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摘 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学生将来对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否应对自如。文章结合本院教学实际,探索计应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改革。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改革;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提出的计算机基础教育“1+x”模式新课程体系,即一门计算机基础和一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l”代表“计算机应用基础” , “x”代表 “高级办公软件” 、
2、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 “C 语言程序设计”等。在现阶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所有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必学的一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基本能力,扩充他们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本人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对本课程在各专业学生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浅谈了高职教学改革并提出以下具体方案。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一 2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于计算机掌握的能力有高有低,甚至有的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无法掌握。而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较少的原因,对于基本
3、操作的讲解涉及太少,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很难做到因人施教,只能考虑大多数同学来教学。造成好的学生“吃不饱” ,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透” 。 (二)片面以证代考 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还局限于职业技能证的获得层次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把这门课程看作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过于片面的追求考证,而不是深层次的思考各种应用。很多学生,在考试过后,基本就不在继续学习,致使水平无法继续提高,只能局限于一般操作。 (三)教学内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 以现阶段教学为例,考试要求还是 2003 版本,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的版本都已经是 2010 版本,软件的滞后,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以致无法学
4、以致用。本人接触很多学生,在 WIN 7 环境中,装的 Office 软件还是 2003 版本,询问原因就是只会老师上课讲的,而对于高版本软件,操作不熟悉,自己也不想费劲钻研。 (四)教学模式单一 现阶段,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更多的是一节多媒体教学+一节上机,学生往往在多媒体授课时,理论掌握还可以,等真到机房实践时,却无从下手。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同学很少有实践的机会,所以,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对于文科专业学生而言,教学情境的缺乏,很3难与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 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计算机应用教育又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学生自以为会通过聊天工具聊天,会简单的排版打印文稿就是掌握了计算计应用,其实这只是简单的应用。应该鼓励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下,能举一反三,能独立思考,继续加强学习,当新版本出来时,能迅速掌握,与时俱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情境,结合各学习领域内容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一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境中发生,而不是简单的完成练习题。比如引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格式设定,具有特色的个人简历的制作。增加 一些“通过 Word 制作会议文件” 、 “通过 Word 制作会议备忘录” 、 “通过 Excel 制作办公设备
6、管理明细表” 、 “通过PowerPoint 制作宣传演示稿”等与实际相接轨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 提出任务,在上述情境下,导入课前设计好的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 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重点、难点的地方给学生做示范,更多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来增加对课程的认知。 44. 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的操作方法,提高每个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解决问题,由同学讲解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教师最后补充说明。6. 总结巩固,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策略。 (三)教学时间安排的改革
7、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操作性强,我们学院基本是一次理论,一次上机,许多内容将因得不到及时巩固而淡忘。比如: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字根,由于课时的原因,学生对于字根很难掌握。而且有许多内容也应上完课就立即上机实习才有效,所以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强化训练的方法。具体方案为: 1. 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对该课程可以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根据教学计划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集中上该课程。可根据学校计算机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进行。每一期学习结束就进行考试,这既便于考试的组织,又可减少学生期末集中考试的压力。 2. 以赛代练,多举行一些测试或比赛。比如五笔输
8、入法大赛,排版比赛,电子表格制作比赛,PPT 制作比赛等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找到学生的不足,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学生通过这些测试,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也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3. 在保障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不应小于 1:1 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边学边练”的教学安排,即安排 1 个课时理论课,紧接着安排51 个课时的操作课,授课地点就在机房。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学到理论运用于实践,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后续选修课程的加强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学习,考取高新技能证书还是容易通过的。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会计财务等专业的学生而言,仍然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
9、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合理设置,来继续提高这些专业学生的水平。比如,设置一些PPT 制作 , 电子表格制作等等课程,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分解成若干专门课程,看似与计算机基础有些重复,但是效果却是由“博”到“专” 。 (五)技能比赛的提高 多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计算机基础的技能大赛,而且这些比赛完全可以请相关的教学教师来组织、命题。通过各种大赛,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教学效果。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增强硬件部分的考核,让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 三、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肩负着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培养的重任。与时俱进,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有能力去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理念才能让计算机应用基础更好的适应高职教学。 参考文献 1 贾珺.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系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7(05). 62 李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8(04). 作者简介:侯健群,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计应教研室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