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8280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常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异常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异常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异常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异常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异 常 心 理 学,学时:48人文学院 李 慧,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异常心理学的含义也称变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变态心理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分类、解释,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同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本章讨论:对象、任务、方法、历史,二、什么是变态心理1、变态心理学的对象是变态的心理。对变态心理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有关的概念也很多,比如心理失

2、调、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等。严格地说,这些概念是有区别的:心理障碍的概念要比较宽泛些,也比较中性,它能反映各种不同程度的、表现不一的心理问题。当然,这种区别是人为的,实际上,在许多时候,这些概念都是通用的。在中国的文化背景里,变态似乎被予以了特殊的意义,2、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作为万物之灵的健康人,怎样才算健康?人的心理为什么会失常?有哪些表现?3、对健康应具有的正确理念灰色理论,图11 心理健康状态分别曲线,灰色理论,严重心理疾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极端心理健康水平,白 色,灰 色,浅灰色,深灰色,黑 色,第二节 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一、

3、对精神病学而言,心理异常的分类是这一学科领域的一项重大问题。心理异常的表现多种多样,各国都有自己的心理疾病的分类体系或方案。1、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1992年),关于精神障碍的分类如下:,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F60-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F90-

4、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2、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即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手册(DSM-,1994)分为18类通常在婴儿、儿童或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由躯体情况引起的,在他处未提及的精神障碍与酒精有关的精神障碍,与苯丙胺(或苯丙胺类)有关的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躯体型精神障碍做作性精神障碍分裂性精神障碍性及性角色认同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未在他处提及的冲动控制障碍适应障碍人格障碍可能引起临床关注的其他问题,我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2000)中,将心理异常主要分为10大类:

5、 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和神经症;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与儿童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情况。,二、根据上述分类系统,可以把心理、行为异常(障碍)分为六大类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三、其他分类,1精神病属于重度的心理异常,包括精神

6、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其主要特点为:具有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破裂、妄想、情绪情感的极端不稳定等。社会适应能力丧失。明显的人格改变。没有自知力。这是重症精神病人的显著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异常的重要特点。严重心理异常的人尽管存在严重的精神病症状,以及明显的社会适应障碍和人格改变,但他们对这些问题并无批判力,不认为自己存在任何障碍,因此不会主动求医。,2神经症(Neurosis)属于中度的心理异常,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癔病、神经衰弱等。其主要特点是:有明显和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情绪障碍,包括易激惹、紧张焦虑、恐惧和忧郁等不良情绪,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头晕

7、、头痛、睡眠障碍等,或癔病性表现如发作性痉挛、抽搐、肤觉消失等。部分社会适应不良,包括社会工作过程中负担加重,日常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的人格改变。这种变化会因人而异,虽然不如严重的心理异常那样严重,但仍会对心理异常者有明显的影响。有自知力。与严重的心理异常不同,这类心理障碍者对自己的心理异常有批判力,并且一般能主动求治。,神经症的五大共同特点(补充)(1)他们的发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没讲因果关系)。神经症发病前与所遭遇的重大刺激有关;(2)他们都有突出的人格特征(强迫人格、癔症人格);(3)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4)社会功能相对完好,相对于重性精神病而言,学习、工作、社交功能等;(5)他们有

8、充分的自知力。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渴望达到什么状态。有强烈的痛苦感,没有痛苦感就不是神经症。,3应激和适应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和日常生活中的适应不良等。其特点是:有轻度到中度的情绪困扰和行为紊乱,包括情绪的紧张不安、害怕恐惧、低落消沉以及行为的退缩、反常等,但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多不超过半年。部分社会适应不良,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明显的人格改变。有自知力。,4心身疾病与心身障碍心身疾病:有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的一类躯体疾病。属于心身交互作用的心理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癌症等。其特点是:症状以躯体疾病为主,具

9、有器官或组织的病理变化,但其症状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身疾病的种类与个体的性格类型和行为方式关联明显。治疗应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重。心身障碍:又称心理因素所致的生理功能障碍。它与心身疾病的区别在于,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但不包括心身疾病。包括性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以及内脏器官功能障碍等。,5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回避性人格障碍、癔病性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和性变态等。其特点表现为:从青春期或儿童期发展起来的持续存在的人格偏离,主要表现为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适应不良,但思维和智能

10、并无异常。由于人格的偏离正常,其后果往往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部分人格障碍患者缺乏自知力,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个性上的偏差所导致的人际后果,反而敌视社会和他人。,6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包括脑部器质性损害(大脑外伤、颅内感染、肿瘤等病变)所致的心理异常;大脑发育不全时的心理异常,即由于先天的或儿童期的疾病所引起的精神活动发育受阻,特别表现为智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如盲、聋、哑、跛等)。其特点是所有的心理症状都是继发于大脑或躯体的疾病与缺陷,即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学因素所致。治疗主要应解决原发的病因为主。当然社会的支持也非常

11、重要。,7.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包括儿童特异性行为异常(如遗尿症、抽动症、夜惊、咬指甲、多动症等)、儿童神经症、儿童精神病、儿童孤独症等。这类异常主要发生在儿童少年期,其症状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使是与成人同名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其表现、原因、治疗和预后都与成人不完全相同。,8.其它包括某些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如药物所致心理异常、气功偏差性精神障碍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及中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等。另外,自杀既是社会问题,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所以也属于变态心理学范畴。,四、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判别人的心理是正常还是异常,很不容易。因为: A 异常与正常之间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没有泾

12、渭分明的界线。 B 而且,异常心理活动的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客观环境、主观经验以及人际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其表现是复杂多变的。 C 加上判别者在判别他人的行为时,其判别的标准又受其对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的看法,及自己方法论的影响,因而在这些问题上较难有统一而公认的标准。当然,也不是不能判别,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心理是否异常的主要指标。,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 其一是指异常者的主观经验,他们感到忧郁、不愉快,或者自己不能自我控制某些行为,从而寻找他人的帮助。这些判别标准在许多心理障碍者身上常有应用,但也有些异常者坚决否认自己不正常,而正好可以作为判别标准; 其二是

13、指医生或咨询员根据自身经验来判别正常或异常。这种标准普遍应用,但因人而异,主观性较大。,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这种标准以社会常模为体(组织),以社会适应为用(行为准则),也就是说在社会常模的基础上来衡量行为顺应是否完善。人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在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因此,也可以说这一标准是根据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及个人完善的顺应为出发点。当然,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是受时间、地点、习俗和文化等条件影响的,因此这一标准也并非一成不变,以此来进行判别也会有差异性。,3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态人身上是一定不存在的,若在某些人身上发现这些致

14、病因素或疾病的症状,则被判别为异常,例如麻痹性痴呆、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等,不是人人都有的,那么确定有无梅毒螺旋体或某些药物的存在就可以作为判别异常的依据。此时,物理化学检查、心理生理测验等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标准比较客观,但应用的范围比较狭窄,因为不少心理障碍并没有明显可查的生物学病因,而且,心理异常现象常常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身机能的障碍。,4统计学标准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它是以全体人群中具有这种特征的人数的分配为依据的。在取大样本统计中,一般心理特征的人数频率多为常态分布,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因此,确定一个人的行为为正常或异常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

15、值为依据。这就是说,许多异常心理现象在常人身上也或多或少有表现,但不像病人身上那样增强。这里,异常是相对而言的,其程度要根据其与全体的平均差异来确定。这种判别标准也是较为客观的,并可以在不少情况下采用。当然,有些行为的分布不一定是常态曲线,所以此标准也有一定的局限。,5、评述如上所述,在心理异常的判别上,实难找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客观而又一致的标准。上列种种标准中,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就无法鉴别了。事实上,在患严重精神障碍时,所有的标准都是适用的;但在临界状态(边缘状态)时,哪一种标准都难以判定。心理行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异常范围会有许多细微的

16、变化,而到了一定的阶段是会有突变的,这必须通过量与质的辩证关系的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弄清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一般认为,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以及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它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表现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提供判别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和方法。目前已有很多判别正常和异常的标准,但许多都不是绝对的,几乎没有一种标准在单独使用时是完全适用的,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对心理异常进行科学分类。心理异常的表现是丰

17、富多彩的,变态心理学要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无论是精神病、神经症和心身障碍,还是行为偏离、人格异常或调节障碍,都需要归纳其特点,给予归类。对于一些特殊异常状态(如催眠状态、梦境、感觉剥夺、气功入静)时的心理变化,也需要给予研究和分类。发展心理学理论,对心理异常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给予合理的解释和阐明。,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从理论上说,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探明和补充正常心理活动的变化和规律,从而有助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实质。 2、在实践任务上,通过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和科普工作,有助于促进和保障人类精神健康事业的发展。,三、变态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分工与联系,1变态

18、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2变态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 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的目的 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的分类体系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 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 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二、研究的特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学地描述、预测以及理解心理异常问题。为了描述心理现象,科学的基本活动就是观察。 为了使观察尽可能的精确,心理学家还必须以操作性定义的量化方式来定义他们所研究的变量。 理解变态心理,还包括揭示两个变量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通常,建立因果关系需要先符合三个条件:,如果某事件会引起另一个事件,则这两个事件必须共同变化,也就是说,当一个事件

19、消失或未出现,则另一个事件也必定不会出现;当一个事件改变,则另一个事件也必定会改变。指称的原因必定比指称的结果先出现。在两个事件的关系之间,没有其他成因介入,第三个条件通常是最难建立的。,三、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以科学方法研究变态行为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四种: 1、描述性的研究;(1)个案研究。(2)调查研究。 2、相关研究; 3 、发展性的研究;(1)发展或纵贯研究。(2)横切面研究。 4、实验研究。,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历史透视,心理异常的问题大概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历史资料说明,对变态行为的理解、解释和治疗方法的应用,通常反映了人类启蒙的程度和宗教的趋势、哲学和社会信念及时代的风俗。早期对

20、心理异常的研究和处理充满了困难,变态心理学的科学进化缓慢得令人痛苦,究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变态行为引发的问题的本质,使得变态行为成了“破碎的事物”,招致患者的家人和社区处于恐惧、羞愧和罪恶之中,因此处理心理异常就转化由国家和教会接手,而后者常常不是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心理的异常;第二,所有变态心理的科学进化,均是缓慢而零星的,许多重要的进展都是在巨大的拒绝和反对声浪下完成的。我们从其历史的演变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一、古代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1古代早期 (公元前2000年公元200年) 2古代后期 (200-475年),二、中世纪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随着古希腊及罗马文明的崩溃,西方的科学

21、进展经历了巨大的推后。古代迷信和鬼神学大行其道,因而这一时期被誉为黑暗的中世纪(4761700年)。此时期的普遍观念是:对行为的控制不是人自己,而是魔鬼。因此,心理异常的人被看作是“被魔鬼占据的”邪恶的人,对其对待也从温和的“把邪恶从中引出”发展成为野蛮的行动。这期间心理异常者被冠以“巫术、乱伦以及魔鬼附体”的罪名。在1487年出版的女巫的杵锤一书起了极坏作用。书中认为情欲是邪恶的,女人是败坏男人的女巫;并阐述了大量的性问题,女巫勾引和施行邪恶的手段,用以揭露巫术的办法,以及适用的救治措施。这造成了一场反女性、反性欲的热潮。在当时,有上万人因“危害社会,在空中飞行,以及巫术等罪名而受尽折磨,或

22、者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心理异常的人被认为是与魔鬼有契约,这很容易造成对他们的迫害和摧残。,三、文艺复兴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从18世纪初开始,对人性的超自然解释开始下降,并出现了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又回到了对心理异常的物理解释。这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科学从令人窒息的中世纪神学领域中解脱了出来,自然科学得到了发展。这种文化气氛使得麦斯默(Anton Mesmer)及其催眠术得以流行。他用“通磁术”治愈了几个病人,认为生命形式都浸在一种磁化能中。他的方法是以后的催眠术的基础。,四、现代时期对心理异常的看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对心理异常的看法主要归为两大方面:一是器质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德国精

23、神病学家克雷佩林(Kraepelin)也许是此时期精神医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以器官病理学的观点概述精神疾病,强调神经系统的失调是心理异常的关键性问题。他还将许多精神异常加以描述和分类,并借此引发对于症状群的注意而提供描述性精神医学的基础。另外的一些精神科医生,如Richand von Kraff-Ebing发现精神病和梅毒的关系、Alois Alzheimer证实高龄的精神病患有大脑病变等,这些发现在20世纪初期,得到精神疾病器官取向的信徒的大力支持。,而心理因素取向的代表人物,则是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Sig mund Freud),他是精神病学史上被引用最多,也是争论最多的一个人。他的无意识和压抑的概念实际上在精神病学的很多领域及某些临床心理学的领域中已经成了不言自明的真理。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把精神病学从严格的器官模式引向强调个人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家庭和社会化影响的方向。器质和心理观点的差异出现于早期变态心理学史中,它们将继续形成此领域的科学研究的背景。产生心理疾病时,器质因素和心理因素究竟谁重谁轻,仍未有答案,而心理异常的有关理论和研究将继续扩展和深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