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延伸尺度的把握技巧【摘 要】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课堂延伸,就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继续,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与最大化。文章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从有利、有理、有节等尺度,有效把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堂延伸活动,实践课堂延伸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觉悟和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课堂延伸;有利;有理;有节 课堂延伸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科学合理、自然到位的课堂延伸, 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的思想波澜,进而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觉悟和发展能力起到积极作用而被视作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继续,也
2、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与最大化。一、课堂延伸,体现新课程理念 自课改实施以来, 历史与社会课程较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它在凸显学科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同时,相对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等要求。只要我们随便翻阅一下新版初中各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各册教材,你就会感觉自己象是在看一部部具有独立发展行情的章回小说,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无论是同册教材的上下单元间、还是同一单元的不同章节间,甚至是同一课题内的不同框节间,课本所选取的内容及知识点间跳跃性似乎都很大;而且在呈现相关知识2要素时,也仅仅是有选择性的、蜻蜓点水式地展示那些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自然条件、社会背景、重大社
3、会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等极少量材料可供师生参考、挖掘。 二、课堂延伸,强调“有利” 、 “有理” 、 “有节”三个尺度的和谐统一 事实上,我个人倒以为,在日常的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非每节课都得搞这样那样的课堂拓展延伸,是否需要,应视相关学习内容有无内在的逻辑性、有无可挖掘的契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接受程度及学习时间的充足与否而定。 但反过来说,一旦当我们认定本节课确有开展课堂延伸的契机或需求的话,为确保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就应该在课堂延伸具体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切实把握好“有利” 、 “有理” 、 “有节”三个尺度,其理由如下: (一)课堂延伸,须彰显“有利”原则 所谓
4、“有利”原则,是指我们在组织实施课堂延伸活动时,一定要确保该环节的介入,能真正服从并服务于历史与社会课程“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这一课改基本理念。 笔者执教与山为邻时,就做了如下课堂延伸处理,让学生合作探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是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必然之路。永嘉3(其实,整个浙江省也有类似的情况)境内多山地丘陵,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请谈谈永嘉山区农民应如何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这样的
5、课堂延伸处理,既可充实学生的乡土知识了解家乡地形的基本特征,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 “学以致用” 地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真实情景;并让学生在合作探讨、相互交流永嘉(浙江)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出路问题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山区人民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来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等社会哲理,进而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起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观。这时的课堂延伸就真正起到了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巩固知识、训练技能、深化主题的画龙点睛作用。 (二)课堂延伸,须遵循“有理”原则 新课程十分注重课堂延伸,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它“有利”可图,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搞一气。事实上
6、,我们在课堂延伸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在需要彰显“有利”原则的同时,还须遵循另一个重要原则“有理”原则。 1. 课堂延伸应体现开放性。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而长期的课堂教学工作实践也证明了,我们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既增加学生4对主体知识的储备,拓展知识宽度,又可以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与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相关的其他知识,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由课内向课
7、外的有机渗透的话,就可以有效地达成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教学目标。 2. 课堂延伸应体现生活性。众所周知,学以致用是一切学习的终极目标。 历史与社会课程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尝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设计包括课堂延伸在内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以找出最适合与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延伸,须注意“有节”原则 所谓 “有节”原则,是指我们在安排实施课堂
8、延伸时,即凡事对学生都不能过于拔高和苛求,应充分遵循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行为基本的处世方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课堂延伸仅仅是我们日常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堂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延伸成功与否最终要以“有利、有理、有节” ”为第一追求。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需要,从课堂延伸的有效性、开放性、逻辑性、生活性、时效性和节制性等层面精心筛选延伸5内容,悉心选取延伸形式,适度控制延伸容量,准确把握延伸时机,自然到位地把课堂延伸话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主题中来,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朱明光主编.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