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466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区域、社会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 6月 17日在贵阳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贵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贵州民族大学承办。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吉首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

2、学、贵州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 70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 论坛开幕式上,贵州民族大学校长张学立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校长赵心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昌东先生分别致辞。张学立首先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就论坛召开给贵州民族大学相关学科发展带来的推动意义进行了阐述。赵心愚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共谋学科理论发展,共同推动学术服务社会现实的一个开放性学术平台。张昌东指出,本次论坛从区域、社会与文化角度来探讨民族学人2类学的理论建构与田野方法,对深

3、化当代的民族研究,尤其是西南民族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另外,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作了题为“学科兴衰的原因”的主旨报告。报告以我国著名民族学家闻宥先生留下的一份 64年前的会议记录为例,回顾并反思了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开幕式由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主持。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关于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对话。武汉大学朱炳祥教授提出并阐述了“主体民族志”的新概念。 “主体民族志”以对人类前途的终极关怀为目的,是目的论意义上的民族志范式。云南大学瞿明安教授从其主持编写的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的角度,讨论了中国民族学西部学派的问题

4、。重庆大学彭文斌教授以九寨沟旅游业为例,反思了旅游人类学的发展。大连民族学院李鸿教授研究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关系,探讨了推进民族地区文化科技创新的基本路径。贵州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从西江苗族丧葬仪式的元话语的角度,揭示了核心符号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罗红光研究员以大瑶山瑶族的亲属制度与“族内婚”为案例,讨论了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民族研究编辑部刘海涛博士对二战后 ethnohistory(历史人类学)在美国学界的表现作了翔实的历史考察,为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的兴起提供了新的视角。 2.关于“藏彝走廊”与西南民族研究。西南民族大学赵心愚教授探讨了南诏德化碑的立碑目

5、的,认为南诏立此碑是在为阁罗凤歌功颂德,同时向吐蕃示好,表明其继续维持与吐蕃结盟而与唐保持对立的政3治态度。四川大学石硕教授论述了新时期藏彝走廊研究对认识西南民族格局的启示与意义。四川省民族研究所袁晓文研究员以藏彝走廊一个人口较少的族群“多续人”为研究对象,指出“多续人”的藏族身份认同是具有历史渊源的。云南财经大学陈刚教授以泸沽湖地区落水村为例,讨论了藏彝走廊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西南民族大学郎维伟教授通过对西藏那曲村落社会的调查,分析了藏北牧民传统畜牧生计方式的转变。云南农业大学秦莹教授就云南藏区维稳建设中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西藏大学平措教授以格萨尔为例,从语

6、言学角度研究了藏语中的模拟词。 3.关于民族认同与宗教。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介绍了其对西南少数民族指路经研究的部分成果,认为指路经反映出西南各族群沿藏彝走廊、南岭走廊迁徙的真实历史。中央民族大学邢莉教授讨论了民族民间节日的价值体系与保护问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杨福泉教授以东巴教“还树债”仪式和同名口诵经为对象,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经书与口诵经之间的关系。云南大学高志英教授通过对傈僳族以王骥崇拜为核心的下火海上刀山仪式的考查,探讨其多重认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其动因。厦门大学王平副教授以甘肃临夏八坊回族聚居区为个案,分析了城镇回族聚居区传统与现代社区的互动与整合。西南民族大学李玉琴教授对安多藏区山神信

7、仰进行了考察,探讨了山神崇拜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社会、神灵、宗教之间的关系。 4.关于民族地区的流动人口与中国的民族识别。中央民族大学潘蛟教授讨论的是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问题,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多态4性”的成因;朴光星副教授基于对朝鲜族城市化进程的考察,探讨了“压缩型城市化”下的民族共同体的“离散危机”与“重构运动” ;张曦副教授研究了了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四川邛崃市油榨乡直台村移民问题;关凯副教授作了题为制度与理性的选择:不流动的草原牧民的发言,关注的是草原牧民的流动问题。云南民族研究所沈海梅教授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了民族识别问题,认为民族国家的民族识别工程实质上是归属政治的建构,归属的性别政治重

8、新确定了少数民族女性与民族国家的关系。西南民族大学秦和平教授通过对云南“民族识别”工作的再认识,指出 56个民族的来历并非源于民族识别。海南师范大学王献军教授将贵州黎族与海南黎族进行了对比。 5.关于民族走廊与贵州民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赵旭东教授探讨了道路与族群关系的一体多元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杨筑慧教授从环境人类学视角探讨了西南民族糯文化变迁的政策因素。贵州民族大学陈玉平教授将国家通道的路线与傩文化传播的路径联系在一起进行了思考。吉首大学罗康隆教授以贵州黎平黄岗村为田野点,讨论了国家控制与地方互动中的普适性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徐赣丽教授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和老有所用三方面分析了侗族老人居家社区养

9、老生活幸福指数高的表现和原因。广东民族宗教研究院陈晓毅研究员重点探讨了西南民族地区都市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问题。 其他一些与会学者,也从各自的角度就论坛主题发表了意见。闭幕式上, 民族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刘世哲编审作了会议总结。湖北民族学院副院长邓磊教授代表湖北民族学院为承办下一届论坛作了发言。5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在闭幕词中指出,这是一次开拓学术视野,增进学术交流的会议,对贵州民族大学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彭娜娜,女,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地址:贵阳市,邮编 550025。郎丽娜,女,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地址:成都市,邮编 610041) 责任编辑 刘海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