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075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为了顺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样很有必要。基于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入手,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指导方法、评价方式等,掌握超越课程背后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规划、推展,并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推进素质教育。 高校、研究性学习、基于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高校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给学生以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顺应了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基于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要从整

2、体入手,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指导方法、评价方式等,掌握超越课程背后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地规划、推展,并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推进素质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师范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也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传播特点了解一些常见的媒体基本知识通过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视听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和应用技能。 二、问题分析 根据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开展研究

3、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认真探索,寻求结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鉴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将课堂的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研究性学习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通过网络中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有效检索网络中超越时空的海量知识。此外网络中强大的认知工具既可以创设丰富的研究性学习情景,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如powerpoint、authorware、word、excel 等,这些软件的使用也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学习者之间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跨时空的交流、

4、研讨、展示与管理,可以追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等,可以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进。 三、实施中应解决的问题 经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历了确定课题-收集信息-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等各个研究环节,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意识。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学生研究基本功的欠缺是最大的难题。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较少接触研究性学习,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递,尚不具备研究性学习所需的能力与意识,收集资料与分析创新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学生积极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改变对教师、课堂、教材的依赖心理,主动的体验学习,有效地参与研究。 目前高校普遍对基于课程的研究性

5、学习不够重视。需要建立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配套措施,改革对“教”与“学”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积极调动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与科研通过研究性学习而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创新能力。可以适当增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时数,鼓励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创新和经验交流,在全校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与条件,创设资源丰富的教与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亟待提高。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从创设问题情景开始,到提出问题、指导选题、建立小组,再到课题论证、总结评价等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

6、须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学生观和教学观,在课堂与课后始终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非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 四、关键在于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教材体系的创新,又可以是内容的创新,还可能是结构的创新。20 多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建设实践中的创新几乎是全方位的,但更多的是内容的创新,因为任何新的技术都不是首先为教育而开发,要将之应用于教育,就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改进它、完善它或者探讨其在教育中应用的方式方法,毕竟现代教育技术以实现教育优化为追求目标。 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干线式”教学方法是在

7、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理出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途径,选出其中的最佳途径向学生介绍、传授,让学生掌握通达目标实现的最佳的直接方法。它分为教材编写方面和教学过程实施方面。在教材建设方面,对技术充分研究,在分析学生已有 IT 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梳理出清晰的脉络,提炼出技术中的精华,在教材中反映的仅仅是有用的且是学生未知或未掌握的技术精华。在教学过程实施方面, “干线式”方法大体可用“干线通达、实例跟进、迁移提升”12 个字概括。 “干线通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教学,所有内容直指任务的完成,而且必须提炼出一般的方法向学生介绍。 “实例跟进”是用具体的例子作为一般方法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一般方法

8、的理解与把握。引入“教学探讨活动”是创新,而且更多的创新是让创新的形式充满创新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探讨活动”所设计的议题,既有意义,学生又必须经过自身的努力和同学间的互助才能完成,非常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可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新型的学习模式,积累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运用经验,为其未来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应该是学科,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全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明选.论网络环境中注重理解的教学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2李萌.龙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思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陈琳.试探动画的教学功能与数字化制作.中国电化教育,2001(2). 4陈琳.开创信息技术类课程“干线式”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