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9735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从 20 世纪末开始实施,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还存在范围不明确,公开内容形式化,公开缺乏主动性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我们有必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政府机关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实现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 政府信息 信息公开 民主 法治 中图分类号:D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169-02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我国要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建成需要以民主法治为支撑。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领导广大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政府也需要

2、采用高新技术公开政府信息,做到“服务型政府”“透明性政府” ,但是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规定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政府信息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使公民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重要问题处理以及财政运行情况等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当公民有政府信息需求时,有权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以便获取有关信息。所以,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信息公开是预防腐败,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国家政权、人民利益和和谐社会的发展,而政府信息公开就是反腐倡廉的一个行之有

3、效的途径。把政府的权力置于公民的监督之下,这样才能建立阳光型政府,消除腐败滋生的环境。政府信息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掌握了信息就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政府机关出台的政策引领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创新管理方式,使人民快速掌握发展信息,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 20 世纪末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逐渐提上行政工作的日程,2007 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公开条例 )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走上了法治的轨道。2010 年,为了正确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

4、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问题的规定 ) ,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救济途径更加明确。现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有了基本的渠道和方式,但是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尚且不够成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 我国的政府信息根据能否公开及公开强度可分为四类:绝对不公开的信息、相对不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公开的信息和主动公开的信息,我国对于信息公开范围的规定原则性强,具体标准太少,在实施中政府信息公开者不能明确界定不同类型的政府信息,易出现公开和保密的界限不明以及公开范围被缩小等问题。我国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概况性强,使得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中无具体标准可循,自主性强,容易

5、出现该公开的信息不公开,不该公开的信息被公开的现象,公开和保密界限不明;对于主动公开的范围, 公开条例除做了一般性规定,还对市县乡政府应公开的重点进行了列举,但在实施中我们很难看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如此详尽,很多基层政府无公开平台,有些政府虽有公开平台,但是公开内容明显缩水,公开范围被缩小。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过于形式化、表面化 公开条例指出各行政机关将信息进行公开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第二章又以总分的形式对各级机关应公开的内容作了规定,但事实中的政府信息公

6、开机关很少能坚持政府信息公开的初衷,很多机关把政府信息公开当成了展示业绩、炫耀功绩的平台,对于其他切实关系到公民利益的信息则选择公民可能知道的信息公开,而公民不容易知道的信息即使和人民利益关系非常密切,政府也可能会不公开。这样政府信息公开就变成了徒有其表,成了行政机关“提高政府形象”的面子工程。 (三)政府信息公开缺乏主动性 我国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发现有对社会发展和公共治安有不良影响的信息应及时进行澄清并公布正确的信息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信息的公开要做到及时、准确。以财政信息的公开为例,很多地方行政机关的财政信息只是应付上级决定而公开的年终总

7、结;有的政府公开信息明显可以看出是应付有关部门检查而将很多早就应公布的信息于一日之内公布;更有些地方机关的财政信息只有相关板块而并无内容。黑幕之下就可能出现暗箱操作,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人民也很难获知国家机关财政的具体使用情况,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便无从下手。很多政府信息本应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应该主动向社会公开的内容,但现实中往往是出现某一重大问题,有关机关进行调查或相关人士进行申请,才被动的公开,社会才会获知这些信息,可见我国有必要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和惩戒力度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三、政府信息公开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制度如果

8、能按其预想的轨道顺利实施下去,其背后一定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机制,同样,政府信息公开要想起到服务民众、促进依法行政的作用,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和运作。 (一)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不明确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我国只是中央和地方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法规,并没有统一的法律对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明确加以界定。目前在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人为的因素较大,而法治还没有占到较高的位置,以至于政府信息公开和保密界限不明,有的信息虽然有公开,但是透明度并不高。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法律为依托,明确各个机关公

9、开的范围和工作程序,明确规定各级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力度,使“公开”和“保密”的界限有一个明确的划定,使得应该被公开的信息公开化,不应该被公开的信息不公开。 (二)提高政府信息工作者的素质 我国政府信息在公开过程中之所以存在内容形式化、表面化,公开工作不主动等问题,这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者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紧密联系的。各行政机关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信息公开的内容质量和公开的效益直接取决于这些政府信息公开一线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决策者的能力直接关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方向,执行者的工作素质直接关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情况,所以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转变执政

10、理念,由“官本位”的思想转向“民本位” 。 (三)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惩戒力度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及时主动的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关键是我国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和惩戒力度不够。 公开条例虽有规定公开主体的义务,但是责任追究机制过于温柔 。近年来,各级法院受理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逐年增长,不仅成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难点。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负责人介绍, “由于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案件,直接的法律依据不多,也非常原则,导致在受理、审理、判决等各个环节面临无规则可依、标准难统一的问题。 ”2010 年最高院颁布的若干

11、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法院应当受理的几大案件以及通过对证据条款加大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但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惩罚规定却未涉及,因此立法机关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的司法救济,以及对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加大法律层面的规制。 加大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行政机关内部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查看政府信息的公开是否及时到位、公开的力度是否能满足人民对政府信息的需求,督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来主动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此外还要加大外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主要是人民和大众传媒的监督。人民和大众媒体的监督可以给行政工作以外部的约束力使其畏惧群众的

12、力量和广大人民的指责而减少行政中的问题,这样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也会更加及时主动的公开,不会因为缺少监督而使真武信息公开部门为所欲为。同时要加大我国对政府信息工作不到位的工作人员的惩罚力度,明确相关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给工作人员一定的震慑力,从外部增强政府信息工作人员的责任力度,从而促使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化法制化的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是我国构建“服务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起步晚发展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也是正常的,它需要有一个从提出、发展、到提高的过程。通过专家意见的提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立法和监督惩戒机制也在日渐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相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现存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胡仙芝.政府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马宝成.政府公开的概念及理念论析.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 3姜晓萍,姜洁.我国省级政府政府公开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06(4). 4冯继有.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