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经济周期的历史发展【收稿日期】2013-06-16 【作者简介】汪海波(1930 ) ,男,安徽宣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封建社会自然条件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及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取向改革条件下经济周期的历史发展,并展望了我国经济周期将实现从中波周期到轻波周期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周期;历史发展;趋势展望 【中图分类号】F113?7/F1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4011215 经济周期的历史发展,不仅是经济理论上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而且对于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周期将
2、实现从中波周期到轻波周期的转变,也是有益的。而实现这种转变,又正是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健康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改革、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封建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 从某种共同意义上说,即使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条件下,也周期地发生过经济危机。当然,相对后续社会来说,这时周期性经济危机是有其固有特点的。其根本起因在于:这些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中内2涵着统治阶级扩大和强化剥削的机制,导致社会生产的严重破坏,甚至简单再生产都难以进行。其结果必然造成以生产绝对不足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又往往引发社会政治危机,导致同一社会制度下的朝代更迭。朝代更
3、迭尽管在长短不同的时期内可以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上述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加强,又会引起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发生。由于这时社会生产力不发展,农业在社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因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局限于农业领域。 在封建社会政治上也存在周期律。它同上述经济周期律是互为因果的,但后者起决定作用。当然,其终极根源还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不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以美国为例 1美国经济周期实现了从强波周期到中波周期的演变 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比这方面发展最早的英国晚了约半个世纪。但在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美国在这方面就赶上和超过了英国,并在以后一直是世
4、界最大的经济发达国家(包括经济和人口总量等方面) ,并多次成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源地。而且,相对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来说,美国经济发展受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最小,经济发展较为正常。从这些方面来说,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经济周期的发展具有某种典型意义。故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发展的历史。 经济周期的波动强度表现在波谷年和波峰年经济增速的落差,有无危机阶段(以经济负增长为标志)及其延续时间以及失业率和通胀率等方面。其中波谷年和波峰年经济增速的落差是最基本的指标。为简单计,3本文仅以这个落差作为衡量经济周期波动深度的指标。 由于笔者在这方面掌握的具有可比性的资料的限制,因而尽管美国
5、在 1825 年就卷入了以英国作为发源地的第一次世界的经济危机,本文还只是从 1923 年起叙述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历史。 依据美国经济周期发展的情况,这里将波谷年和波峰年经济增速的落差在 20 个百分点以上的设定为超强波周期,10 个百分点以上的设定为强波周期,5 个百分点以上的设定为轻波周期。这样,在美国 1923-2009年经历的 12 个经济周期中,其中第 1-3 个周期为强波周期,第 4 个周期为超强波周期,第 5-10 个周期为中波周期,第 11 个周期为轻波周期,第 12 个周期又为中波周期(详见表 1) 。美国 2010-2012 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 2?4%、1?8%和 2?2
6、%。但这个经济周期还没有完,故未计入。表1?1923-2009 年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强度的演变经济周期波峰年增速 (以上年为 100)波谷年增速 (以上年为 100)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 (百分点)经济周期波动强度第一周期 1923 年为 113?21927 年为100?9 12?3 强波周期第二周期 1929 年为 106?0 1927 年为 87?0 19?0 强波周期第三周期 1936 年为 113?3 1938 年为 96?616?7 强波周期第四周期 1942 年为 118?51946 年为 89?029?5 超强波周期第五周期 1950 年为108?71954 年为 99?39
7、?4 中波周期第六周期 1955 年为 107?1 1958 年为99?0 8?1 中波周期第七周期 1959 年为 107?1 1970 年为 100?2 6?9 中波周期第八周期 1973 年为 105?81974 年为 99?5 6?3 中波周期第九周期1978 年为 105?61982 年为 99?7 5?9 中波周期第十周期 1984 年为 107?2 41991 年为 99?87?4 中波周期第十一周期 1999 年为 104?52001 年为100?83?7 轻波周期第十二周期 2004 年为 103?6 2009 年为 97?3 6?3 中波周期资料来源:第一至第十一周期的数字
8、见彭思达著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第 54、58、59、65、89、106、107 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十二周期的数字见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经济年鉴(2011/2012)第 546 页。说明:本表各个周期数字出处有二,其中可能有某些不可比的因素。但本表揭示的美国经济周期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可靠的。 2美国经济周期从强波周期转变到中波周期的原因 简要概括说来,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的作用,二战以前美国经济运行的总态势是强波周期。其根本原因在于:按照马克思主义扩大再生产的一般理论,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要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9、一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二是经济的基本比例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以及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的平衡。但是由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 ,以及由此派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张的趋势与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以及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企业内部生产的有计划矛盾,却经常地破坏这种平衡,使其处于激化状态。而以自由放任为主要特征的古典市场经济体制,又把这种激化状态推到一个极端,以致经济周期一直处于强波运行状态。 5但在二战后,美国经济运行总态势却转变为中波周期。这并不是偶然发生的现象,也是由一
10、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规律性现象。举其要者有:第一,战后实现了由古典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向现代的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不断趋于改进。1933 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的新政,是在实践上开辟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时代。战后,伴随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美国的运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其后还不断地得到改进。历史已经证明:现代市场经济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最主要因素。 财政和金融是美国政府推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主要手段。为简单计,这里仅以财政为例作些扼要分析。伴随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保障制度的社会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城乡经济一体化和区域
11、经济均等化都逐步得到了实现。于是,城乡经济差别和区域经济差别也逐步趋于缩小甚至消失。财政在支持和引领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这些都大大有利于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有利于缓解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但财政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幅度方面的作用,并不只是限于调控这些需求方面,还涉及到供给方面。比如,财政在支持、引导和促进教育和科学发展,从而在促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方面就起了重要作用。可见,财政不仅在调节和缓解社会经济总量供需矛盾以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这些需求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主要方面) ,在调节和缓解产业结构的矛盾以及优化升级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