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983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高速增长,中国凭借劳动力比较优势,在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中,高歌猛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工业化程度大幅攀升。中国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但现阶段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赖以发展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有弱化的趋势,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受到环境的约束,中国想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产业升级;路径;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D912.29 文献标识码: A 1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融合路径 第一、我国应

2、该在长期中通过城镇化过程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地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在外需不足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推进总供给的扩张,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扩张的同时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工业化过程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技术进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第二、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粗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已有了长足发展,在这过程中已建立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基础(如图 1) ,中国下一步如果能够提高居民工资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正好可以引导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长期中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可以吸收因外需不足导致的消费品产业

3、和重工业的产能过剩。而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的增长会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图 1:轻重工业比例 第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中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需要着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1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甚至有些省份还处于工业化前期,这些地区还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的较为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通过较为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该地区原有粗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整体升级。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整体升级代表着我国将在一个更

4、高技术的生产函数下实现经济增长(如图 2) 。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区域、产业创新体系,适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我国自主型技术创新。 图 2:2010 年中国各地区工业化阶段的比较汇率平价法 2 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路径选择的机理分析 2.1 通过城镇化过程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地促进工业化过程和产业升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隐性失业,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中 是先假定了短期内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实现充分就业和各个市场均衡不适合我国经济,中 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2总需求的扩张会引导总供

5、给的扩张,总供给扩张意味着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部门生产的扩张,这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剩余劳动力,这对我国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充分就业是非常有利的。我国应该在长期中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地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在外需不足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国内需求,推进总供给的扩张,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扩张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总需求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等瓶颈产业约束了总供给的增长,从而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物价普遍上涨。政府还应运用税收、贷款优惠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产业的瓶颈效应。 2

6、.2 提高工资水平,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引进技术,实现跨跃式发展,但是我国因资金、技术和资源等约束没有能力把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一股脑搬到我国,各产业渐进的连续的按比例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现为由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演进的规律。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所处的阶段,依据产业升级规律,确定下一步产业升级的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先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目标要求的重工业基础,然后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目标要求的轻工业,完成一次产业结构升级。再依据产业升级规律,确定下一个产业升级的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先发展

7、重工业基础,再发展轻工业,完成下一次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各产业按比例协调渐进式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劳动与资本的收入分配比例,即工资和利润的比例以及利率和其他经济手段来控制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发展速度。在先发展第一部类时,可以调节消费少一些,储蓄多一些,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调节消费多一些,储蓄少一些。 2.3 我国产业发展格局 国际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引进资本技术和模仿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是 非常重要,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非常少,没有参与到国际分工和国 际贸易中,中国的产业升级基本上是靠前苏联的资金、技术援助和中国自己的模型型创新完成的。同时,这一时期信

8、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把发达国家带入了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急需把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的信息网络带动的高技术产业,实现本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正如国际产业转移模型中所证明的随着信息网络带动的高技术产业的出现,发达国家将用更多的人力投向这些产业,而传统产业在本国生产不经济,应该转移出国外生产,加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和国际市场交易费用的降低,为这些产业转移出他国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样发达国家积极主动地把这些产业向国外转移。 2.4 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创新。 消费品技术创新的需求来源于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资本品技术创新的需求来源于消 费品的引致需求。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

9、改变居民的消费偏好是技术创新需求的原动力。技术创新的供给主要来源于企业,企业行为并非理性,一般会按照惯例来进行行为决策,在进行技术创新投资时同样会按照惯例来进行。企业创新行为的演化即技术创新供给的演化是由向成功企业学习而得到的惯例决定,如果一国制度设计使自主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更有利于成功和保持较高的收益,则一国企业在该种游戏规则下演化的结果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政府加大力度投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会大大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 成本,并且为企业推行技术创新的第二步商业化过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都会影响企业技 术创新的收益集,使得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在经济演化中处于有利地位。国家技术创

10、新 体系的建立会提高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和节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从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 的自然状态发生概率和收益集,在这种制度下,进行技术创新选择行为是最优选择,那么积 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将在经济演化中长期存在并发展壮大。 3 政策建议 目前,中国 GDP 总量已排名世界第二,从 04-12 年中国的经济再一次获得比较大的发展(如图 3) 。3但如今中国劳动者整体上偏好变得更倾向于闲瑕,削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能源环境约束削弱中国粗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主导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技术含量高,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不可能转移到中国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必

11、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图 3:经济增长图(GDP 走势图) 笔者通过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分析认为,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路径是: 第一、我国应该在长期中通过城镇化过程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不断地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在外需不足情况下,要大力发展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推进总供给的扩张,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剩余劳动力,在产业部门扩张的同时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工业化过程和产业升级来实现技术进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 第二、我国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粗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已有了长足发展,在这过程中已建立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基础,中国下一步如果能够提高居民工资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

12、求,正好可以引导消费品产业的发展,实现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长期中协调发展。同时通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可以吸收因外需不足导致的消费品产业和重工业的产能过剩。而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的增长会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第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一些发达中部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需要着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我国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甚至有些省份还处于工业化前期,这些地区还应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4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的较为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通过较为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该地

13、区原有粗放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升级,实现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整体升级。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整体升级代表着我国将在一个更高技术的生产函数下实现经济增长。 第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创新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区域、产业创新体系,适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我国自主型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明.中国劳动力资源变化的新特点及其对比较优势影响的机理分析J. 未来与发展. 2013(02) 2张明.当今中国工业化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3(01) 3陈志武.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J. 炎黄春秋. 2012(12) 4张明.经济增长理论述评J. 生产力研究. 201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