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08076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苏州市科技创新的对策研究摘 要:近年来,苏州市的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创新体系基本确立,人才集聚加速,产学研合作持续深入。但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苏州市科技创新中呈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科教资源缺乏、科技与金融紧密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苏州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金融体系等举措对解决上述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产学研;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107-02 一、苏州市科技创新现状 (一)企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苏州市乡镇经济发展活跃,社会环境较为开放

2、,加上毗邻上海市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在多项政策的倾斜和保障下,使得苏州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优越的大环境,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日渐凸显,创新型企业主体地位初步形成。仅 2014 年就新增国家高新创新技术企业669 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 1 284 家,均达到全省第一。如表 1,苏州市各类型的科技创新企业数量在全省占有绝对大的比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创新企业体系基本形成。 (二)科技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2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的持久保障。经过苏州市政府多年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苏州市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新的高度。2014 年,苏州市新增国家“千

3、人计划”人才 32 人,总人数约 160 人,其中创业类的人才达 95 人;新增“双创人才”98 人,总人数突破 500 人的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达 13 751 人,位居全省前列;市级以上人才或团队创业企业 604 家,全年销售利润将达到 140 亿元。 (三)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苏州市的产学研合作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上海硅酸盐所、中科院纳米所、大连化物所等多项产学研载体落户苏州市,为苏州市产学研体系的完善注入新动力。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2014 年,苏州市新增合作院校 14 个,增加产学研联合体约 170 个,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 1 200 多个。目前,全市已

4、经与 170 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 80多个研究院,建立数量超过 1 200 个的产学研联合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8 000 多项。 二、苏州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科教资源较为缺乏 相对于其他科教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而言,苏州市的科教资源十分匮乏,人力资源的配置仍需进一步优化。苏州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较少,目前仅有 4 家本科高校,远低于国内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表 2 所示,苏州市的高校数量、在校学生数及在校研究生数远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市,尤其是与北京、上海等科教资源充裕3的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科教资源是科技创新的巨大支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量缺乏,科技创新

5、要素会活跃度不高,严重阻碍了苏州市对当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新鲜人才血液的持续输入,制约了苏州市科技创新的速度。 (二)科技与金融的紧密度不足 虽然苏州市的银行、保险、创投等机构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集聚,但在对科技的支持力度仍旧不足、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少,科技信贷规模不足、小型科技企业难融资等问题进一步制约了苏州市企业的创新动力,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成本。据统计,苏州市仅有创投机构 272 家,管理资金数量约 875 亿元,资金数量不足上海市浦东区和深圳市的 1/3;而苏州市 2013 年的创投机构投资种子期项目仅为 25.3%,其中超过 60%的项目来自国有创投机构。虽然“科贷通”优化了苏州市

6、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投入体系,但 4 年来资金扶持只涉及 1 151 家企业,数量仅占 2万家科技企业的 5.7%。而商业银行受到体制和风险约束,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始终抱着谨慎的态度, “不贷” 、 “慎贷” 、 “惜贷”现象较为普遍,再加上苏州市目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满足。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苏州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虽然有所上升,但与苏州市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还不匹配。以 2014 年为例,苏州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为5 264 件,而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分别是 11 614 件、12 040 件和 74 661

7、件。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苏州市在核心技4术上的创新能力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苏州市持续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但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的力度尚不能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导致科技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受到限制。据统计,2014 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强度约 1.03%,与深圳市和北京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要充分把握苏州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加大对于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破除体制约束,鼓励创业,加大对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和贷款优惠,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科技创新成本。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市场的最大功能在于能自发地培育

8、创新。要进一步营造自由、公平、透明的要素流动环境,加强创新企业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企业向专业化、国际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二)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要鼓励苏州市各高校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加快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教师,积极开展与国际名校的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人才的创新起点。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要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大力吸引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其在苏州市创业并提供相关的贷款和税收优惠,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创新动力。 (三)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9、 5要进一步构建科技金融平台,建立和完善“线上” 、 “线下”互动合作的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和金融企业的交流和信息流通,努力形成政府、银行、保险、创投、科技企业多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模式。要降低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对科技企业的风险保障资金的投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贷款贴息,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创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季健.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问题研究以江苏盐城市为例J.财会月刊,2016, (2):114-117. 2 王建玲,刘思峰,邱广华,等.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现状及供给预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 (12):141-144. 3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 (1):10-18. 4 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 (12):1-5. 5 刘媛,吴凤兵.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 (1):72-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