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摘要】:本文以制造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结合案例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了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绩效的测度。然后针对博世电动的供应链协同与绩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分别对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对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存在交互作用。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绩效;战略协同;业务协同 1 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全球竞争,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单一的资源和能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此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应运而生。
2、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供应链中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 、 “弱弱联合”或“强弱联合”的协作模式,打破组织间的界限,有效整合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开发出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降低物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提高整体收益。 供应链协同已成为当今企业的重要战略,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根据调查显示,约 9%的美国企业有 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是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合作进行的,大概 20%的企业有 2/3 左右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是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合作进行的,其余 28%的美国企业与其他企业一同研发了1/3 左右的新产品。然而供应链协同管理在我国面临巨大挑战,2008 年,由中国社科院和
3、深圳发展银行共同成立的课题组调查表明,我国企业供应链不协同问题突出。一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更谈不上对协同策略和协同伙伴关系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供应链协同开展了广泛研究,推动供应链协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2 理论回顾 2.1 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scc)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而作出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学者们主要从战略因素、技因素和业务因素来研究供应链协同。本文将供应链协同划分为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和技协同。技协同处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最底层,侧重于实际作与应用,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战略协同和
4、业务协同都需要依赖于技协同的运作才能得以实现,并且随着电子信息技的广泛应用,技协同己逐渐渗入到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管理之中。所以本文把技协同归结到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过程中,以信息技 支持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的实施,对技协同本文不作单独的研究。 2.1.1 战略协同 战略协同主要是对供应链中重大核心问题而进行的沟通、指导与协调,它强调各节点企业间的互动、协调和合作,具体表现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以削减不确定性、牛鞭效应、物流供应延迟等风险,最终目的是在整个供应链运作中形成以共同战略目标为主线的协作流程。本文重点研究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要实现战略协同,必须重 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管理和信息共享
5、。供应链协同收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供应链整体战略的指导作用,没有战略协同,其他协同就无从谈起。 2.1.2 业务协同 业务协同主要侧重于解决局部性、短期性和具体的问题。Flynn et al.认为业务协同就是各节点企业共同管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流程,通过有效得管理产品或服务、信息、财务和决策流,实现低成本和高效率,为客户实现最大价值。业务协同以具体的业务流程为整合对象,是供应链协同中研究的重点所在。它主要包括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预测、计划、采购、生产、仓储、配送和销售与售后服务等活动的协调与合作。2.2 供应链绩效 Vachon et al. 认为供应链绩效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可靠性、响应速度、
6、综合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可接近性等方向上的输出结果。本文将供应链绩效定义为各节点企业在目标一致、相互信任、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前提下,以基础设施、技创新能力、人才资金等为支持要素,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协同活动,如采购协同、生产协同、分销协同等,最终增加供应链整体收益或降低整体成本的过程。 2.3 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相关研究述评 为检验供应链协同的实际效应,学者们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Sanders 认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同通过影响各主体内部业务的协作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同能够直接或间接提升供应链绩效,但并没有明确揭示出二者关系产生的推动因素,也没有指出供应链绩效提
7、升的具体表现。同时,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业务合作,缺乏战略层面的考虑。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拟采用文献分析结合案例研究来构建理论,这种方法一方面有助于保证理论构建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保证研究的深度。本文一直严格遵循案例研究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通过对案例“过程”的充分讨论,探索装备制造企业供应链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与供应链绩效的关系,提出并验证相关的研究命题。 3.1 案例企业的选择 案例研究常见做法是选取典型案例,博世电动成立于 1995 年,其产品包括电锤、电钻、角磨机、测量工具以及园林工具等。自成立以来,博世电动一直致力于打造强大的供应链,十分重供应链协同管理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3
8、.2 资料收集与数据获取 在进行案例收集和数据获取时,主要通过访问博世电动公司网站、搜索查看中国期刊数据库与相关的博硕士论文、查看调查报告与公司年度报告、新闻报和广告等方式获取案例资料。本人曾于 2014 年 7 月至2015 年 1 月在博世电动公司采购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对博世电动公司的整个供应链体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获取了相关的一手资料与数据,同时也对公司采购部、生产部的同事进行了短暂访谈。 3.3 构念测度 3.3.1 战略协同测度 战略协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赵晶强调要把战略转化为具体的、可测评的目标和指标,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Camarinha et. a
9、l 在研究企业协同创新绩效时,将资源互补和投入程度作为重要因素分析。曾文杰、齐旭高将合作信任程度、相互依赖程度和目标一致性等指标作为衡量节点企业间协同的重要指标。本文参照以上学者的研究,将以下几个变量作为衡量战略协同的指标,而各个变量的测度题项则依据相关研究具体展开,如表 3.1 所示。 3.3.2 业务协同测度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将对外供应链分解为 4 个要素:计划、采购、生产和交付。Thomas&Griffin 提出在市场竞争激烈化和全球采购背景下,应着重从采购、生产和分配三方面来进行业务协同。曾文杰等在研究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时,也提出了需求协同、采购协同、产品设计协同、生产协
10、同和物流协同等方面的协同策略。考虑到装备制造企业的特性,本文从以下几个指标衡量业务协同,见表 3.2。 3.3.3 供应链绩效测度 供应链绩效的测量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研究主要参照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结合制造企业供应链特点,提出了供应链绩效的三个测量指标:可靠性、响应性和成本节约性,如表 3.3所示。这三个指标高度概括了 Beamon(1999)提出来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三种类型:供应链可靠性(柔性指标) 、供应链响应性(产出绩效)和供应链成本(资源指标) 。 4 案例分析 4.1 博世电动供应链协同 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博世电动业务范围覆盖全球,其供应链涉及的范围较广,
11、主要包含零部件供应商、分销商、最终消费者、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等。博世电动的成功一方面可以归结为其持续的研发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也与其供应链战略协同的成功实施密不可分。在业务协同方面,博世更显示了其作为跨国企业所拥有的先进生产技和管理经验,在业务协同上,其通过需求预测、采购、生产、分销等业务活动与供应商和客户开展了广泛的业务协同,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果。具体见表 4.1。 4.2 博世电动供应链绩效 博世电动通过战略协同与业务协同,取得了不错的协同效果。博世电动以“科技成就生活之美”为经营战略,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长三角地区完备的产业链结构,将大部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其他企业,与
12、其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打造出了一条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供应链。博世电动保持着旺盛的创新活力,每年都会面向市场推出 100 多种新产品。例如 作简便的激光测距仪、带开瓶器功能的电动螺丝刀,这些新产品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博世电动作为其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其供应链绩效将会对整个供应链整体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博世电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供应链绩效,具体见表4.2。 结合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博世电动战略协同与业务协同均处于较高水平,二者着重强调如何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和能力,促进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协同。博世电动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以信任机制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通过协调各个业务活
13、动,可以实现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同步决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响应性,降低供应链成本。而各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同步决策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业务协同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性。再加上相关的理论研究,可以证明出供应链协同可以促进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同时,战略协同与业务协同在提升供应链绩效的过程中具有交互作用。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选取了一条有代表意义的制造供应链,通过对供应链协同与其绩效关系的文献综述,并根据博世电动供应链协同状况,得出如下结论:(1)供应链协同可有效地提升供应链绩效,战略协同、业务协同分别对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可靠性、响应性和成本节约性方面。 (2)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在促进供应链绩效提升方面具有交互作用。战略协同通过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共同的协作目标指导业务协同的顺利进行,而业务协同通过具体业务的开展为战略协同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的研究为丰富供应链管理理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关于供应链协同与供应链绩效研究和实践仍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从实证角度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采集行业样本数据,利用具体的数据分析验证相关理论。还需进一步讨论如何加强协同过程管理与协同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