输排水设施, 运营保障机制中对航运的不利影响, 没有统筹规划其引排水口门区的水流条件, 诸如流速、流态和比降等不利于船舶正常航行的因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中的一些过水设施, 对航运的影响, 主要是比降导致水位低于邻近值或横向流速超标等现象, 在淮安、淮阴等航段较为明显。原因也许是船闸引航道与其相邻的过水建筑物之间, 设置的隔流堤或隔流墙平面长度 (含口门技术尺度 )、布置角度等技术参数的确定及选用有待优化及商榷。 3、航道护岸。航道护岸对岸坡的
4、固定、防护和航道尺度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等级航道护岸率占 80%以上。近年有关部门对护岸结构型式进行了优化研究, 生态型护岸、护岸与生态景观结合的型式采用比率增大, 但护岸在功能性、景观性、生态修复方面的结合有待进一步研究。 4、过船梯级。渠化河流及限制性航道的正常运行, 有赖于过船梯级的建设、运行、维护及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 一些过船梯级的引航道停靠船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体现在停靠设施平面布置、长度、自身强度、停靠船便利性, 以及因为多线船闸在船舶运调变化带来的引航道通航条件变异等方面, 存在不足和欠缺。致使过闸船舶在引航道滞留时间加大、停靠船设施损毁的概率增加, 增加了过闸船舶不安
5、全因素。 5、助航设施( 含标牌等 )。助航设施配置 (含标牌等 ) 要求科学合理、经济适用和耐久美观。配布工程方案设计应由专家审定, 配布及工程实施应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对项目的安全性评价, 以达到减少海损事故、降低海损事故程度的目的。关于助航设施配置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的, 维护手段的科技含量也有待提高。 二、通航管理与服务问题分析 1、航道管理的信息化。航道运营的快速、高效、便捷和环保, 离不开 / 科教兴航 0 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目前 , 交通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高效型方式转变, 但交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信息化发展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各种交通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
6、整合程度不够, 行业运行效率较低, 服务质量、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的手段、技术装备不足。因此, 推进航道信息化建设, 以信息化带动航道现代化, 促进水运事业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是实现航道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2、通航管理的科学化。首先, 要实现航道管理参数信息的自动采集、显示、发布和服务。具体内容为: 航道的实时水位、航道技术参数、实时水流、航行条件限制、船长通告等; 其次通过依靠 GPS 卫星系统、移动或联通运营网络, 在航道管理内部网实现对船舶的精确定位、监控、调度 (停泊、通闸、交费 )、统计、查询等功能; 最后是实现全航区及交汇通航支流
7、河口航段视频监控, 监视重点航区、航段航道运行状况, 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航道的通航条件。 3、航行船舶。一些航道原有的船舶营运及航行方式、航道尺度不能满足需要, 造成航道通过能力下降, 堵塞、断航现象时有发生, 航闸通过能力对船舶运输能力的限制愈来愈大; 其次, 很多具有适任证书船员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达不到相应等级船舶的适航要求, 不能掌握船舶的适航状况和航线的通航保障情况,以及有关航区气象等必要的信息, 影响船舶性能的发挥和航道利用率的提高。 4、与航道有关的港口码头、城市建设规划等。就省域而言, 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全省港口布局规划, 主要用来确定港口的总体发展方向, 明确各港口的地位、
8、作用、主要功能与布局等。并分别对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主体以及程序作了细化规定, 强化了港口规划的制约作用。但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地方, 由于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 尚存在不按规划建港、无规划建港等问题, 一些法律条款缺乏刚性约束, 使规划的先导和指导作用削弱。 三、与通航有关的设施问题分析 1、过河建筑物。目前, 影响航道通航条件较为严重的过河建筑物主要是桥梁类。受航道通航法规的完善以及技术性标准的提高, 桥梁的净空尺度不断增大。因此, 对技术标准方面碍航桥梁的处理比较麻烦, 尤其是处于泄洪区的桥梁更是存在通航与安全等诸多问题。建议在现有桥梁设有墩柱的通航水域内, 均应设置助航标志和墩柱防撞保护设施。新建桥梁墩体尽量上岸, 保证桥梁主跨一孔跨越航道水域。 2、临河建筑物。港口码头建设在总体规划出台后, 它的各种技术尺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恶化通航条件的元凶。利用航道建设、改建来完善、提高它的工作状态, 降低对船舶正常通航影响, 已成为一些河流或一些地方航道管理的重点工作。建议标准增加港口码头建设的相关内容, 各种港口规划也可就这方面的技术尺度作出适当的抉择, 并作为硬性约束贯彻执行。 个人简介 李伟昊(1981.06),男(汉族),河北任丘人,工程师,现从事科研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