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974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摘要: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业和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与新农村建设,也使我国旅游产业从传统单一的“小旅游”向多元化的“大旅游”转变。在产业融合视角下,结合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背景和规模,重点探讨了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并总结了其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08 1 引言 2016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并就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和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农村产业融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和良好环境;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先进要素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加强了休闲农业的推广。在农村产业融合大环境下,休闲农业市场势必会迎来发展的新高度。 22 发展背景 2.1 休闲经济时代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融合和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人类精神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休闲经济发展成

3、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休闲消费存在很大潜力,国内中层阶级的崛起,成为休闲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生产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整个社会及广大群众闲暇时间增多,休闲经济发展条件将逐步成熟。 2.2 发展休闲农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2016 年 1 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标志着发展休闲农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拉动内需,培育国内消费新的增长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措施;是引入扶贫新业态、促进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措施。中央要求,大力

4、发展休闲农业, “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 2.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休闲农业市场竞争,提高了对休闲农业创新性、资本及其它要素的要求。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村产业发展融合体,将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3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33.1 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 利用假期体验现代农业的田园风格,参与农业和渔业、休闲娱乐等,让游客寻求回归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城市人口对乡村生活质量的体验式的消费需求和观光农业和休闲的社会需

5、求的兴起,许多中国的农业科技园区由单一功能的生产示范,逐渐转化为兼具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多重功能。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型、园林观光型、农业科技型、务农体验型。如以生产、加工、销售、休闲观光农业、网络购物为一体,强调亲近自然及家庭温馨的日本 MOKUMOKU 农场;台湾休闲农场的鼻祖香格里拉休闲农场,集特色文化和农场内涵于一体,强调农场项目和农村生活的参与体验,多元业态共同发展,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 3.2 民俗风情模式 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节庆活动等休闲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型、民俗文化型、乡土文化型

6、、民族文化型。如云南民族村旅游区,景区内设立了民族博物馆、少数民族村寨、民族歌舞厅等旅游设施,展示了各少数民族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和宗教习俗,体现了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但在强化旅游项目体验性、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等方面还有待改善;湖南荆坪古文化村民俗文化气息浓厚,村内现存祠堂、古驿道、节孝坊、观音阁、唐代古井等 20 多处古文化遗址,其流传的如酒歌、傩戏等民俗表演吸引了无数游客。 3.3 农家乐模式 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特色农产品、田园风光来吸引游客进行吃、4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民居型、体闲娱乐型、食宿接待型、农事参与型。典型的如中国“农家乐”旅游发

7、源地四川成都碑县农科村农家乐,依托种植花卉营造的良好环境,开展垂钓、曲艺、骑马等休闲体验活动,突出发展以乡村酒店和高档花卉盆景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村内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协会,提高了农家旅游的规范化和组织化,并且在国内率先推行农家乐星级评定。近年来洋家乐外国人办的农家乐正渐成风尚,因其遁循环保理念而受到外国友人和都市白领的青睐。如由部分外籍人士创办、结合中西方文化特色的浙江莫干山裸心谷度假区,内设有骑马、射箭、露天泳池等娱乐活动,崇尚回归自然,坚持低碳旅游。 3.4 村落古镇模式 旅游古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式,以具有文化、历史、艺术等价值的核心旅游资源实体构成古村镇的特色旅游吸引力体系,开发

8、休闲农业旅游。主要类型有占民居和占宅院型、民族村寨型、占镇建筑型、新村风貌型。如乌镇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打造了休闲游和夜间游两方面核心产品,秉承“以存为真”理念,对休闲旅游品牌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雅安市雨城区在地震灾害重建以来,将休闲农业与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雨城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之路。 3.5 市民农园模式 市民农园,又称社区支持农园,指农民承包土地建立休闲农园,由城市市民出资认购并委托农民代种或亲自种植花草、蔬菜或经营家庭农艺,其收货的产品为市民所有,期间体验享受农业劳动过程乐趣的一种5生产经营形式和休闲农业旅游形式。这些城市市民被称为周末农夫。该模式最早出现在 20

9、 世纪 90 年代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后演变成多种类型的经营方式,如市民种植纪念树、市民租赁农舍经营农家乐等。典型的有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和日本仙台园艺中心,市场供不应求,备受消费者青睐。 3.6 休闲度假模式 利用农业资源,如森林、草原、果园等,开展农业体验、农业观光、住宿度假等多种休闲度假活动。如以“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为特色的北京密云山里寒舍度假酒店,将城市化星级酒店享受与自然农村生活融合,并配套游泳池、高尔夫球场、多功能娱乐中心等休闲度假项目,形成了山里寒舍创意休闲度假区;台湾新光兆丰休闲农场集农、林、畜牧、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花莲民宿与饭店,依托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提供了多样

10、化农业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农场内设立的亲子戏水区、生态鸟园区、迷你马场等主题区,强化了农场综合性功能,也为不同年龄层次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度假体验。 3.7 科普教育模式 利用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为游客提供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旅游活动。农业园区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的功能,其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体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如北京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高效开放,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功能定位,形成了以温泉文化、高科技农业观光为主的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区;以“人与植物共生共融”为主题的英国伊甸园,集

11、6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生态观光等功能为一体,是具有极高科研、产业和旅游价值的植物景观性主题公园。 4 发展策略 4.1 坚持政府引导,完善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投融资体制机制 加强政府在政策支持、规范管理、创造环境中的作用,协调和制订促进中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和部署重大活动和工作措施。组织制定和完善标准的休闲农业旅游服务体系,加强对各类休闲农业产业协会等合作组织的管理和支持,增强行业自律性。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休闲农业旅游企业和项目的财政支持,调动行业协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合作与政府合作,

12、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开发。 4.2 坚持以农为本,深入挖掘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 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密切联系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单位,以促进当地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为目标。根据农村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深入发展了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文化内涵,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习俗和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休闲农业,利用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拓展多元功能、环保友好、丰富文化休闲农业旅游。大力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城乡消费者创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 4.3 坚持改革创新,提

13、升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水平 7适应休闲农业旅游向综合产业和综合服务升级的客观需求,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村集体或农村旅游合作社对农村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农村土地和闲置农宅统一管理打造,实现规模经营;对休闲农业项目开发进行规范和管理,鼓励村民自愿参与;对农村公共空间进行统一营造,组织村民开展旅游接待活动,提供完善的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在管理实践方面,依据“组织化、标准化、特色化、智慧化”的总体要求,调动村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和开展旅游接待活动的积极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休闲农业旅游的经营水平。 4.4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品牌建设和吸引物塑造 继续

14、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县创建,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县;将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整合起来,打造一批美丽休闲村镇;开展休闲农业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发挥媒体作用进行宣传;积极鼓励各示范点因地制宜地促进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新形式,举办特色鲜明的农事节庆活动,形成规范有序、联动协调的品牌建设机制。加快特色提炼,创建区域精品旅游品牌,逐步实现品牌延伸和品牌输出,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品牌复制。对农村休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通过鲜明的文化主题导入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创造性地塑造具有竞争力的休闲旅游核心产品,增强休闲农业旅游吸引力。 5 结语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体验民俗风情和感受农耕文化的需求迅猛增长,休闲农业旅游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8的发展前景。休闲农业旅游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融合体,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传承中华农耕文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形,注重规范管理、内涵提升、文化发掘和氛围营造,推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