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县域农产品供给侧改革思考2015 年,习近平两次提到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两次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改革动力” 。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亦提出,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供给侧改革成为未来政策主要着力点。 对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当前宏观层面最大的利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意志,京津冀三地实现区域经济捆绑式发展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实现保定县域经济腾飞成为当前保定市最为关注的重点。而最好的切入点莫过于精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优化升级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一、供给侧改革
2、的核心和基本政策导向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背后的经济理论依据分别为供给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在宏观管理重点和政策工具上,需求侧对应的是需求管理,主要倚重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驱动,重点在于通过刺激和提升有效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供给侧所对应的为供给管理,主要政策工具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四大要素,重点在于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最优配置,来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从而在拉动经济增长数量的同时,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 推行供给侧改革,实现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2增速放缓甚至进一步下行已成定局、各个层面结构性矛盾不断累积并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被迫进行
3、经济增长驱动方式、管理模式和发展格局深度调整的最优化选择,可以说实行供给侧改革是对冲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放缓,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核心在于充分激活生产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社会的有效供给水平,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契合度,以满足人们生活日益提高的有效需求,从而实现经济良性增长。 在政策导向上,在微观层面,供给侧改革主要着眼于着力激发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使各类生产要素能够便利地进出市场,自由地创造价值,自主地实现价值,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在宏观层面,供给侧改
4、革主要着眼于提升政府制度供给,着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宏观管理方式,打造市场主体能够充分释放潜力的良好环境,并使各类政策工具的运用有利于存量资源的不断优化重组,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供给侧改革对优化保定市县域农产品供给结构的指导意义 供给侧改革的政策目标是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当前可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政策着力点,积极推进保定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保定市积极推进“大县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县域经济发展要想取得突3破性进展,就必须转换思路,释放更强烈的政策引导信号。农产品市场是最大的民生消费市
5、场,市场需求潜力无穷。但是,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内在农产品有效供需结构上存在严重错配的现象,农产品供给无法满足居民的有效需求。主要表现:一方面是高收入群体对高端、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这部分市场更多地被进口农产品占领,价格居高不下,同时普通消费者对中低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顾虑重重,但囿于收入水平有限而不得不忍受和接受现有农产品市场,但他们的真实有效需求是被抑制的,如果市场可以提供大量安全且价廉的农产品,被抑制的有效需求会重新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很多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更得不到大幅提升。 目前,保定市县域农业的供给大多还停留在有粮即可的阶段,农产品多
6、样化、高端化供给不足,随着居民生活质量要求的大幅提高,京津两地和全国大中城市对多样化、高端、绿色、安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市场容量非常大,保定县域经济可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以供给侧改革为切入点,以精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着力点,优化升级保定市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的层次、水平和数量,逐步扩大保定市各县农产品在京津乃至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推进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精准实施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供给结构的调整需要需求结构的有效引导,精准实施保定市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首先要细分京津及全国农产品需求市场,制定有差异的农产业生产策略,优
7、化和升级保定市县域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4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1、充分发挥保定各县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瞄准京津高端农产品市场,增加高端、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能力。高端农产品需求刚性大,利润空间大,全市可按照各县的相对比较优势,分区域实施农产品供给结构调整策略。在有条件的、基础较好、拥有优势农产品的县,以原有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升级建立高端农业园区,专门培育生产高端、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邻近京津的县,可重点发展高端生鲜和蔬菜的生产供给,相对远离京津的县可重点发展无污染高端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需要注意的是,高端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要在农产品保鲜技
8、术、包装技术和外观设计上多投入,好马配好鞍,好产品要有好外观,让保定各县的高端农产品更多地走进京津高端餐饮机构和高收入居民的餐桌。 对于高端农产品,除凸显绿色、安全、高端的特点以外,还要重点强调农产品的“鲜”和“安全” ,把保定县域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发挥到极致,争取做到当日凌晨 12 点采摘,凌晨 34 点送达京津市场,56 点到达采购人员手中。 2、瞄准京津、本市和全国其他省份普通餐饮机构和居民的餐桌,大力发展中低端农产品供给。更多的市场份额属于中低端农产品,但是现在农产品供给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因此在中低端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上,要重点强调农产品的“绿色”和“安全” ,以严苛的高标准,坚决保
9、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调结构的同时要调整产能,提高畅销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推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创新,发展农林特产的5深加工。保定市各县农林特产丰富,但更多的农特产品在本地销售,附加值较低,在农特产品供给上,要强调农林特产供给的“绿色”和“优质” ,以品质和品牌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必须要下大力气推动本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创新,或引进新型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县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制度保障 供给侧改革的根本内涵之一是创新制度供给模式和运行机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时,政府部门的首选动作是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制度供给水平和效率。 1、破除生产要素进入障碍,搭建要
10、素汇聚新平台,为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汇聚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通道和发展空间。采用更为接地气、更为优惠的措施,吸引更多各种性质的资本进入保定各县的农产品生产领域。打破条条框框,根据产业定位量身定制更为开放、优惠、体现人文关怀的各种人才引进措施,吸引更多有创业精神、有技术的创新人才到保定市进行农产品生产和技术创新、研发;同时,要加速本地农村劳动力的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中农业人力资本的积累。 2、创新县域农业制度供给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制度创新带动农业产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对县域经济来说,制度供给的改革应更多地体现在增加制度支持,减轻农业经营负担、减少制度审批环节上
11、。如: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提升县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重构农村税费体系,采取更有优惠的税费减免措施;完善农业转移支付方式,6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采用更有弹性的金融服务农业政策,降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等。 3、加速土地确权和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迅速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土地确权是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流转的基本前提,不但有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而且土地流转后释放出来的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可以成为新兴农业产业化工人,变身为县域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市区,有助于推进保定市的城镇化进程。 4、加速京津农业科技合作,增
12、加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和保鲜技术的研发投入,以科技带动农业供给结构优化和升级。保定市各县可在具有技术优势的京津设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鼓励保定市县域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研发部门集中入驻科技研发中心,这样便于京津的科技人才“不为我有,但为我用” ,可以更充分地利用京津的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迅速提升保定市县域农业科技水平。 5、制定更为严格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强制提高农产品安全品质,并发起农特产品“创品牌”行动。保定各县很少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和品牌。提到保定,外地人更多想到的是面酱、铁球、春不老这老“保定三宝” ,保定各县不缺蔬菜、粮食生产能力,也不缺苹果、大枣等农林特产,但缺的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缺的是农产品的品牌意识。 6、创新农产品供给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并逐步实现以互联网为主的销售模式。可采用“互联网+”的运作模式,7打造保定各县自己的农产品网上购物和销售平台,整合全市各县农村的生产企业和组织,组成覆盖全市县域的电商“村村通” ,实现在互联网上订购和销售农产品的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缩短农产品供给链条和供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