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摘要:通过建立静态回归模型和动态 VAR 模型的方法,量化分析了政策性金融的规模、期限结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笔者认为政策性信贷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前期的生产总值会增加对本期的贷款需求,而短期贷款比例相对提高会使政策性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其发展策略是:进一步围绕政府意图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结合支持重点兼顾好政策性业务同商业性业务,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先行投资,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流向;进一步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充分发挥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效应分析;V
2、AR 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88-02 一、政策性金融在甘肃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994 年,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我国相继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需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2008 年12 月,国开行从政策性金融机构转型为商业银行,但考虑到其筹资方式、基本职能和市场定位保持不变,本文仍视同为政策性金融进行分析。 )先后在甘肃省设立了一级分行,并逐渐成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农业发展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4
3、年 12 月,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随后相应在地市和部分县域成立辖属机构。二十年来,先后经历了粮棉油及扶贫贴息贷款、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全方位信贷支农等三个重要阶段,目前形成了以传统粮棉油业务为一轮,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为另一轮的“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截止 2013 年底,累计发放贷款 1 800 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 45.36 亿元增加到 460.41 亿元,存款余额从 3.34 亿元增加到 40.48 亿元。农发行甘肃省分行在认真贯彻国家支农惠农金融政策,服务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农村经济前进中实现了自身的有效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情况 1999
4、 年 12 月,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在兰州成立。十五年来,致力于公路、铁路、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关注保障性住房、中小企业、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民生领域,是全省中长期和对外投融资的主力银行。截止 2013 年底,累计投放贷款 3 500 多亿,各项贷款余额从建行初期的 97.46 亿元增加到 1 093.57 亿元,存款余额从 0.96 亿元增加到 109.6 亿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甘肃省经济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一)1994 年以来全省经济总量、社会收入与政策性金融情况 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结构逐步优化。19942013 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从 453.61 亿
5、元增加到 6 268.01 亿元,增长 13.82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10.9%。甘肃省产业结构比重由 22.89:43.79:33.32 调整为14.03:45.01:40.96,第一产业占比下降 8.8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提高 1.22 个百分比,第三产业占比提高 7.64 个百分点。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4 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 658.13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 723.73 元,201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 965 元,农村居民纯收入 5 108 元,分别增长 7.13 倍、7.06 倍。 三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6、,效能明显增强。2000 年甘肃省政策性贷款余额 203.16 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 94.36 亿元,占比 46%,存款余额 6 亿元,每百元 GDP 占用政策性贷款 19.29 元;2013 年全省政策性贷款余额 1 553.98 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 1 313.99 亿元,占比 85%,存款余额 149.3 亿元,每百元 GDP 占用政策性贷款 24.79 元。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全省经济发展效应的计量分析 1.研究指标选取、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 本文使用了三组指标来衡量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性金融支持情况,具体见下表。 为减小模型的估计误差,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
7、额首先利用消费者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然后进行取对数处理,取对数后的符号设定为 LGDP 和 LDKYE。为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在实证分析前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利用 Dickey 和 Fuller(1974)提出的 ADF 检验法分别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GDP、LDKYE 和 DKBL 三个指标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利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均显示,在LGDP、LDKYE 和 DKBL 三个指标之间存在 1 个协整关系。 2.静态效应分析 在研究政策性金融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主要是通过分析政策性贷款
8、余额、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例与甘肃省生产总值的关系,并逐步回归法建立如下的回归方程: LGDPt=3.579+0.297LDKYEt-0.003DKBLt+t 模型结果显示,常数项及 LDKYE 的系数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DKBL 的系数在 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达到0.98,模型的残差项平稳。 3.动态效应分析 为反应政策性金融支持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通过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刻画。由于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模型的滞后值只能计算到 2 期。在滞后阶数为 2 时,LogL、LR、FPE、AIC、SC 和 HQ 中除FPE 外,均支持 VAR 模型的最优
9、滞后阶数确定为 2 期。 (1)VAR 模型建立。运用 Eviews 软件,建立甘肃省生产总值、政策性贷款余额和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比重三个变量的无约束 VAR 模型,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 剔除在 5%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的系数后,将矩阵形式转化为表达式即为: LGDPt=1.8616+0.7941LGDPt-1+0.149LDKYEt-1 -0.0024DKBLt-2 LDKYEt=0.7563LDKYEt-1+0.7483LGDPt-2 DKBLt=0.3733DKBLt-2 模型总体的拟合优度较高,三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超过 0.96。 (2)脉冲响应分析。VAR 模型的所有特征根均位于单位
10、圆内,即小于 1,我们可以认为 VAR(2)模型是稳定的,可以做脉冲响应分析。 4.实证分析结论 (1)从甘肃省经济发展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静态关系来看,甘肃省生产总值与政策性贷款余额、短期贷款同中长期贷款比例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政策性信贷投入对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 1%,会推动甘肃省生产总值增长 0.297%。同时短期贷款比例相对提高会使得政策性资金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短期贷款相对于中长期贷款每多投放 1 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减少 0.003%。 (2)从二者的动态关系来看,上期的贷款余额对本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
11、提高对本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效率降低,前两期的生产总值能够增加对本期的贷款需求,生产总值和贷款余额对贷款比例均没有影响。甘肃省经济发展自身有一定的惯性,上期生产总值每增长 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 0.794%,上期政策性贷款余额每增长 1%就会推动本期生产总值增长 0.149%,与投入等额比例的中长期贷款比较,前两期短期贷款比例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就会使本期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减缓 0.0024%。 (3)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结果显示,一是政策性贷款余额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稳定长期的正向效应,给政策性贷款余额一个正向冲击,甘肃省生产总值在当期开始提高,在第 2 期达到最大,从第 4 期趋于稳定;
12、二是政策性资金中短期贷款占比的相对提高对甘肃省生产总值有长期的负效应,这种负效应在第 3 期最为明显,在第 4 期开始走向稳定;三是当期的生产总值对其后三期的生产总值有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会逐步下降,从第 4 期起没有任何影响。 三、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看,政策性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应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找准政策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进一步围绕政府意图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目标的实现 政策性金融应认真落实各地总体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各类平台,根据
13、各自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对接好相关的融资主体和项目,积极向总行争取更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和资金,在防范好风险的前提下,连续加大资金投入,充分体现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政府宏观调控的性质,努力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民生建设。 (二)进一步结合支持重点兼顾好政策性业务同商业性业务,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方面,积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食、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和购销储,以及农村道路、土地整治、基地建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方面,大力支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促进全省工业转型提质增效,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交通、信息
14、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业方面,着力支持旅游景区、商贸服务平台、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跨区域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要结合这些关键领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调配好政策性项目和商业性项目,从风险和财务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形成源源不断的支撑。 (三)进一步突出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先行投资,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流向 各地很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工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此类项目往往风险大、收益不明朗,商业性金融为规避风险不愿介入。现有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应配套政府财政资金在这些领域进行先行投资,向商业性金融机构指示政府经济政策导向,消除商业性金融机构疑虑,带动商业性资金参
15、与;或者通过对基础行业、新兴行业的投入,打开经济发展的瓶颈或开辟新的市场,促使商业性资金的后续跟进。 (四)进一步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充分发挥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助推作用 政策性金融以提供长期甚至超长期贷款为主,对投资规模大、回收期过长、实现效益慢的项目进行融资,有效弥补商业性金融提供短期资金融通而长期资金不足的缺点,实证分析也表明中长期贷款占比的相对提高能够更好地推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当前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产业升级、经济技术开发、保障房建设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贷款资金投入,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继续优化信贷期限结构,在保障必要的短期流动资金投放的基础上,更多地投放中长期类贷款,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独特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国内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1). 2 蔺秦生.加快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创新,支持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8(8). 3 宫海鹏.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支农绩效分析与对策研究 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4 苏 玮,梁士涛.开发性金融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J.经济问题,2007(1). 5 郭丽虹,张祥建,徐龙炳.社会融资规模和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6). 责任编辑:文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