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世纪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研究【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强调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各有侧重。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常抓不懈、突出地位、与时俱进、服务人民。 【关键词】 新世纪 农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经验 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指导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稳步推进,不断充实与完善,有力地推动着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其呈现出的特点以及积累的经验是当下需要汲取与正视的。一、新世纪农村践行社会主义
2、核心价值观的背景 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李昌平大声疾呼“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将中国所面临着的严峻的“三农”问题摆在了执政党的面前。彼时,中国农村在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加之入世前夕农村即将面临的国际竞争大环境的变化,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基层民主建设的思想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乡政村治快速发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令世人瞩目。但进入21 世纪前后,村民自治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困境” , “乡村”
3、关系不协调、 “两委”关系不协调、宗族势力的消极影响、村民政治参与不足、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性等,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要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方向。 2、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经济经历的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有效地解放了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挖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 1985 年前后起,土地家庭承包制的潜力已发挥殆尽,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弊端却日益显现出来,温饱基本解决,发展后劲乏力是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要解决农村经
4、济徘徊不前的问题,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是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创建稳定的环境。所以农村的文化建设多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引导过程,农村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得以持续。但是农村文化硬件、软件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也没有得到丰富。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必须重视作为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藉此为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农村践行社
5、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应制,城市公共产品一直是国家负担,而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却是农业自己解决,由各种费来弥补。而由乡镇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使农业水利设施、农村交通、农村电网、农村校舍等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要解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问题,认识到这是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以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5、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农村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相对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尤其是中国加入WTO
6、 后,农村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加剧。上个世纪 5060 年代,拉美国家为推动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忽视农业发展,使得农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制造业,粮食生产增长缓慢,基本食品不时出现短缺现象,影响到国家农业产业安全。为维护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一方面,农村需要有开放的思想来迎接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农村需要有核心的理念支撑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所以农村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世纪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 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农村的重心工作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计划生育等数量性的工作任务掩盖了价值观的塑造,而计划生育及农民负担使得农村社会干群关系紧张,再加上文化建设的滞后
7、,价值观教育的僵化,使得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打折扣。进入 21 世纪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由以“三个代表”为核心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到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再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规范社会治理、创新文化发展,政策导向的作用渐渐显现。 1、 “十五”期间:创建精神文明,完善民主法制 “十五”期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农村普遍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普及公民道德,发展基础教育,以多样性的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
8、001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其中以两个篇章规划了未来五年的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在精神文明篇章中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生活质量,努力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在民主法制篇章中提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和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以“十五”计划为主
9、线,党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农村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宏观层面有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等指导。在微观层面 2000 年至200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展开,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等;2000 年至2005 年的年初“一号文件” (2000 年、2001 年、2002 年为年初通过,2003 年、2004 年、2005 年定为“一号文件” ) ,除 2003 年关注农村税费改革、2004 年关注农民增收外,都围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展开,切实在农
10、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政策教育、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移风易俗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00 年 5 月文化部发出关于加强全国农村演出市场管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通知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5 年 11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农村立法工作、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专项政策文件。 2、 “十一五”期间:发展基层民主,加强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11、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农村教育事业、农村社会管理等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2006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篇中提出通过农村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等培养新型农民;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篇中提出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加强社会主
12、义文化建设篇中提出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以“十一五”规划为主线,党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农村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宏观层面有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指导。在微观层面有 2006 年至 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展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义务教
13、育全面推行、民主法制建设等;2006 年至 2010 年连续 5 年一号文件聚集“三农”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和谐发展的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农村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2007 年 3 月中央八部委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指出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 3、 “十二五”期间:规范社会治理,创新文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法治中国的背景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乡村治理机制并创新文化
14、体制机制等,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文化事业改革创新。 2011 年 3 月 1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提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篇中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等,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篇中提出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篇中提出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等。 以“十二五”规划为主线,党和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进农村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宏观层面有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指导。在微观层面 2011 年至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社会主义
16、核心价值观建设展开,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2011 至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集“三农” ,除 2011 年关注农村水利建设,20122015 年内容涉及新型人才队伍、农村公共服务机制、乡村治理机制、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等及城乡文体一体化发展,着重强调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2014年 12 月 22 日在中央农村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要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使新农村“内外兼修” 。 三、新世纪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农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积累的经验教训是值得参考
17、的。当下面对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矛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尊重规律、勇于创新、探索实践路径。 1、常抓不懈,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相一致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始终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现代化, “三农”问题必须正视。同时,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常抓不懈。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 。在转型中的中国农村,要建立起信仰共识以维护农村的秩序稳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并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保持一致。 2、突出地位,以多层次政策
18、促进建设实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指出要针对农村特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当下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突出其重要地位,并以多层次、可持续的政策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有效规避地方政府宣传部门将政策简化为口号落实在墙壁上的做法,防止“一阵风” 、走过场。 3、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
19、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目前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不同时期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僵化保守,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相结合,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更好地助力于农村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 4、服务人民,以满足广大人民物质生活为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僵化宣传、流于形式,必须明白自上而下强行输入乡村的官方意识形态并没有深刻触及乡民的头脑而产生实效,一定要立足服务人民,以满足广大人民物质生活为基础
20、,争取广大农民的内在认同。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研究” (2014-zy-213) 。) 【参考文献】 1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6). 2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2005(4). 3 段长元:新时期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4 陶勇: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1(11). 5 朱平安: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演变、困境及对策J.商业时代,2013(26). 6 刘一飞:国外有关产业安全的经验及教训J.宏观经济管理,2010(4). (责任编辑:赵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