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角度透析当前实体经济的困境与出路摘要: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平稳转轨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驱动力。当前互联网金融、社区购物中心以及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的热点领域,可以透过这些热点,分析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深层关联,以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在不同领域所遇到企业融资困难、创新动能不足、投机心理驱动、政策法规滞后等诸多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实体经济困局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社区购物中心;房地产市场;经济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近期中央各项经济发展文件中的核心高频词,表面上来看,新常态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发展动力革新等
2、几个方面。但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其实质是政府放权于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结果,是建成正常市场经济国家的必经阶段,也是实现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如何把好我国实体经济的脉络,是实现平稳转换为“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的重中之重。 “实体经济”通常意义上是指除金融服务业以外经过注册的有生产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美联储关于“实体经济”的定义略有不同,即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包括制造业、进出口、零售销售等部分都称为“实体经济” ;而与之对应的是虚拟经济,简单地说就是直接2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本文所探讨的即美联储定义下的实体经济,将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热
3、点视角,透析实体经济的困境与机遇。 一、从互联网金融透析实体经济的困境 当前我国的实体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器” 、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相叠加的阶段,严重过剩的产能、相对滞后的技术,以及不适应新常态的体制结构成为束缚实体经济轻装上阵、快速转型的桎梏。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近似野蛮般的成长。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有两种含义:其一,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即将已有的线下业务转化为线上业务,该业务主要由金融机构进行,被称为金融互联网业务;其二,依托互联网创新而产生的新兴金融业务,该业务通常由电子商务企业推出。众筹融资、P2P 网贷、第三方支付
4、、余额宝模式等众多的新型金融模式都属于广义上的第二种模式,它们都已快速地渗透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2014 年 3 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说:“不会取缔余额宝” 。2015年 1 月 4 日,李克强总理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敲下电脑回车键,完成了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的第一笔放款,并说:“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2016 年 1 月 14 日,涉嫌非法集资逾 500 亿元的“e 租宝”A2P 平台被查封,21 名涉案人员被批准逮捕。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处于政策支持、规则不全、监管乏力的窘境。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互联网金融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从国际形势来看,日元在“安倍经济学”引领下
5、,两年的跌幅高达 30%,欧元也在2014 年的下半年,创造了跌幅 8%的新高,而人民币却始终保持较为稳健3的货币汇率,从而导致我国的实体经济因为汇率问题,在出口市场方面受到较大的冲击。从国内形势来看,前期被迫的 4 万亿经济投资刺激,使得资金大都流向央企、国企,过大的投入换回的是过剩的产能,而国际市场出口承载能力又极其有限,使得大量过剩产能无法及时消化。另外,小微企业的融资和银行贷款行为又由于体制障碍、利益博弈等而举步维艰,无法适时注入资金,就失去了盘活企业的“救命稻草” ,从而导致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危机。互联网金融具有效率高、融资快、覆盖广等众多优势,而这些优势恰好又能弥补当前小微实体企业
6、发展的短板,为实体经济的转型突破注入活力。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 ,互联网金融也有管理薄弱、风险较高等诸多弊端与不成熟的地方,这就需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落实监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与执行。 从互联网金融等虚拟经济透析实体经济:脱离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就如“断尾的松鼠” 、 “折翅的老鹰” ,无法保持平衡,更无法飞的更高;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大幅超越了实体经济, “泡沫经济”便应运而生。在经济偏热时,很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很容易被淹没在“泡沫”中,一旦遭遇突发事件, “泡沫”破裂,问题将暴露无疑。日本上世纪 90 年代泡沫经济给其整个国家带来的沉痛,便是很好的警示与教训。因此,国家应在大
7、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同时,站好“监管岗” ,打好“调控牌” ,完善国家级征信系统建设,加速国有金融行业改革进程。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风险环境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外部欺诈带来的声誉风险、逆向选择带来的信用风险、跨境业务的反洗钱风险、互联网支付和理财业务的合规风险需4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还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牵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共进共荣。 二、从社区购物中心透析实体经济的尴尬 当专家、学者还在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争执辩解时,互联网却已深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以阿
8、里巴巴为代表的线上消费生态圈,对线下的实体经济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冲击。消费者更加看重方便快捷、性价比高与“一站式”的消费体验,但互联网只是工具,其多样化的商品还是依赖于实体经济的产出。因此,互联网产业的介入,对我国实体经济只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并没有实际上摧毁实体经济。相反,实体经济还可以依靠高新科技的创新驱动力迎来向中高端转型的契机。而作为受影响最严重的线下实体经济代表的实体店,也正以社区购物中心的形式卷土重来。 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出台与落实,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以及民众消费观的持续改善,以高端奢侈品为主力店的区域性购物中心,逐渐失去吸引力与活力,取而代之的则是社区购物中心。商务部于 2
9、011年发布的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提出,今后将重点发展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商业,控制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社区购物中心以家庭为载体,提供休闲、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内容,并逐渐向体验式消费发展。近年来,在数量上有“井喷”之势,以深圳市龙华新区(行政区域面积 175.58 平方公里)为例,从 2014 年 5 月到 2015 年 12 月,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新增了 11 家社区购物中心。 社区购物中心之5所以受到政府部门的推崇和支持,是由于其自身所具备新型实体经济体验式的特质,能抓住民众在“线上”无法满足的需求。餐饮、娱乐、儿童教育、生活配套等服务业是社区购物中心的“主打牌” ,此类业态在购
10、物中心的比例大都在 70%左右。而这类商业“窗口”正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忽视的力量,其背后是巨大的实体产业经济链,创造了无数个就业岗位,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我们也要看到,在社区购物中心零售业的尴尬。当前在一线城市的社区购物中心,被人们所熟知的零售品牌大都是国际性的快速消费品与大型超市,涵盖服装、母婴、家居、超市等领域,鲜难寻觅到国产品牌的身影,这其实不是零售业的尴尬,而是以制造业为先驱的我国实体经济的尴尬。没有较好口碑的品牌、缺乏质量为本的意识以及过于平庸的创新能力从社区购物中心的零售业折射出来。 从社区购物中心透析实体经济:社区购物中心在增加就业岗位、方便市民生活、推动
11、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商品同质化、数量泡沫化的倾向,如何实现有序的良性竞争,追根寻底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中制造业的创新化、差异化以及服务业的多样化、定制化。政府相关商务部门,可以以社区购物中心的大数据为抓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分析如何更好地用消费拉动内需、如何制定更优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让国内的实体经济尽快摆脱转型期的困境。 三、从房地产市场透析实体经济的痛点 首先列举一组数据,2005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 GDP 比重为48.6%,而 2013 年这一比重达到了 78.6%;同时期的美国却已长期维持在620%左右,日本也仅仅为 25%上下。而房地产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又是
12、绝对的“重头戏” ,以 2014 年上半年的为例,广东为 33%,北京为 52%,上海则高达 55%。而与此相对应的房屋入住情况呢?答案是“两个严重” ,即空置率严重,产能过剩严重。2013 年全国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高达 22.4%,而 2000 年至今的美国,房屋空置率都稳定在 2%左右。一面是投入不厌其多的房产开发数,一面是高居不下的房屋空置率。这种不符合供需规律,看似矛盾的经济现象,正是土地财政与“唯 GDP”政绩观的“合理”产物。 “最受伤”的却是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有高新技术支撑的制造业,近两年,东莞、佛山等老牌工业城市的制造业工厂倒闭潮就是最现实的证明。 从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到中央
13、财政的投资计划,从高额的利润空间,到热钱的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从 2000 年至今,一直都是企业投资的“香饽饽” ,土地财政的“杀手锏” 。而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具有投资大、回本慢、风险高、高人才门槛等劣势,很少有企业家愿意长时间地扎根于该领域,而政策上更没有相应的优势可言。因此,出现了实体经济在房地产高光背景下的黯淡。但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指数(房地产年均开发增长率除以 GDP 年均增长率,如果接近 1,代表状态优良)自 2000 年以来,一直高居不下,维持在 2.5 左右,而美英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都维持在 1 左右,如果再不重视长久以来集聚的“泡沫” ,其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
14、。土地财政已穷途末路,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带动新常态下的速度。 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惠优良的政策环境,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涌7入支撑,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规制度。当前我国政府应针对这一问题,对症下药。将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作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深入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简政放权,激发社会创业活力,从政策环境上给予有力支持;在各大中城市创建“众创空间” 、 “产学研科技园” ,吸引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入新兴“蓝海”行业、高端制造业等;更加注重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制下的全社会法治建设。 从房地产市场透析实体经济:截至 2015 年底,全国除北上广深以及三亚以
15、外的大中城市全部取消限购,各地颁布这项政策就是为了消化过剩产能,去泡沫化。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的这种扭曲怪象,也给予实体经济再次腾飞以宝贵的经验教训。如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如何开展政府行政去公司化,如何让“无形的手”伸得更长、 “有形的手”及时收回,都需要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上重点考虑与落实。发展实体经济需要靠制度创新激发社会活力、汇聚经济动力、形成高端竞争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外在好处是提升经济增长率与拉动内需,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是真正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因此,各地政府还需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放管结合,精准发力,实现实体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从以上多个角度透析,我们都可以得出,改革与法
16、制是推进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的“车之双轮” ,同样也是保障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鸟之双翼” 。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以制造业为首的实体经济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有利位置。面对全球经济竞8争新格局,我国实体经济的危机与机遇交织并存。但随着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的全面铺开、深化改革的全体攻坚、依法治国的全力加速和“五大发展理念”引导下的全员备战,从而使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的有力支撑下、法治制度的保驾护航下,获得了重整旗鼓的契机。新常态下的中国巨轮也正加速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黄金水道。 参考文献 1 郎咸平: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 2 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 3 吴敬琏等:经济大变局,中国怎么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4 哪些省份最依赖地产投资:北上占固投比超一半N.第一财经日报,20140812. 5 苗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A.加快建设制造强国C.人民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熊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