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8055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资本市场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资本市场 IPO 财务造假问题研究【摘要】近些年,证券市场 IPO 财务造假案例层出不穷,从绿大地到胜景山河,再到新大地、万福生科,不仅造假数额惊人,造假水平也屡创新高,严重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如何有效防止 IPO 财务造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 IPO 财务造假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引用舞弊三角因素理论,总结归纳 IPO 财务造假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治理 IPO 财务造假的措施。 【关键词】IPO 造假舞弊三角治理对策 一、IPO 财务造假具体情况 IP0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 IPO 期间,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利用

2、准则的灵活性,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甚至凭空捏造事实,进行虚假陈述,粉饰财务报表,使财务信息脱离企业实际状况的行为。 (一)问题 IPO 频出 目前无论在主板、中小板还是创业板市场均有 IPO 财务造假案例发生,比较典型的是主板的通海高科、红光实业,中小板的绿大地、胜景山河、天丰节能、天能科技,以及创业板市场的万福生科、新大地,创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另类记录。在这一个个造假案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是上市后即出现重大财务数据变脸的“问题 IPO”,而问题 IPO 也由此成为财务造假公司的大本营,只是有的问题 IPO 被发现而梦碎 IPO,如新大地,有的

3、问题 IPO 成功上市。胜景山河、绿大地和万福生科,都是被证监会查证属实的财务造假。 (二)业绩变脸明显 根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0 年到 2012 年,新股上市后业绩大变脸的比例不断在增加。在 2010 年上市的 347 只新股中,有 81 只公司的首份财务报告宣布业绩开始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 23.34%;2011 年共有 282 只新股上市,其中 75 只新股上市后首份财报显示业绩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 26.60%;2012 年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新股上市的数量严重缩水,不及以往年度的一半,只有 128 只,但问题 IPO 的比例却不降反增,截止到 2012 年上上市公司的三季报

4、显示,128 只 2012 年上市的新股中有 56 家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下滑,下滑比例高达 43.75%,这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每况愈下的趋势。虽然这些造假的迹象并不能直接和 IPO 财务造假挂钩,但却预示出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迹象。 (三)IPO 造假影响恶劣 财务造假表现为企业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传递虚假的会计信息。IPO 财务造假不仅会给投资者带了损失,也会危害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还会对涉及的机构和人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恶果。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其自身利益,有意操纵财务信息,掩盖经营风险,甚至隐瞒并扭曲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投资者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股票申购,造假公司上市后由于不在严重粉饰

5、报表,财务业绩便急速变脸,导致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惨重的经济损失。 二、IPO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基于舞弊三角因素理论深入分析 IPO 财务造假动因,为下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打下基础。 (一)压力 股市中巨大的暴富效应及风险极低的示范效应刺激着大多数已经上市或者未上市企业高管们的神经,绝大多数企业想方设法争取上市融资,但是很多企业内动力不足。为达到中国证监会对上市的要求,多数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财务造假,在上市条件中, “持续盈利能力”是决定发行人能否上市的重要标准,而对于拟在创业板 IPO 的公司来说,条件要求更高。为了让发审会相信公司有持续盈利能力或者业绩持续增长能力,竭尽全力做好上

6、市前的财务报表成了众多企业的选择,这也不难解释上文所描述的新股业绩下滑现象了。 此外,还有地方政绩的压力,多地政府把上市公司的多少当作政绩考核标准之一,于是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本地区公司上市,提高本辖区的上市企业数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也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政绩工程。 (二)机会 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比较薄弱是导致 IPO 财务造假的重要诱因之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主体权责模糊、主体监管意识较为薄弱、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监管组织基础薄弱、监管协调不足等方面。还有,我国目前对包括发行人、注册会计师、保荐人在内的有关各方,仅限于行政处罚,比如罚没收入、暂停业务、取消相

7、关人员的资格等,但这些对于动辄几亿的募集资金,几千万的中介收入来说,区区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罚款,根本不算什么,造假成本很低。此外,众多被查出 IPO 财务造假的公司,均存在独立董事监督作用有限、内部审计缺失、监事会构成不合理等公司治理问题。 (三)借口 公司的股东或管理层会认为,上市对于公司本身而言可以提高知名度,更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对员工而言,可以享受一定股权奖励并获得收益;对于当地政府而言,既满足了政府业绩,也增加了当地税收收入;对当地的经济贡献而言,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解决了当地人民的就业问题,这些对多方有利的美好上市前景使部分公司造假上市,且“为他人考虑”成为其合理借口。 三、IP

8、O 财务造假治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与义务,由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高管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检查能力,将某些财务造假扼杀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记录控制、授权审批制度等,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在企业内部减少财务造假的发生。 (二)健全法律法规 证监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 ,并修改了证券发行与承销办法来规范上市主体的行为,同时,国务院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分别对一些交易规则进行了重新修订,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

9、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 IPO 财务造假的治理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使得投资者可以在法律法规中寻找到自我保护的途径,造假者都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加强监督管理 监管机构应强化对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加处罚成本,完善对于造假企业和拟上市公司的处罚机制,监督投资者赔偿机制的有效执行。同时,对于 IPO 业务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定期对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律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并建立起中介机构造假与 IPO市场退出机制相联系的制度。 参考文献: 1李?S.IPO 业绩变脸成常态J.新财经,2011. 2毛红安,石青.我国 IPO 财务造假问题的理性思考J.会计师,2013. 3刘慧翮.我国 IPO 公司利润操纵成因与对策J.经济师,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