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每一个公民积极地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这些个人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当具备的根本价值诉求和基本道德准则。因此,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五个层面积极培养公民的个人价值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培养。 关键词:个人价值观;合格公民;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的这一内容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2、进行了一种全新的概括,体现了我国的政治理想、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新时期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当代中国公民的价值遵循。当代社会,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必须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公民的素质要求和价值追求,从而能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出发积极培育个人价值观,培养和塑造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1 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内涵 什么是合格的公民?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应该树立公民意识,如,2当家作主的意识、热爱祖国的意识、遵纪守法的意
3、识;应该培养公民能力,如,理性爱国的能力、伸张正义的能力、政治参与的能力、行使权利的能力;应该践行公民行为,如,爱护公共财产、维护社会公德、言行文明、依法纳税、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是希望每一个公民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对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要求与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的内容其实是一致的,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又是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最基本的素目标养。 (一)培养爱国的公民 爱国,就是要求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公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我国的大好山河的
4、一草一木,热爱五十六个民族的同胞,热爱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爱国既是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爱国,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保证每一个人的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在这样的条件下,公民爱国,其实就是爱自己,就是利用国家赋予我们的权利捍卫公民自己的根本利益。 (二)培养敬业的公民 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公民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是否负责的态度。公民的敬业精神是推动社会主义现3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敬业
5、精神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公民的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公民的敬业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归结到底,敬业是公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使公民最终得享生存的意义。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还应当培养公民敬业的个人价值观。 (三)培养诚信的公民 诚信,是公民的一种美德,也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 “诚”就是诚实, “信”就是信任, “诚”倾向于自己对他人的诚实,自己是主体;“ 信”倾向于他人对自己的诚实信用,主体是他人。因此, “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
6、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四)培养友善的公民 友善,就是朋友之间亲密、和睦,就是以宽广的胸怀关爱他人,有助于他人。友善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让我们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之间的关系、自己与同事间的关系、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友善有利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间的和谐,我们不能把自然作为掠夺的对象,而应该和自然和睦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友善有助于社会信任的增加,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个友善的人,必然会得到朋友的尊敬、认同和信任。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还应当培养公民友善的个人价值观。
7、 42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也面临着血多问题。在改革开放进程加剧的今天,在我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条件下,我国的一部分人难以真正做到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要求。 3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途径和措施 怎样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来看,就是要培养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观,主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五个方面解决。 (一)国家层面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公民行为 我国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保障,
8、这些法律制度是公民行动的标尺,能够规范公民的行为,起到适当的奖惩作用。而法律是一种硬性的约束,它为公民的行为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并着眼于公民行为后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就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过程中的新问题构建一些新的法律法规,用来约束人民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社会层面加强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从众和模仿心理。在社会中塑造典型,特别是正面的典型,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对每一个公民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网络等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加强对
9、正面典型的5宣传力度,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供良好的氛围。 (三)学校层面加强理论教育,培养公民意识 学校是公民的第二个老师,是对公民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公民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载体加强对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公民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特征,要让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同时,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教师在学校规范公民的行为。 (四)家庭层面优化家庭环境,创造良好氛围 家庭是公民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是对公民影响最大的环境。每个公民最初都是通过家庭熏陶而进入群体生活的,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具有“先主性
10、” ,家庭教育史把公民从“家庭成员”提升为“社会成员”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和行为动作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经常成为被模仿者,家长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为人处世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优化家庭环境,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氛围。 (五)个人层面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内因和外因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必须要提高公民的自身修养,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第一,公民必须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特别是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第二,公民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
11、合,认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6善的个人价值观。第三,公民必须自我陶冶,做到“每日三省吾身” ,主动提高自我修养和素质。 参考文献: 1龚剑飞.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公民价值自觉 J. 江西日报,2014, (3). 2孙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 J. 科技视界,2014(31).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追求 J. 新长征,2014, (3). 4赵丽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现代合格公民的培养 J. 长沙大学学报,2014, (1). 5桂理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个公民的核心价值要求 J. 广西日报,2014, (3). 6王丹. 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本内涵及教育问题研究 D. 郑州大学,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