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0896 上传时间:2018-07-15 格式:PPT 页数:133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心理咨询师改新教材变态心理学前半部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师鉴定考试中最重要的部分 承前: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启后: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测量学及技能 咨询心理学及技能,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群体中,有心理正常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47(1993年,17地区)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一、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二 学科简史,(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2、提出体液学说. 心理是脑的功能公元5世纪到17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占绝对优势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的俯身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 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19世纪和20世纪初 唯物的思维 科学的态度,(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二 学科简史,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行为主义的解释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性的冲动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五个判断人类的生物本

3、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 0-1岁 1-3岁 3-6岁 潜伏期( 7-青春期),两性期(青春期以后),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人的心理结构,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上层: 意识中间: 前意识下层: 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 生理本能,企图满足快乐原则,人格的基础自我:有意识行为现实原则,人格的执行者超我:社会化产物道德原则,人格的监督者“防御机制” 为了防止本我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焦虑 压抑,否认,投射,合理化,转化,补偿,精神分析的理论解

4、释,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固着”: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焦虑:“自我”必须不断学习外部世界,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压抑: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压抑非理性冲动,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弗洛伊德看来,成人的神经官能症症状是内在的,是患者儿童期没有解决的创伤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外在显露。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建立内在心灵的协调,以扩展个人对本我力量的知觉,减少对超我要求的过分顺从,并加强自我的力量,从而达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动力平衡,心理性欲阶段与成人性格特征的潜在关系,性心理发展期 成人时的表现 升 华 反向作用口腔期 吸烟 贪食 接

5、吻 渴求知识 说话小心 注意口腔卫生 幽默 讽刺 禁饮酒 不喝牛奶肛门期 喜欢解大便 绘画 大方 怕脏 洁癖 极端肮脏 精打细算 过分节俭 过分规矩性器期 经常手淫 诗歌 钟情 过分羞怯 爱调情 喜欢表演 (采自 Phares 1991),1.人类的本能取代了上帝的意志来 解释人的动机和行为。2.“新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行为主义解释,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狗骨头分泌唾液 经典条件反射:狗骨头+铃声分泌唾液 狗铃声分泌唾液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其后

6、果的关系上 例如,一个个体的行为如果马上随之以一个愉快的后果,那么该个体将更频繁地做这一行为,这种通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后果来改变行为通常称之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解释,班杜拉(A.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研究领域,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行为主义解释,班杜拉(A.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1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 2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

7、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学习形式3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把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潜能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马斯洛 “存在焦虑”:选择自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自由选择” 产生人的“基本焦虑”。,存在焦虑 心

8、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存在焦虑” “存在焦虑”就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两者的对立跟随人的一生。 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又称为人的“基本焦虑”。,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19021987,马斯洛 1908-1970,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一、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正常心理的三大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肩负责任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规律,创造改变世界,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一)标准化区分 李心天四类判断标准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

9、.社会适应标准,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二)心理学区分原则 郭念峰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 3.人格的相对稳定,判断精神活动病态与正常从三个方面分析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与处境分析,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工作对象不同使用目的不同,精神症状的特点不受意识控制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症状内容与环境不相称社会功能损害,回顾,精神活动的三大心理过程:认知活动,包括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智力等;情感活动;意志行为。,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注意、记忆与智能障

10、碍,自知力障碍第二单元 情绪障碍,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 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 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定位不清 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一)感知障碍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根据所涉及的感官: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 内脏性幻觉按照幻觉体验来源分真性幻觉与假性幻觉按照幻觉产生的条件分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 心因性幻觉,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

11、知障碍非真实感,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2.思维内容障碍,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 躁狂症思维迟缓 抑郁症思维贫乏 精神分裂症 精神发育迟滞 脑器质精神障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精神分裂症,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破裂 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 意识障碍思维中断 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病理性赘述,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形式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精神分裂症 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一、认知障碍,68岁老太会“天书” 恶搞 17年写下数百万字,(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2.强迫观念

12、3.超价观念,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妄想特点: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纠正这种荒唐的结论。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类 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 夸大妄想,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一、认知障碍,按照妄想起源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一、认知障碍,(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

13、中反复出现的某一观念或概念,明知这种想法没有必要,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又无法摆脱。强迫观念可表现为反复回忆某些事情经过(强迫性回忆)、反复思索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反复对高层建筑物的层数进行计算(强迫性计数)、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强迫性怀疑)。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它与强制性思维不同,前者明确是自己的思想,反复出现,内容重复;后者体验到思维是异己的,内容繁多杂乱,是被动的。强迫观念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超价观念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一

14、、认知障碍,1.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 器质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错构症 虚构症,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 4.自知力障碍,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一、认知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精神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神经症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称为自知力完整。精神病患者则丧失对自己病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否认自己有精神疾病甚至拒绝治疗,称为无自知力或自知力完全丧失。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或痊愈,患者

15、的自知力也逐渐恢复。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自知力缺乏是重性精神障碍特有的表现。,二 、情绪障碍,(回顾) 情感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绪是指与个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各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直接反应,持续时间较短。心境是指一种较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恐怖,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迟钝情绪淡漠情绪倒错,二 、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为主的情绪障碍情绪脆弱 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欣快,二 、情绪障碍,二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的概念 意志

16、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行为紧密相连而又相互影响。认识过程是意志的基础,而人的情感活动则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在意志过程中,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称作意志行为。,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1.木僵2.违拗3.蜡样屈曲4.缄默症5.被动性服从6.刻板动作7.模仿动作 重庆一少女火化前复活,三、 意向行为障碍,以上(1)- (7)症状构成紧张型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单独或交替出现,就构成紧张症型综合征的全部内

17、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8.作态9.意向倒错10.强迫动作,三、 意向行为障碍,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 定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的意向减退和懒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差,青春型起病急以思维破裂、零乱,情感幼稚和愚蠢行为

18、 有本能活动亢进,意向倒错可出现生动幻觉,而妄想却片断且内容荒谬多变系统治疗、维持服药,可望获得较好预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以紧张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亦可单独发生,以木僵为多见。此型预后较好,精神分裂症,偏执型以妄想为主,可有幻觉如能尽早系统治疗,预后较好,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病因不明多起病于30岁以后妄想有系统化倾向如不涉及妄想,其它心理领域无明显异常病程进展缓慢,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 特点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

19、主 片段幻觉妄想有心因2-3个月内缓解,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性症状。,心境障碍,心境障碍的分类躁狂发作(躁狂障碍)抑郁发作(抑郁障碍)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特点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 三高症状意志活动增多睡眠减少 一少,心境障碍,抑郁发作 特点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三低症状活动减少睡眠障碍 一早(醒),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1996年(WHO) 在中国调查有20 的人有抑郁症状 (7的重型抑郁),心境障碍,双相障碍 躁

20、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也可以混合存在持续性心境障碍 特点:持续起伏的心境障碍,情绪高时或情绪低时不足以达到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障碍. 九个共同特点1.一组心因性障碍,但非应激障碍,人格和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2.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属功能性而非器质性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而非人格障碍,神经症,6.各亚型有特征性的临床相7.神经症是可逆的8.社会功能相对良好9.自知力充分,神经症,1.恐惧症(恐怖症) 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 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特征害怕与

21、处境不相称,即害怕是异常的。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对所害怕处境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神经症,2.强迫症基本特征是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相特点: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的意愿,需极力抵抗,缺无法控制;患者也意识到强迫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神经症,强迫症 强迫思维 强迫性穷死竭虑 强迫性疑虑 强迫性对立观念 强迫行为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性洗涤 强迫性询问 强迫性计数,3.焦虑症广泛性焦虑发作(慢性焦虑症) 精神 躯体 植物神经特点(1)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

22、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是提心吊胆和恐惧(2)精神运动性不安(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症,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发作)特点:没有特殊的恐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神经症,4.躯体形式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潜意识获益 变相发泄缓解冲突 呈现患者角色获益特征: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医学检查,无视检查的阴性结果,不接受医生的解释和保证。,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神经症,神经衰弱 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要特征精神疲乏, 注意力难集中, 效率低回忆和联想多难以控制对

23、声光等刺激敏感易烦恼,易激惹紧张性头疼睡眠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应激过程,应激源/生活事件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反应结局,反应结局,不适应,适应,心身疾病,健康,疾病,精神疾病,重型精神病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反应结局,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心因性精神障碍,病因1.生活事件2.社会文化背景3.人格特点、教育程度、 智力水平、生活态度 信念等,应激相关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容易被人理解。,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分 类(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

24、)适应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应激相关精神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数小时之内发病通常1个月内缓解。缓解完全,预后良好。,临床特点:1.强烈的应激事件2.意识障碍3.精神运动性兴奋4.精神运动性抑制,(1)急性应激障碍,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发病直接原因2.意识障碍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1)急性应激障碍,3.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

25、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1)急性应激障碍,4.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性木僵。,(1)急性应激障碍,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打击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精神障碍。 1年内恢复。发病相关 创伤性事件 易感素质 创伤后因素,(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临床表现持续性创伤事件重新体验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性回避,(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持续性重新体验创

26、伤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持续性警觉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担惊受怕,(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持续性回避避免回想; 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交往减少、待人冷淡兴趣减少变窄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2)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PTSD),非灾区群体,灾情,遇难者,灾区,非灾区群体,伤残,幸存者,帮助他们渡过正常的悲哀反应过程;使他们能正视痛苦;表达对死者的感情;找到新的生活目标。,痛苦工作,1942年波士顿椰子园

27、音乐厅大火烧死492人,Lindemann(1944)发现那些没有经历痛苦工作的居丧者,将出现严重的精神病理现象。痛苦工作包括:正常的悲痛反应,如为失去亲人悲痛;从丧失亲人的不幸中体验到痛苦;接受丧失亲人的现实;适应没有亲人存在的生活。鼓励人经历正常悲痛过程可预防丧亲危机所致的负性后果。,(3)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社会功能受损.个体易感性有关(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素质) ,以情绪障碍为主一个月内起病,症状较轻,病程6个月,(1)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

28、休、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害怕等)(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3)适应障碍,景德镇中学生集体跳河事件,迁移友谊郁闷家庭,11名同伴中,职业中学7名,普通中学4名, 高三到初三,年龄最大17岁到13岁。2007年1月10日星期三,学校照常上课多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在外打工、双职工下岗等他们处于关爱边缘的青春期少女少男群。他们游离在校园与社会、家庭间的缝隙中,他们孤独而迷惘,他们将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哪怕付出生命。,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一)概念 是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

29、行为模式。(二)形成的原因 1.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 2.儿童早期环境和家庭教育极为重要 3.社会文化因素 恶劣的社会环境,人格障碍,父母为儿女奠定心理健康的基石,家庭生活经历特别是早期经历 影响到成人以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的一句古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极为深刻地道出了人格形成的重要规律 童年的经历带有决定性的意义。,家庭环境与人格形成,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一方面通过家庭把基因素质传给后代: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的第一环境,是最早向儿童传播社会文化,社会关系通过家庭对儿童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会上的 各种关系都会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在他们 幼小心灵上打下

30、深深的烙印。,亲子之间交往对人格的影响,传统上认为母亲的态度、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大于父亲,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常常被忽视,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父亲的作用,且意识到父亲是不可替代的。,王登峰概括了六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的关系,冷漠型父母与敌意型子女专制型父母与顺从型子女保护型父母与依赖型子女痛苦型父母与愧疚型子女超人型父母与低能型子女离心型父母与抑郁型子女,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次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哲学家菩德曼,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卢刚事件1991.11,韩国赵承熙2007.4,马加爵2004.2,(三)人格障碍的特征,1.

31、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2.通常没有意识障碍,认识能力完整,智力发 展也无缺陷,只是情感和行为活动异常3.患者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4. 可以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在法律上负有责任能力,但缺乏自制力,造成不良后果,却不能从中吸取教训。5.人格障碍一经形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不易改变,甚至可持续终生。,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四)人格障碍的类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2.分裂型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的奇特、 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

32、特点,4. 冲动型人格障碍 (攻击性人格障碍) 以阵发性情感爆发,伴明显冲动性行为为特征5. 表演型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 6. 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点7.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8. 依赖型人格障碍 特征是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自己无主、无能和缺乏精力,是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并以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

33、碍。 1.性身份障碍 2.性偏好障碍 恋物癖 异装癖 露阴癖 窥阴癖 摩擦癖 3.性指向障碍,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变态),癔症(歇斯底里),1. 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2. 起病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3. 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女性多见 由心理刺激或暗示引起的发作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短暂性精神障碍。以症状复杂多样,发病急骤为特点的一组神经症,有反复发作倾向。 文化落后地区患病率较高。,临 床 表 现,1.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1)意识障碍(2)情感爆发(3)遗忘,癔症(歇斯底里),(4)神游(5)癔症性痴呆 (假性痴呆)(6)身份识别障碍 如多重人格(7)癔症型精神病,癔症(歇斯底里),1.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型障碍),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型障碍),(1)运动障碍 痉挛发作、肢体瘫痪、行走不能(2)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感觉缺失、 感觉异常、失明、失音、失聪3、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 集体发作,多发生在女性。,癔症(歇斯底里),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