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现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当今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本文首先查阅查找了现有的关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并在原有指标体系基础上,添加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新产品收入率、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率、R&D 经费投入强度、人均利税、工业增加值率、能源利用效益这 8 个指标。然后,根据补充完善后的指标体系对 2014 年西部部分省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因子分析 一、引言 1997 年国家统计相关部门颁发了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用
2、于考察企业盈利、发展、偿债、营运、劳动效率、产销衔接这六个方面的能力。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逐渐意识到以消耗资源和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都是难以长期发展和持续的。因此,需要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引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视角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引导工业企业向高科技、优经济效益、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等方向发展。 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补充完善 除了原有的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本文加入以下 8 个指标共同全方位、多角度考察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第一,
3、 流动比率。该指标是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体现了企业控制的运营资金与短期债务的比率关系。原有的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将这两个指标结合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其值越大,则偿还负债的还可能性就越高。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第二,速动比率。该指标不包括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反映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快速偿还到期负债能力。该指标与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共同反映企业偿债与变现能力,从而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险性情况。计算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第三,新产品销售收入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的投入程度。值越大,说明
4、该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就越强,未来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计算公式为新产品收入率=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第四, 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的效益,可以反映出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水平,从而反映出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创新水平。计算公式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第五, R&D 经费投入强度。指标反映企业的科技投入水平的指标,说明其科技创新的努力程度。计算公式为 R&D 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投入/主营业务收入。第六, 人均利税。该指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衡量企业人员投入能获得多大收益的能力和水平。计算公式:人均利税=利税总额/企业
5、全年平均人数。第七, 工业增加值率。该指标是一定时期内工业企业创造的新增生产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反映出工业企业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效果越好。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出(现价) 。第八, 能源利用效益。该指标用来反映企业能源消耗的经济效益。其值越高,反映出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企业发展能力较好。计算公式为能源利用效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总量(折标准煤) 。 三、部分西部省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以往的研究通常采用主观赋值,简单加权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对
6、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可能由于某项指标权重过高或过低,而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因子分析法在构造综合评价中的权数时是根据数据而定,较为客观。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部分省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上文提到的 15 个评价指标,将 2014 年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 8 个省市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评价。设:X1=总资产贡献率(%) 、X2=资产负债率(%) 、X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次/年) 、X4=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X5=资产保值率、X6=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X7=产品销售率(%) 、X8=工
7、业增加值率(%) 、X9=流动比(%) 、X10=速动比率(%) 、X11=新产品销售收入率(%) 、X12=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 、X13=R&D 经费投入强度(%) 、X14=人均利税率(元/人?年) 、X15=能源利用效益(万元/吨标准煤)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5 、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15 、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015以及 2015 年 8 个省市的统计年鉴。 (二)实证结果。本文采用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选取 4 个公因子较为合适,前 4 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1.22%,包含了所选指标 91.22%的信息量。由于初始载荷阵中,各
8、因子所代表的变量不是很明显,不利于明确因子的含义和对该因子进行解释。为此,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由旋转结果,X6、X14、X5 在第一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称其为盈利因子。X15、X13、X1 在第一主因子上的载荷较高,这三个指标主要是反映了企业资金投入、能源投入、科技投入、新产品对企业效益的影响,考虑了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水平,称为综合资源利用因子。X8、X12 在第三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能力,命名为发展因子。X9、X10 在第四主因子的载荷较高,反映企业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与风险性,称为短期偿债因子。 根据各个公因
9、子在不同指标上的载荷,计算得因子得分,则各因子如下: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计算模型如下: 其中,F 为各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水平,系数为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到分别计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如下表: 由表 1,看出内蒙古在所选西部省市中,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名第一位,陕西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也排名前三位,而青海省则水平较差,排名最后。四川省的第一公因子得分最小,由于四川省的劳动生产率排名 8 个省市最后,且人均利税率排名也较后。青海省的第二公因子排名最后,影响第二公因子较大的总资产贡献率、R&D
10、 经费投入强度、能源利用效益在选取的 8 个省市中都处于落后的地位;青海省的第三公因子排名也是最后,2014 年青海省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效益是 8 个省份中最差的,而且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也是最低的,直接影响其因子得分情况。新疆是第四公因子得分最低的省份,主要由于其工业企业的速动比率排名最后,2014 年仅为 0.52%。 四、总结 本文在原有体系中引入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新产品收入率、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率、R&D 经费投入强度、人均利税、工业增加值率、能源利用效益 8 个指标,从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创新能力、能源消耗利用等方面对指标体系进行补充。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经济
11、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最好,而青海省的效益较差。 参考文献: 1 徐文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2001,06:41-43. 2 马红平. 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1,16:84-85. 3 黄丽丽. 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D.中南大学,2012. 4 李国平,彭思奇,胡欣,杨洋. 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 19992011 年我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13,04:173-176. 5 何有世,徐文芹. 因子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01:19-22. 6 张琳玲. 中国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J. 科学决策,2011,12: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