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3388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讲究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 要: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方法 培养 问题 意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18-01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是围绕着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来学习,还是让学生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的探究过程中经过思考、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策略解决问题呢?是继续按照老师的示范,围着老师转,使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活动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阻碍,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

2、探究、去发现、去解决,让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教师提出的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是最积极的。因此,教师应该从主动拟定问题转变为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 一、破除教师权威,营造自由氛围 2学生好比是一棵棵小树苗,在培养其问题意识的过程中,需要能使其产生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创造这样的环境,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地位,主动放下架子,不再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主宰者”

3、 ,而应该更好的发挥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对于那些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防止在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鼓励应有明确而有具体的内容,不要笼笼统统,空洞无物。并且,限于认知水平,学生的质疑往往显得零碎而散乱,有些还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 除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我们教师还必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

4、育理念,掌握科研动态,多分析当前的教改形势,吸收一些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正如俗话所说的,要给孩子一桶水,自己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会问 1.巧设问题,引导发现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而又引而不发,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如图,用一块打破成三块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提问:“若带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去,带去了三角形的几个元素?若带去,带去了三角形3的几个元素?”这就是一个极为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引起了学生的深入思考,并为学生学习用“角边角公理”奠定了基础。这样巧设问

5、题,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上升。 2.动手操作,激发质疑 操作与思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产生表象,再把表象内化为概念。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产生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平面镶嵌”这一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地面砖的铺设情况,总结出平面镶嵌的概念,在探究平面镶嵌的条件时,学生提出了如下的问题: (1)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的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个图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2)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中其中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两种正多边形

6、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3)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4)剪一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四边形纸板,拼起来能否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得出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条件:a.拼接在同一个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 360 度。b.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最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镶嵌设计,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4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3.充分联想,启发质疑 只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

7、知识,让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教学。例如:我在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条边关系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联想到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可以引导学生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否更有简便的判定方法呢?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 a、b、c 的长度,不妨设abc,如果有 b+ca 成立,那么凭学生已有的大小观念,可以自然地认为 b+cac,a+ cab,虽然 b+ac,a+ cb 是成立的。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简便的判定方法;只要用最长的线段 a 与另外两条线段的和(b+c)作比较,如果有 b+ca 关系,那么就可以判定 a、b、c 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可以。可以引

8、导学生从直观画图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推理思维方面去研究,应用不等式性质定理的推论,通过引导学生充分联想开阔思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广阔性方面发展。这个问题的提出切中了新知识的要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为探索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给方法,促进学生善问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非但要培养学生敢问、会问,更应该是善问。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如何提问做好示范,并在平时逐步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从新旧知识5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发现问题;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公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寻找问题既可以正面问,也可以反面或侧面问。另外在引导学生提问时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提问,并进而达到问得巧、问得精、问得新、问得有思维价值。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逐步促进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向“善问”发展,从“无问题”到“问题式”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