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摘 要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如何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刑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犯罪和刑事责任关系密切,源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体质、智力等方面的差别,在刑事责任方面也应该区别对待,应该在刑法典中设立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专章,减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刑事责任 作者简介:毛琪,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037-02 未成年人犯罪由来已久,但是真正成为刑法学研究的重点则开始
2、于二战之后。二战之后,西方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数量急剧上升,逐步演变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犯罪动机、犯罪性质、犯罪形式都出现了新变化。针对日益严重的犯罪问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成为刑法学的研究重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形式责任的理论阐释 (一)未年人犯罪的内涵及特点 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一种法律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法律现象,源于不同国家差异化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法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是有所不同的。而从年龄角度来界定,未成年犯罪就指的是已满 14 周岁而不满 18 周岁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界,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分为
3、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层面的未成年人犯罪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未成年犯罪,另一种是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狭义层面的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就是指违法了刑事法律并且受到了刑法制裁的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未成年人不同于成年人,他们辨别能力差、是非模糊、易于感情用事,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其犯罪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一直以来,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性犯罪等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偷盗、抢劫、伤害等传统犯罪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招摇撞骗、贩卖毒品、故意毁坏财物、非法拘禁、侮辱、介绍卖淫、强奸等案件未成年人也有所
4、涉足,犯罪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第二,过渡性。未成年人正处于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其人格发展、价值观还处于一种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趋势,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此时的犯罪倾向主要有两种模式:自我避免走向犯罪和形成了稳定的犯罪人格和犯罪心理。所以说,基于未成年人的过渡性特征,慎用刑法来规制未成年人犯罪。 第三,团伙性。由于受到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未成年人很少或者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而总是和一些性别类似、年龄相仿的未成年人“混”在一起,形成小团体,他们的行动和想法能够更多的得到认同和实现,也容易受到他们的支持和肯定,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危险性的、带有犯罪特征的团伙。 第四,模仿性。未成年人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
5、弱,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不自然的就会去模仿他们不能认识到的错误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杀人情节、会模仿小说电影中的犯罪行为。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首先,有关法律缺乏内在的联系。在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在许多法律中都得到过体现,但是真正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条文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中,他们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 其次,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始终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有助于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方针。但是,具体的立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相对
6、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不起诉条件、起诉条件都没有系统的规定,所以造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相关的不起诉案件比率很低。 (二)刑罚措施不规范 首先,主刑内容不完善。通常情况下,主刑包括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几个方面。但是,在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界定中,司法实践对主刑措施的实施还存在缺陷。例如:对未成年人管制的刑期过长、管制刑的具体规范不细致,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容易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其次,附加刑存在缺陷。一是罚金的缺陷,笔者认为对未成年人犯罪来说要实行严格条件适用罚金刑,二是在剥夺政治权利层面的缺陷。其实,对于未成年人而言,他们并不享有过多的政治权
7、利,对其权利进行剥夺,没有起到很大的实际效用,并且还容易造成对未成年人自尊心的打击,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再次,刑罚制度执行存在缺陷。在刑罚执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缓刑、减刑等两个方面。在缓刑方面没有把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区分开来,很难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宽处理,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同时,在减刑方面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这样就不利于对未成年人进行改造,容易使其重新走向犯罪。 (三)刑事立法不完善 首先,刑事立法方式分散。由于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一直采取分散式立法的模式。分散式立法模式具有易于操作的优点,然而,从实现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层面看
8、,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一,受到普通刑法条文的限制,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在分散式立法模式中往往无处安置;其二,分散的立法体系容易造成刑事立法功能发挥不充分。 其次,刑事立法内容不完善。在我国,尽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强调宽严结合,但是内容界定上还不够完善。第一,无期徒刑仍然适用。未成年人易于改造,可塑性大,如果适用无期徒刑,很容易影响对未成年人的改造;第二,非刑罚处置内容较少,这样就不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很难提高教育的效果;第三,在对未成年进行刑罚界定的时候,没有放宽减刑、假释、缓刑等方面的条件。 再次,立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犯罪范围方面界定不
9、合理;另一方面,对未成年犯罪进行罚金不尽合理。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式责任制度立法完善的策略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当前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治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刑法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第一,法律条文要进一步明确化。针对当前我国法律在未成年人犯罪立法层面的操作性不强、太过笼统的问题,一定要明确法律条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成功做法或司法解释进行法律完善,对法律规范中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有效的补充和修改,确保法律条文的可操纵性。 第二,保证法律规定的合理性。非刑罚化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上刑事立法改革的重要趋势,它是指对一些社会危害性
10、不大,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罪犯,用刑罚以外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使制裁手段多样化、缓和化,更好地为未成年人犯罪实践提供帮助。 第三,逐步实现相关法律的系统化。一方面,针对已经出台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规定,可以采用司法解释的方式使其具体化,另一方面,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未成年人犯罪做出详细的、有区分的规定,最终实现未成年法律的系统化。 (二)优化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 源于我国未成年犯罪在刑事立法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改造和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不断强化未成年犯罪的刑事立法: 首先,设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专章。我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在许多法
11、律中都得到过体现,但是没有专门的针对未成年刑事责任的专章。为了能够更好地界定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区别对待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刑事立法,设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专章势在必行。 其次,完善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在明确刑事责任犯罪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犯罪的严重性,同时也应该考虑立法的明确性。其一,优化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的罪名性质和范围;其二,适时调整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犯罪范围,以便能够更好地实现刑罚公正惩罚,有效遏制犯罪。 再次,减轻对未成年犯罪的惩罚力度,加强教育。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罚力度,以教育为主,放宽未成年人减刑、假释、
12、缓刑等方面的条件,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积极转变角色,积极改造,更好地适应新生活,防止出现犯罪反复。 (三)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首先,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在未成年保护的过程中,积极保障未成年被害人合法权益尤为重要。第一,保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发展权、生存权和参与权,确保未年人各项权利的完善;第二,要从未成年被害人最大利益的角度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是行政、法院、福利机构还是立法机构,都应该以实现儿童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舆论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并推动各项法律法规
13、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做好协调工作,使各部门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研讨,破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难题,使容易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得到有力保护,努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希慧.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完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5) . 2刘凌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之展望以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为视角.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1) . 3韩轶.未成年人犯罪立法之反思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的“入罪”范围及立法完善.法学.2006(1) . 4林亚刚.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5牛忠志、姚桂芳.中外少年刑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政法论丛. 2004(6) . 6赵秉志.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研究(三).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7闫如恩.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对策的探讨.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8刘开来.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的立法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9柴玮.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司法保护制度.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10薛剑符.未成年人犯罪处罚问题探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