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技术创新策略研究摘要: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日益紧迫。本文从观念变革、制度建设、推进模式、实现途径和人才引领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技术创新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策略 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历来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我国各级政府逐步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2、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小企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截止到 2014 年底,我国共拥有各类市场主体 6932.22 万户,其中中小企业占 97%以上。但也必须客观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在持续成长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既有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自身问题,也面临融资困难、公共服务缺位等外部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成长。此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内、外部协同改革,本文着重从观念、制度、模式和人才等方面,探讨推动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技术创新策略。 一、提升技术创新战略意识,
3、加大研发投入 推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必须提升企业,尤其是企业家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战略意识,因为企业家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家的眼光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捕捉市场机遇和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在中小企业中尤其如此,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企业家往往是大股东,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决策者和推动者。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后,加大研发投入就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推进的必要条件,世界各国的优秀企业或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都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我国的优秀企业华为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不低于公司营业收入的 10%,正是对研发投入的极度重视和对技术创新的一贯执着,才造就了华为的卓而不凡和持续
4、的成长动力。为了有效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建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投入的硬性规定,明确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费用占比,从制度层面保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持续性;二是设立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技术成果向中小企业转移和转化利用;三是中小企业应制定和优化技术创新流程,规范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降低技术创新投入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效益,从而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呈现、技术创新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进而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 二、优化技术创新模式与路径 优选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和
5、推进路径,是推进中小企业有效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模式对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要求,以及给企业带来的竞争能力和创新风险各有不同。中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仍具有不同的个性。再者,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发展阶段差异,同样也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选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基础条件。一般来讲,当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实力超群的主导型企业时,中小企业可采取跟踪学习、模仿创新的模式,以减少企业不必要的、低效率的技术创新投入;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中充斥着实力相当的中小企业,尚未形成行业主导者时,中小企业则应审时度势,采取共同研发合作创新的模式,通过
6、优化配置、合理管理创新资源来提升技术创新的效果和效率,与行业技术创新共成长。 选择了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后,如何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推进形式与路径也很重要。可采取的推进路径有:一是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二是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相结合;三是与委托科研院所研发相结合;四是与对外合作、合资办企业相结合;五是与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创业相结合。其中,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日益成为中小企业经常采用并行之有效的合作创新形式。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由企业、大学以及科研组织等由多方创新主体合作的行业技术创新联盟,也是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一种有效推进技术创新途径。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设法和其它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建
7、立超紧密联系,以保证企业的合作创新伙伴关系资源。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及时筛选出符合企业自身需要且适合自身基础的合作环节,以便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的利益最大化。 三、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政策 一方面,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的宽松、适度的优良环境。尤其是在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要加快推动技术创新,除了修练内功,提升内在动力和自主能力外,重视利用外部资源和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要高度重视合理利用各级各类科技相关政策,促进有利的外部资源转
8、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能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扶持政策。例如,在财税政策方面,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了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研发投入费用的 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金融政策方面,不断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大力鼓励和积极引导担保公司和小额货款公司的发展,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借贷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全国各地也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纷纷出台了多项针对性扶持政策。如安徽等省市和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的科技创新卷制度,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9、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卷是针对区域内的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高校和科研机构缺少为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区域性“创新货币” 。其基本流程是:政府向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卷,中小企业用科技创新卷向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科技服务或科技资源,高校和科研机构持科技创新卷到政府相关部门兑现。 四、建立起适应技术创新需要的匹配文化与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创业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对企业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具有深刻影响。中小企业应创建具有以下特点的创新型企业文化:一是敢于并且善于变革图新;二是勇于承担创新风险;三是要具有战略性长远眼光。另外,企
10、业还应将创新型文化的营造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可设置鼓励创新和创业的基金和奖金,对创新失败的容忍、鼓励和指导也要落实到制度层面。 组织架构对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起精于知识创造和转换、分享型的学习型组织以及扁平化的组织,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规范自身组织架构的同时不宜将组织机构设置得过于层次性和刚性化,而是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入手,在建立企业共同愿景、团队学习、改变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练方面,明确各级领导的作用和职责,把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学习型组织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正确认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
11、,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制定相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深刻汲取 2013 年曾出现的唯冠和苹果商标之争的惨痛教训。 五、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 知识以及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和核心要素,而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战略,通过人才资源的投资和引导战略实现在企业引才和用才等方面的突破,以破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瓶径。中小企业制定和实施人才引领技
12、术创新战略时应注意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现有人才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通过培训来提升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有助于中小企业在较小的投入成本情况下实现创新效率的提升。培训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所限,较少开展外部培训,因此挖掘内部培训潜力是提升中小企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方式。 二是要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保持人才稳定性。中小企业能否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地位,取决于其拥有的人才整体水平。中小企业应将人才队伍,尤其是研发和创新团队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措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3、。 三是要加强激励作用,发掘人才的创新潜力。激励是凝聚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途径。企业人才的技术创新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小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绩效,为此,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以充分“挖掘”企业各类人才的创新价值。较之于普通员工,知识型创新人才不仅看重物质激励,同时更需要有充分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个性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可相应设立荣誉和实行股份激励等制度,针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高风险特点,从制度上保证技术创新人才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怕失败的试错机会,激发全体人才和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潜力。 参考文献 1 董萍:民营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制度性障碍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2). 2 刘进、揭筱纹、何诗葫: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对战略决策机制影响研究J.经济问题,2012(2). 3 龚红、李燕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综述及其最新进展J.中国科技产业,2010(7). 4 吴海琼: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创新资源获取与整合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5). 5 周文鹏:各省市推广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卷的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65). 6 赵文: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2(3). (责任编辑: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