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启焚香诗赏析“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烛影风摇,香霭云飘,这种美妙娴雅的情景确是古代文人雅士书斋生活的真实写照,文人与香密不可分也。 高启焚香诗原文 艾?i 山中品,都夷海外芬。龙洲传旧采,燕室试初焚。 奁印灰萦字,炉呈玉镂文。乍飘犹掩冉,将断更氤氲。 薄散春江雾,轻飞晓峡云。销迟凭宿火,度远托微熏。 着物元无迹,游空忽有纹。天丝垂袅袅,地浪动法坛。 异馥来千和,祥霏却众荤。岚光风卷碎,花气日浮?。 灯?孪?同歇,茶烟午共纷。褰惟嫌放早,引匕记添勤。 梧影吟成见,鸠声梦觉闻。方传媚寝法,灵着辟邪勋。 小阁清秋雨,低帘薄晚曛。情渐韩掾染,恩记魏王分。 宴客留鹤侣,招仙降鹤群。曾携朝
2、罢袖,尚?盼枋比埂? 囊称缝罗佩,篝宜覆锦熏。画堂空捣桂,素壁漫涂芸。 本欲参童子,何须学令君。忘言深坐处,端此谢尘氛。 释义与赏析 释义: 艾?i 香是山中的佳品,都夷香为海外的香品。现今我这里有一些旧时采集的香,就在书斋中燃起一炉。香粉压制成篆字般的图案,袅袅升起的轻烟,如篆字般弯曲上升飘散。香烟飘渺氤氲,其烟似断未断,味道馥郁芬芳。好像是春天早晨的江面上飘忽的一层薄雾,在峡谷之间飘渺回旋。凭借着隔夜未熄的炭火持续燃烧,似有若无的香气在屋子里四处飘散。本来是没有一点痕迹的,在空中回旋飘渺又像是有纹路。袅袅香烟好像从天上垂直而下,其波浪好像具有能够撼动法坛的力量。这馥郁的芬芳来自自然的合和,
3、万物氤氲其中,好的香气会让人觉得美好舒泰。深夜残烛一点,燃一柱馨香,晴好的午后煮茶观烟。恐怕衣物收得太早,记得用火箸多添些香。透过纸窗看见梧桐斑驳的影子,听到鸠的鸣叫声才如梦初醒。香既能使人香甜入眠又能够使人保持清醒。阁楼外雨意涟涟,帘子放下,屋里晦暗像是到了傍晚时分。想起韩寿与贾午的美妙因缘却不得不提到魏王赏赐的异香。宴饮时燃一炷香由此留住的都是些志同道合的杰出人才,佩戴香囊,隔火熏香,在雅室的四周涂上美妙的香料想来都是十分美妙的事情。焚一炉香,静坐参习,享受这脱离尘世的片刻安宁,神思清净。 赏析: 读及此诗,脑中便浮现出一个霏霏秋雨,暗灯凉簟的夜晚,诗人独坐闲阁伏案读诗,沉吟静思,与之相伴
4、的唯有那一炉温馨弥漫的熏香。其意境与陆游雨夕焚香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翻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无二,其清幽娴雅之妙难以言尽。 诗歌表达的是诗人通过焚香,身心进入到香的静谧、清雅之中,污秽荡尽,诗人的身心得以彻底地放松,并由此进入了一个极为恬静、玄奥的境地。这也正如屠隆所说:“香之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 ” 香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好,静坐参习、吟诗作画、抚琴对弈、佳朋小聚,往往燃一炷馨香,或藉以记时,或以之净化空气,或添幽雅气氛,或以此敛气凝神。 香事,也为文人墨客笔下常咏之事,咏香之文辞在中国古代文学乃至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不胜枚举。文人雅士大
5、多都是爱香、惜香之人。陆放翁在书斋读书时好焚香, “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一缕清香绕室,以诗润心。苏东坡,更十分青睐焚香静坐。其以海南沉香品质寄予其弟文辞之美的沉香山子赋 ,使读者如闻其香。其所说的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晨兴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也谈及焚香之趣。不得不说香事确为“雅事中的雅事”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以及文心雕龙?养气篇提到:“是以吐纳文艺,务在节宣,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都提到文人雅士在创作的过程中要虚静凝神,排除内心的杂念以及外界的一切纷扰,从世俗中解脱出来,进入审美观照的境界,进而才能创造出与自然相通的艺术作品。香之妙处恰巧在此,而且香之事其本质的内涵就在于颐养情性、涵养精神。这与文人雅士对精神生活的看重有着极为重要的内在联接,高启这首焚香诗所要表达的也即是香对其精神的滋养。 (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 ,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