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5078 上传时间:2018-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末作业考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 满分 100 分 一、辩析题 ( 每 题 10 分,共 30 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答: 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召开,宣布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改造依据从根本上消灭了小资产阶级、工商阶层、个体工商户等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党代表的阶级利益,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 盾。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

2、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秀的根本表现就是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答: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 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其内容主要是: ( 1)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 ( 2) 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 也是一个客观的物质运动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实体和物质运动 形式,其物质承担者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

3、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过 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尺度 . ( 3)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基本矛盾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表现。 3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答 :邓小平在理论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结束了文革以后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 识不清的问题。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是因为它有先进的生产力,能使生活更加的进步,所以社会主义之所以被相信会代替资本主义,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中生产力能被大大的解放。如果一直探讨社会主义的模式,认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走

4、资本主义路线,我们就不能发展。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那么什么社会制度也不会被认可。 邓小平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认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大家大胆去做,解放思想。这是我们从 1958年大跃进开始到 1976年文革结束的思想理论错误得到改正,改革开放,走向新的 路程。在大家迷茫的时候, 1992 年的南巡讲话,坚定地大家发展的信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阐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令中国抓住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二、简答题 ( 每 题 10 分,共 30 分) 1为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答:从两个方面回答。第一,革命的发起者。民族资产

5、阶级为主导,由于缺少群众基础,革命号召力不强,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表现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第二,革命目的性。民族资产阶级的目的是推翻帝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施行多党制。国家权力依然掌握 在少数大资本家大财阀的手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没有任何参政议政的权力,依然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对象。革命对象决定了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 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2)、所谓矛盾,是指任何事物之间

6、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矛盾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 展中的作用是: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为事物的发展提供前提;其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使双方各自从对方汲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使整个事物得到发展;其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第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一,在事物的量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推动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事物的质变准备条件;其二,在事物的质变阶段,矛盾的斗争性促使旧矛盾统一体瓦解,新统一体产生,从而完成事物的转变。 3 什么是 “ 三权分立 ” ?为什么说它不适合我国国

7、情? 答:三权分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西方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其一,我国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劳动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者之间那种深刻的利益对抗关系,因而在国家政治形式和党派制度上,没有必要人为地把他们划分为各种不同利益的政治对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与这一国体相适应,我们的政体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其二,我国 不存在实行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我国的人

8、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如果放弃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必然动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根基,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其三,我国实行的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了决策的效率。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这种制度 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不同,国家最高权力是

9、一元的、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为人民服务的政权组织形式, 本质上是体现 “ 议行合一 ” 原则的政治制度。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有效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当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应该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 成果,重视对西方分权制约思想的研究,但一切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 三、分析题 ( 第 1 题 10 分, 第 2、 3 题每题 15 分,共 40 分) 1毛泽东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

10、性质的社会矛盾?有何现实意义?( 10 分) 答:( 1)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基本矛盾是总根源。矛盾的普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即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 3)、两 类不同性质矛盾解决的方法。解决的方式,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就是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不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巩 固和完善。 意义: ( 1) 、指导党和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献。

11、( 2)、丰富和发展了八大思想,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 3)、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学说,为国际共运解决了重大难题。 2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关系。( 15 分 ) 答:( 1)、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认 识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干工作必须理论 联系实际。 ( 2)、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规律,实事求是。 (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相信实践的真正权威,实事求是。 ( 4)、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不仅为确定和发展党的政治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也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提供了正 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从正反两方面更完整、更全面、更准确地人认识事物;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出发的思想路线,也是为了更完整、更全面、更准确地人认识事物。 二者具有一致性。 (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 2) 、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用。 ( 3)、思想路线与认识路线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实践中知与行的

13、统一。 ( 4)、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客观决定主观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这是确定正确思想路线的前提。 ( 5) 、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必须有理论的指导,而理论只有从实践中来,并用以指导实践才 有意义。 ( 6) 、实事求是:强调规律的客观性,指明认识的任务是探索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以指导实践 ( 7)、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认识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真理 性的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发展等观点。 3 如何认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5 分) 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14、经验,正确 分析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 这一论 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 方 针、 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了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国情的极端重要性,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 根本任务, 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对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 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 .这个科学概念包括两层 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

15、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 经过反帝反封建反官僚 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伟大飞跃 .同时必须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 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

16、阶段 .我们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 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我们讲要搞清楚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 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 .经过这些年的实践, 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 .指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

17、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 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

18、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 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 .这九 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 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邓小平强调指出 :“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

19、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 观点出发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 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自觉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0、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 理方法和组织形式,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如果把这样的改革和借鉴看作是搞资本主义,是错误的;如果因为这样的改革和借鉴就以为可以搞资本主义,也是错误的 .任何忽视、 偏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 和做法,都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害 .历史实践证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21、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 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党的十五大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 .比如,把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把按劳分

22、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 .这些都是同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分不开的 .只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才能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在这 一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落后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从我国五十年代中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样 的历史进程, 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经过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

23、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然而,总的说来,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 以为可 以很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 是不对的 .即便在 进入小康社会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 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 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既不能迷失方向,丧失信心,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也不能脱 离实际,急于求成,重犯过去那种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