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7824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师生决裂:从同舟共济到相煎何急国庆节前夕,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一新生郝相赫,因在朋友圈中发表了针对学界前辈的过激言论,被自己的导师孙家洲发文批驳为“狂徒” ,孙家洲同时还宣布将断裂与其的师生关系。此事蔓延至网络,引起激烈讨论。 有人认为学界需要新人来发出“新鲜,哪怕偏颇”的声音,他人不应过分干涉。也有人支持导师,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 。也有“骑墙派”站出来建议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各退一步。 事实上, “师生决裂”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淫,古时师从谁门,就得和师者荣辱与共,轻易分离不得。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北宋理学家杨时为了讨教正理,来

2、到老师程颐门前,却不敢打扰老师休息,便有“程门立雪”这一佳话;而骁勇善战的岳飞,一生战功无数,却也在每年正月的初一、十五必到老师墓前祭拜,以表思念。 那为什么总有“师生决裂”的事发生呢?郝相赫与孙家洲的决裂早有先鉴,这一次又有什么不同?以史为鉴,或许从过往的“师生决裂”事件中,可以一览端倪。 政见和性格不同导致师生渐行渐远 有一种“师生决裂”是因为性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导致的。例如晚清重臣曾国藩与李鸿章,以及民国时期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乙丙之际” (1845-1846 年) ,留居京城多年的李鸿章会试落榜。但令其庆幸的是,曾国藩当时因患肺疾静养于北京报国寺,李鸿章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其门下

3、,以弟子身份侍奉曾国藩。两人“朝夕过从,讲求义理之学” ,李鸿章得到曾国藩赏识,多次被称赞“才可大用” 。然而,青年得志的李鸿章恃才而骄,又慵懒异常,每日晚睡懒起,日上三竿后才起身办公,这让曾国藩非常看不惯,在日常操练中常挫其锐气。一天,李鸿章与另一门生因唇舌之讥重拳相向,却被对方打得披头散发,浑身狼狈,而曾国藩就站在一旁冷眼观看,李鸿章为此心怀芥蒂。后两人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激化,终致师徒分道扬镳。 李元度是曾国藩“辛苦久从之将” ,是最早跟随曾国藩的人,交情深厚。曾国藩私荐李元度任徽宁池太广道,领兵驻防徽州。但李元度却是一介“纸上谈兵”的书生,不听从曾国藩指令,致徽州失守。曾国藩悔恨交加

4、,决定具疏劾之,但遭到李鸿章竭力反对。 原来李元度曾有恩于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交手大败后,曾国藩两次想自杀,都被李元度拦下。李鸿章指责曾国藩忘恩负义,说“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又声称“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 。曾国藩则回复“听君之便” ,一怒之下,李鸿章愤然辞幕,离开恩师自立门户。不过,后来李鸿章又重返曾国藩的门下,这是后话。 同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师生情谊也是这番“先礼后兵” 。 1888 年,身为白衣的康有为首次上书光绪,其思想论述引起朝野重视。1890 年,在同学引荐下,梁启超拜访康有为,彼时梁启超已经中举,比身为监生的康有为“职称”要高一级,但几个

5、时辰的讨论后,梁启超深感自己“所学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 ,毅然拜康有为为师。 二人亦师亦友,相互进步,一起推动了“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日本。康有为继续宣传保皇保教主张,而梁启超则在政见上发生变化,政治主张由保皇转变为革命,师生关系初见裂痕。 海外流亡生涯中,梁启超开始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密切来往,甚至致函规劝康有为退休、 “自娱晚景” ,康有为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令梁启超赴美国办理保皇会事宜,斥责有加。 1902 年,中华民国成立,康有为却感到“触目伤心” ,加紧了让溥仪复辟的步伐,但复辟计划仅 12 天便宣告失败,而梁启超则竭力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任何

6、形式的复辟,公开发表辟复辟论 ,矛头直指康有为。在这之后,康有为直接咒骂梁启超为“梁贼启超” ,将之比作专食父母的枭獍。二人的师生情谊彻底告终。 弟子也可以弹劾导师 大多数“师生决裂” ,见于为师者要“清理门户” ,将某个学生逐出门下,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学生也能“谢本师” ,主动与师门决裂。 明朝重臣张居正,为今人所熟知。据史书记载,张居正 5 岁便能识字,自幼天资过人,隆庆年间他成为内阁首辅,在万历皇帝登基后,又得到皇帝和李太后赏识,任职内阁首辅,时间长达 10 年。但身居如此高位的张居正,竟出现了“门生劾师”案,还不只一次。 身为隆庆五年进士的刘台,是张居正门下的一位得意门生,在做了两年刑

7、部主事后,刘台经由张居正提拔,赴任监察御史。 是时,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胜蒙古,刘台抢先总兵和巡抚一步,将捷报上奏朝廷。不料此举却引火烧身,因为时任巡按的他根本无权上奏。当时,张居正本可息事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其生路,令刘台没想到的是,此时恩师不仅没有网开一面,反而火上浇油,向皇上请旨对他予以查办。 恼羞愤懑之下,身为门生的刘台竟“撕破脸” ,上了一道奏章列举张居正的“七大罪状” ,企图置张居正于死地。这成为明代开朝以来第一宗“门生弹劾师长者”案。对于被门生“弹劾”一事,张居正始终怀恨于心,不久便施计将刘台充军流放,株连其父兄。 在刘台弹劾案次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古时礼仪,张居正需还乡守孝

8、三年,但张居正不舍离去,便想出“夺情”一计,使人上书皇帝,试图留任宫中,免去三年丁忧。 张居正此举违反礼数,不少官员借此上疏要求弹劾。翰林院编修吴中行率先上了一道 因变陈言明大义以植纲常疏 ,认为张居正所为既不近人伦情理,也不合义理法度;次日,翰林院检讨赵用贤再参一本,希望皇帝下令张居正回乡奔丧,孝期服完再回朝任职。这二位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张居正门下学生,与刘台同为隆庆五年进士。 张居正没料到遭徒弟反对,十分愤怒,作为惩罚,张居正对此二人执行廷杖,吴中行当场几乎被打死,被人用布拖出长安门,赵用贤则被打得腿肉溃烂, “肉溃落如掌” 。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令人唏嘘的是,张居正死后,很快遭到万历

9、皇帝下令弹劾、抄家,其任用的官员或被革职,或遭杀身之祸,曾经公然对抗张居正的吴中行和赵用贤却先后被平反。万历皇帝朱翊钧与张居正亦有师生之谊,这也算一次对老师的“弹劾”吧。 因利益诉求不合而决裂 还有一些“师生决裂”令人惋惜,因为导致决裂的事由并非政见或性格的不合,而是物质利益。惺惺相惜的“良师益友”为财为利,反目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历史上并不少见。 近代文人沈启无称得上是周作人的“忠实粉丝” 。1925 年,沈启无进入燕京大学就读中文系,如愿以偿地成为周作人学生,两人曾交好数年,关系甚密。1937 年北平沦陷,坚决不走的周作人劝沈启无也不要离开,后来,在伪北大文学院、伪华北作家协会,两人也一直

10、共事。 然而在 1944 年,看似亲密的师生情被一篇题为杂志新编的小文章撕出裂缝,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杂志新编一文以攻击“中国老作家”为幌子,直指周作人为人鄙劣,斥其为“文学敌人” ,虽然作者署名“童陀” ,但周作人一眼便知此文为沈启无所作。 原来在北平沦陷时期,沈启无为周作人当上伪国府委员及伪华北政委会委员等职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然而周作人对沈启无回报甚微,令其相当不满。于是沈启无借由日本作家、好友林房雄,以及自拟笔名开始对周作人进行笔伐。 知晓该事后,周作人当即发表“破门”声明,表示:“沈启无,系鄙人旧日授业弟子,相从有年。近年言动不逊,肆行攻击,应即声明破门,断绝一切公私关系。 ”“破

11、门”是日本的用语,也就是“逐出师门” 。 发出“破门”声明后,周作人一时还不能消气,连发文章揭批沈启无“背叛师门” ,是伪君子,而沈启无也在中国文学上发表针对周作人的诗你也须要安静以示还击,写道:“顷刻即是清晨,我请从此分手,人间须要抚慰,你也须要安静。 ”通篇诗文通俗易懂,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沈启无因为和周作人决裂,正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愿恩师能够网开一面,偃旗息鼓。 千奇百怪的师生恩怨 当然并非凡是师生决裂都充斥着利益博弈和血光之气,人有千面百态,师亦然。为师的各有百种喜恶、千类禁忌,学生若不想与老师兵戎相见,不妨还是提防些好。 汪?一度曾是陈寅恪最得意的弟子。陈寅恪很喜欢汪?,原因是汪?精

12、通数理。 1953 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要增设两个研究所,决定由陈寅恪担任中古研究所所长。为了能让陈寅恪北上任职,中科院先后派遣了陈寅恪的老友李四光、周培源、张奚若、章士钊以及陈寅恪的弟子周一良等人多次劝说,但都遭到婉拒。 一筹莫展之际,汪?站了出来,或自恃是昔日陈寅恪最得意的弟子,汪?抵达陈寅恪家后,即以一种“教训开导”的口吻,不知“天高地厚”地对陈寅恪进行劝导。不料,陈寅恪勃然大怒,指着汪?说:“你不是我的学生,给我滚出去!”汪?见大事不好,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事后,汪?异常懊悔,本是来劝驾,不料反丢了师生情谊。 口气狂妄招祸犹可谓自找,然而才子徐志摩却因谈个恋爱,便被其师梁启超厌恶,真

13、是“冤枉” 。 徐志摩、林徽因和陆小曼三人的关系牵扯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当时,徐志摩抛弃了发妻张幼仪,转而追求林徽因,这让其师梁启超十分不齿,当即对徐志摩进行了批评教育。然而徐志摩似乎并不在意,在追求林徽因无果后,转而示爱陆小曼,终成眷侣。 对于这件事,梁启超一直“未能释怀” ,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他说出的证婚词令闻者心惊,他说:“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极端用词是否构成名誉伤害 回到近期的人大“师生决裂”事件。在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授尹振球看来,孙家洲、郝相

14、赫二人皆有不对。 “孙家洲作为导师不该将事态扩大化,而郝相赫又太过轻狂 。 ”尹振球说道。 尹振球认为,尊师重道,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温良恭俭让乃儒家文化之所重,况古训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学生若不需要教导乃至管教,何必拜师?既已为师,就当尽责指出缺点,助其改正为是。 “孙家洲教授最不该的是将事情经过公之于众:一是将学生私底下发表的激烈言辞公开;二是公开发文宣布清理门户 。经此一闹,人尽皆知,年轻人的求学之路令人担忧。 ”尹振球表示。 至于学生郝相赫,尹振球并不赞成其所谓“批判精神”:“做学问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对前辈著作应理解着学习,了解前辈研究成果背后的努力,至少不是贬低

15、。 ”但是,尹振球却非常欣赏该学生“狂言”背后透露出的“好学与公义之心” ,认可其求知若渴的态度,并认为,“这样的学生若导师能善加引导,或能成才,希望不要以简单粗暴的逐出师门压制下去” 。 争议之中的另一焦点是,郝相赫的极端用词是否构成对其攻击对象的名誉伤害,而孙家洲方面,他又是否有权单方面解除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呢? “郝相赫的言辞类似读后感,是在读了李凭先生的著作后,发表对学术界当下状况的感想,还并不足以构成名誉伤害。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构成名誉伤害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编造事实,诋毁他人” ,虽然郝相赫在言语间用词激烈,但“庸才” 、 “垃圾”等词为网络语言中的常

16、用词汇,而其发言也不是严肃的学术批判,所以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孙家洲教授发表公开信单方面宣布断绝师生关系是显然不行的。”张建伟表示,现行教育制度下,师生关系和权利建立在学校的组织基础之上,经过国家统一考试,由学校招生并承认的师生关系,并不能由导师一方决定就能解除。 “道义上,导师可以不承认对方是自己的学生。但孙家洲教授在没有通过学校方面手续的情况下,对外发表的宣称断 绝师生关系的公开信,其实是没有效力的。 ”张建伟说。 张建伟介绍,如果师生之间到了一定要决裂的地步,也应当由其一方或双方商议好,向学校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学校、院系方面出面解决,安排其他导师接收当事学生等事宜。 采访中,专家们表示,尽管师生关系总是很密切,但时不时也会出现摩擦、不合及类似事件。象牙塔内,老师与学生以知识传输为桥梁,于学海中同舟共济,妥善处理好其中的纠葛,方能有助于共同进步。 张建伟提出,大学中可以考虑设专门润滑、调整师生关系和维护师生正当权益的重要机制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是指在师生间发生言语冲突、学生投诉导师等纠纷时,专门起到情绪沟通、是非评判的机构。 “在没有伦理委员会的当下,师生间的冲突常常由学校院系的领导,或是院校的党务、宣传部门出面,采用行政化的手段解决。这种解决方式不仅不专业,而且有可能出现单方面的压制情况,其处理方式也不能为下次发生类似情况时提供参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