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231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增加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内容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学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始终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很多亟须变

2、革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找出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并探讨改革的方向,希望为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一、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用性 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于师资力量、教学环境及教学任务的限制所开设的课程多为球类、武术、田径、健美操等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中传授的技能大多学生在毕业后根本用不到,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与中小学的体育课程重叠,造成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2生来讲没有什么新意,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会觉得仿佛又回到了中学时代,慢慢的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重视程度都会下降。虽然近年来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在不断的改革,但由于教学

3、资源,教学经费等问题,一些健身类、休闲类和实用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无法出现在公共体育课程中。(二)教学过程创新的制约因素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教学大纲确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的多少是根据课程学时来定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要按时按地点按教学进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想在教学内容方面创新存在一定的难度。从教学方法方面来看,公共体育教学中多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动作讲解法、示范教学法、指导法为主,这是目前的教学规模和教学条件造成的,近些来高校连年扩招,体育课班级的人数也逐年增加,作为传授技能为主的课程来讲

4、,教师面对好几十人的班级大多情况下只能选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此外,学生人数的增多也造成教学经费和资源的紧张,很少有学校能够在体育课程中使用高科技的教学设施,这使得与多媒体有关的教学方法很难应用到公共体育课程当中。 (三)体育教学场馆、设施、器材不齐全 教学场馆、设施和器材同属教学环境的范畴是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教学环境有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场馆数量不足的情况,很多高校除了球类和田径3的专门场地外没有其它的场地,如跆拳道、健美操、武术等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田径场进行的,如果没有配套的体育健身器材,无法对学生进行使用体育器械健身方法的指导。近年来

5、各所高校都加快了校园环境的改善,虽然新建了一些体育健身器材,但由于经费和面积等方面的因素,新建健身器材的规模与数量很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性,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把学生掌握某个规定的技术动作和运动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系数,这种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统一达标制考核制度很难从客观上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同时使得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期末考核的内容,对于不属于考核范畴的技术动作根本不去理会,造成大多数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只学会了两三个考试动作,显然这不利用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很难达

6、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一)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突出实用性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既要考虑普遍性又要兼顾特殊性,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同类项目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此外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突出课程的实用性让课程内容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除了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外可以尝试将群众体育发展中的“流行元素”如广场舞蹈、素质拓展、4健身方法等课程引进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用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7、,使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从本质上区别于中小学体育课程。 (二)教学过程创新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为主线来设定,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授某项技术动作为主,很少有身体锻炼方法与技巧、意识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显然不利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学内容除了技术动作的教授外,应该适当的增加培养健康意识、健身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随着教学内容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外,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

8、、现代化体育健身器械与场馆丰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 体育场馆数量欠缺是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面临的问题,办学经费不足、教学用地不够是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要想优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必须解决这两个问题。高校历来都是优势资源聚集的地方,可以利用优势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办学经费来解决场馆建设费用问题。此外,可采用“教学共同体”的模式来解决教学用地不够的问题,所谓“教学共同体”是将相邻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在5一起,根据各所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及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体育课程,使得参加“教学共同体”的高校之间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到

9、共同体内的任意一所高校上体育课。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导向性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要完善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体育属于技能类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同技术动作时受到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评价体系中应当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增加学生本体差异评价,同时增加学习态度评价的比重,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和公平。 三、结论 (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应增加休闲体育和实用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增加锻炼身体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可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三)普通高校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来优化公共体育教学环境; (四)改变原有的单一的、结果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形成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本体差异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