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428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研究综述【摘要】 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领域,对于两者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将国内外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 股权性质 公司治理绩效 影响 股权性质即股权构成,是指不同类型股东持股份额多少。本文系统梳理了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加以评述,以促进公司治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一、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将股权性质分为内部人股权和外部人股权,主要研究内部人持股与外部人持股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内部人持股就是独

2、立于股东和债权人的经理人员持股或管理者持股。而外部人持股一般指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员持股,如独立于管理层的股东持股。其中,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对于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国外学者持如下五种不同观点: 第一,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持该种观点的学者较多。1976 年,Jensen 和 Meckling 将公司的股东划分为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被视为股东结构理论的奠基者。他们提出利益趋同效应的观点,认为内部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约束力越强,就越能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绩效。得出此类观点的研究还包括:Ehung 和

3、 Prutii (1996)选取美国 404 家公司,Perderson 和Thomsen (2001)选取欧洲 12 个国家的 435 家大型公司,Spiro 和Makhija (2000)选取捷克 988 家私有化企业,Sheng-an Chen 和 Kim wai Ho (2000)选取 1995 年新加坡 145 家公司,Drakos 和 Bekiris (2010)选取 2000-2004 年希腊 146 家上市公司,等等,进行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选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样本,并采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内部人持股比例及公司治理绩效,但是都认为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 第二,内

4、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不相关或负相关。1980 年Fama 认为:内部股东持股数对公司绩效没有任何的影响。Fama 和 Jensen (1983)提出了管理者壕沟假说,认为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上升,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加大,股东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就会被削弱,导致管理层腐败等问题,公司价值随之减少。 第三,内部人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呈 N 型曲线关系。Morck,Shleifer 和 Vishny (1986)认为内部人持股比例分别在 0%-5%、5%-25%、超过 25%这三个区间上时,用托宾 Q 值表示的企业价值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Myeong and Hyeon Cho(1998

5、)认为在内部股东持股比例 0%-7%、7%-38%、38%-100%_个区间上,公司价值随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减少和增加。 二、国内文献综述 由于历史客观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持股比例普遍偏低,所以国内学者对内部人持股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较少。在我国,股权性质有两种划分方法:一是根据股权属性不同,将其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二是根据股东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流通股包括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 A 股、B 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暂时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因此,在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根据股权性质不同,国内学者主要研

6、究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或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观点可以总结如下为三类:第一,股权性质与公司治理绩效呈线性关系。国内大多数学者持该种观点,且认为法人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国家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负相关。最早进行实证研究提出该观点的是许小年和王燕(1999) 。他们选取 1995 年上市交易的 300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该结论。此外的实证研究还有:张红军(2000)选取 1998 年 385 家上市公司,陈小悦和徐晓东(2001)选取 1997-2000 年中国 507 家上市公司,张兆国、宋丽梦和张庆(2005)选取 1990-200

7、3 年在深、沪两市发行 A 股的上市公司,谢军(2007)以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等等,进行实证研究,都得出上述类似观点。与上述结论相反,于东智(2003) 、刘志彪(2004) 、李锋(2011) 、刘缓缓(2011)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国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正相关,而流通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负相关。 第二,股权性质与公司治理绩效呈非线性关系。吴淑琨(2002)对中国上市公司 1997-2000 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国家股比例、境内法人股、流通股比例均与公司绩效呈 U 型关系。艾健明(2007)选取2001-2005 年制造业的 416 家公司进行研究,认为国有股比例与公

8、司绩效呈 U 形关系。王新霞、刘志勇等(2011)选取 2005-2007 年上市公司的3496 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改前后,国有股、流通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由正变负,法人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由负变为不相关。 第三,其他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股权性质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受到股权集中度影响,如施东晖(2000)认为,对于股权集中度低的公司,即股权分散型公司,社会法人控股时业绩最好,法人控股业绩次之,国有控股业绩最差。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受到行业等因素的影响。如陈晓和江东(2000)认为,只有在竞争性较强的电子电器行业中,法人股和流通股对公司业绩有正面影响,国有股对公司业绩有负

9、面影响,而在商业和公用事业单位中则不存在这种关系。陈志远,梁彤缨(2006)认为,在生物制药行业、零售贸易行业、冶金行业,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有不同的影响。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的也有实证的,也得到不一致的结论。 国外证券市场发展时间早,关于股权性质对公司治理绩效影响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和成熟。国外学者主要研究内、外部人持股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对两者关系的研究结论有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N 型曲线关系、倒 U 型曲线关系、受其他因素影响等,也有少数观点认为两者不相关。 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同时也可考虑了我国具体国情,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起步晚,实证研究中相关样本数据、变量或指标等的选择片面单一、缺乏代表性。我国学者对内部人持股和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结论。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或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两者关系的研究结论包括线性关系、非线性关系及其他观点。 总之,由于各国国情不同、采用的公司治理绩效衡量指标不同、样本选择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等原因,国内外学者对于股权性质与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的、令人满意的结论,有待国内外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科学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