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提要 本文选取西部省份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等三个指标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度。整体来讲,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现象并不显著,但在对地级市的指标进行进一步测度后,得出兰州市房地产业集聚现象显著、酒泉市科学技术业集聚现象显著等特征。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区位商;甘肃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 年 12 月 31 日 一、引言 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制造业都将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而与之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却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
2、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邱灵(2014)基于文献检索与分析指出,国外大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测度辨识研究主要存在两个视角:一是基于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城镇体系或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空间集聚特征;二是基于城市内部空间尺度,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在城市内部的集聚态势以及不同行业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差异性。张旺和申玉铭(2012)认为国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区域尺度可分为:全国层面;城市群层面;城市层面。并经分析得出京
3、津冀都市圈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种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全国的专业化优势也最明显。蒋丽(2014)认为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是高度集中在 CBD,并有沿交通主干线向外扩散的趋势,初步呈现郊区化现象,导致多中心城市出现。张纯、张丽敏和周楚(2013)基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级市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经济发展结构、城市化水平较为显著,同时证实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朱丽霞等(2014)认为武汉市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中低水平的空间集聚,集聚中心和次级中心并
4、存;演变过程中集聚的同时有分散,并且有追随城市边缘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趋势。其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视角多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的协调度,如吉亚辉、段荣荣(2014)认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和生态位适宜度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生态位适宜度不高,反而中西部一些地区生态位适宜度较高。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一线大城市,或者武汉、西安等较大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而鲜有对西部地区省份及城市的研究,但西部地区 12 省市区占全国面积的 71.4%,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28.6%,其经济发展状
5、况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来讲也同样重要并值得关注;因此,本文选取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甘肃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区位商等指标测度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程度,并分析其特征。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84-2011)和已有的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以及统计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六大类。 (表 1) 甘肃省东西蜿蜒 1,600 多公里,全省面积为 42.59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的 4.72%。辖 12 个地级市(兰州市、嘉峪关、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酒泉市、张掖市、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 、2 个自治州(临夏回族
6、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在都市城区集聚的特点,因而文中研究范围只包括地级市的市辖区。(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4 版) 。(二)研究方法。目前,对集聚程度测量的指标有空间基尼系数(G) 、赫芬达尔指数(H) 、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EG) 、地理联系率、区位商、空间自相关 Moran 指数等指标。各个指标各有优缺点,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选取了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作为衡量指标。 1、区位商。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
7、并根据区位商 Q 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 其中,Qij 为 j 区域 i 产业的区位商,eij 表示 j 区域 i 产业就业人数,eij 表示 j 区域所有产业的就业人数,Ei 表示区域产业 j 的就业人数,Ei 表示整个区域总的就业人数。 三、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一)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商分析。根据公式定义,对甘肃省12 个地级市的区位商测算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可以看出,酒泉市省内区位商和国内区位商的值在甘肃省 12 个地级市内是最高的,省会兰州市的省内区位商和国内区位商都仅排第 7 位,表明其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现象并不显著
8、。 要进一步分析表格 2 中的数据,还需要了解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具体情况。 (表 3、表 4)由表 3 可以看出,在对区位商进行更加细致的行业分类后,可以对各行业的集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陇南市的省内区位商和国内区位商均超过 1.5,表明陇南市该行业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区位商整体偏小,表明该行业尚未形成集聚;兰州市的房地产业区位商排在全省首位,且显著领先于其他城市,表明省会的房地产业空间集聚最为显著;对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酒泉市的省内、国内区位商均排首位,表明酒泉市的科学业有很明显集聚现象。 (二)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地区相
9、对专业化指数分析。 (表 5)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的取值范围在 02 之间,指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工业专业化水平越高;指数值越小,则表明该地区工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构性越大。通过测算我们发现,甘肃省 12 个地级市的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整体都较小,其中酒泉市、陇南市、平凉市、金昌市、嘉峪关排在省内的前五位,兰州市排至末位,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构性最大。 (三)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表 6)由表 6 可以看出,甘肃省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总体偏小,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值最低,说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整体集聚程度较低,尚未形成明显的优势产业。
10、四、结语 根据 2014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以及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对甘肃省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后,分析得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如下特征:(1)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象显著程度较低;(2)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地理集聚度高低不一;(3)城市内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参考文献: 1邱灵,方创琳.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J.地理研究,2013.32.1. 2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28.6. 3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
11、012.31.6. 4吴建楠,曹有挥,程绍铂.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2. 5张纯,张丽敏,周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13.2. 6朱丽霞,杨婷,郑文升等.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特征及其发展演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2. 7吉亚辉,杨应德.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 8李佳?常?孙铁山,张文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与模式研究基于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14.34.4. 9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9.4. 10刘辉煌,雷艳.中部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8. 11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1.6. 12邓桂枝.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测度及其适宜性研究基于我国 22 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2.7. 13吉亚辉,段荣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协调度与生态位适宜度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