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摘 要: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把目光放在整个供应链上,关注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有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三种融资模式。在每一种融资模式下产生了不同的风险,本文分析了三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和风险,并提出了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融通仓融资 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对金融业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顺应经济形势,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威胁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逐渐侵占商业银行核心因为很大
2、程度上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润,2014 年,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长率降至个位数;其次,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理念,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关注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并把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结合在一起考察,从而给供应链条上的不同节点提供灵活运用金融产品以及其他结算等服务,它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模式 (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企业因赊销产生了债权应收账款,虽然实现了销售收入,却占用了银行的流动资金。企业在需要资金时可以转让或质押债权实现融资。在我国,通常接受债权转让
3、的机构就是商业银行。在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有核心企业作为付款方的应收账款,是债权融资的需求方。为控制风险,商业银行要求核心企业(债务人)承诺到期兑付,对融资企业(债权人)提供反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让上游企业在必要时快速获得银行的短期融资,保证整个供应链的顺畅和高效运作。 (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 。处于供应链上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预付货款给上游的核心企业,资金支付出去之后就拥有了指定货物的未来货权,企业可以以这种货权为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一般来讲,保兑仓融资模式是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下游企业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部分,这之外的资金依靠银行贷款。这样,下游企业在向核
4、心企业购货时不用一次性支付所有货款就可以分批获得商品用于出售,并把取得的销售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三)存货类融资模式(融通仓融资模式) 。在很多时候,企业既没有应收账款也没有预付账款,仅有存货,企业就只能以存货做质押申请贷款。融通仓融资模式就是以存货做质押获得贷款资金,为控制风险,需要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贷款企业提供担保和监管。通常的作法是:企业以存货做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依据存货的品种、贷款的风险确定质押率并为企业提供贷款,若企业有多余的资金支付货款,银行通知仓储监管方(融通仓)放货,若企业无法按时还贷,银行可以拍卖质押物。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表现 (一
5、)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其一是融资企业信用等级偏低带来的信用风险,融资企业是第一还款人,若其违约必然会造成银行贷款损失;其二是资金转移风险,若融资企业无法获得核心企业的付款承诺,银行便不能保证质押给银行的应收账款能汇入指定账户并收回贷款,如果质押给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汇到了融资企业的其他账户后被自行使用,银行贷款也面临回收风险;其三是坏账风险,若遇到重大事项导致应收账款质量下降或金额减少也会导致贷款无法偿还;其四是欺诈风险,有时候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会虚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这必然给银行贷款带来风险。 (二)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的
6、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来自于买卖双方串通作假带来的风险,如果买卖双方串通作假,以伪造的购货合同、虚假的交易为基础套取银行的贷款,必然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二是生产能力风险,指的是商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足导致无法按期供货引发的风险;其三是价值机会损失风险,由于在交货期,商品的预计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通常会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也会影响商业银行贷款的偿还;其四是质押权落空的风险,若银行替企业预付货款后,由于供货商或其他原因导致银行无法成为收货人,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的质押权落空。 (三)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下的风险主要包括:其一是虚假提单、仓单带来的风险,其中虚假提单风险比较普
7、遍;其二是来自抵押物的风险,银行应避免接受此类质押物;其三是操作风险,在三类供应链融资模式中,融通仓融资模式最为复杂,需要商业银行、以存货做质押贷款的企业和仓储企业互相配合,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业务衔接不当,操作失误等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范 (一)完善征信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信用风险是供应链金融中的很突出的一类风险,主要来自于核心企业和作为融资方的上下游企业,因此银行应该加强对这些企业的审核和监控。完善现有征信体系,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以帮助银行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其对风险的鉴别和控制能力。 (二)引入第三方仓储监控风险。供应链
8、金融的风险是在供应链内传递一段时间,这为银行控制风险提供了时间和有利条件。由于仓储机构在仓储运输领域有专业优势,因此能够更好的管理质押物,保障货物的安全,所以银行可以与仓储企业建立委托代理关系,引入仓储企业监控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以便能够随时监测企业的可以交易行为,及时获得风险相关的信息。当然,为了有效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审慎选择仓储企业,比如要求仓储企业具备良好的信誉和仓储条件,合法经营,愿意和商业银行积极配合尽心管理质押物。 (三)认真筛选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联系了“资金流”与“物流” ,能够汇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商业银行选择融资客户提供初步的筛选意见和信贷风险预警
9、信息。因此,认真筛选核心企业,尽量避免由核心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危害。比如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银行相当于对核心企业间接地授信,因此可能会出现“结算占款融资”道德风险问题,为防范此类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核心企业的行业环境、市场占有率、竞争能力、企业规模、自信状况等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审慎选择核心企业。 (四)引进供应链金融专业人才。对银行来讲,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类较新且比较复杂的业务,需要业务人员既了解金融、国际贸易、法律、财务等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目前这类人才还比较稀缺,高校很少专门针对供应链金融开设专业的,比较接近的是物流管理专业,很明显供应链金融
10、和单纯的物流管理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引进高素质的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人员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现有业务人员的法律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 (五)精细化风险管理。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典型的特征是信誉较低、经营模式多种多样。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必须实行精细化的风险管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要实现一体化,整个风险防控体系要尽量精细化,银行要对供应链条上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节点进行认真的跟踪监控,以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 宋炎,李伟杰.物流金融的发展模式与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11): 90-92. 2 谢清河.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