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028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摘要当前,在国家四个全面战略的引领下,高校后勤改革必将随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展开。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何适应新变化、新常态,顺势而为规划和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高校后勤工作当前的重心和关键点。文章从区际视角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后勤;改革发展 1 背景概述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0811 号) ,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继续深化后勤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开,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

2、务社会化,创新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形式,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后勤服务市场体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12 年 10 月印发的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到 2020 年要形成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规范自律、部门依法监管”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013 年 11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指出要深化2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所有

3、这些,已明确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改革发展的“常态” ,而有序、稳步开放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开放办后勤也已经成为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新趋势、新常态。 从高校后勤自身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和实践,全国各高校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优化调整及校园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师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大多高校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社会化程度、专业化水平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和满足学校构建现代大学的要求。加之后勤部分干部职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后勤干部职工,还满足于传统习惯、程式化的工作方式,创新意识不

4、强、应对新形势能力不足,导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社会、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期望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后勤自身必须向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及多元化发展,才能有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服务需求的需要。 2 我国各区域发展情况对比 高校后勤的改革发展应建立于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下面通过对划分的四大经济区域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现行文献中从区际角度将中国大陆 31 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四大板块” ,见下表) 。以下数据均是由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整理得出。 2.1 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在四个区域中以 GDP 总量作为衡量标准,各区域总量都不同程度的提高,尤以东

5、部地区最高达到 30 亿元,而西部地区为 8 亿元,中部地区315 亿元,东北地区 5 亿元贫富差距可见一斑,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了巨大差距,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最后占生产总值的 47%,西部地区为 37.5%说明西部地区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发展不足。从各区域的城镇人口收入与农村人口收入数值来看,西部地区城镇人口和农村地区人口的收入水平与中部地区持平,较之于其他区域最低。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天津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西部地区中,重庆、宁夏、青海城镇化水平最高与中部、东北、东部中的河北、山东等差距不大,四川、广西、云南、甘肃、新疆城镇化进程次之,西藏和贵州最低。总结以上数

6、据可以得出,西部地区就经济发展情况和城镇化水平而言,西部地区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推测出西部地区具备资深服务水平和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数量不足,西部地区整体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消费观念与城镇人口有差距,更加倾向于高校的社会效益服务,难接受高校的经济效益。 2.2 各区域学校发展与政府经费投入情况 从各区域每十万人口中平均在校生人数、各区域成立的高校数量、各区域平均每所高校的在校人数截至 2012 年的数据看,西部地区每十万人口中的在校生数目远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为 1.8 万,而东部地区为 3.9 万,但中部地区持平,高于东北地区。高校数目中西部地区 456所,

7、远低于东部 955 所和中部地区 783 所,但是平均每所高校的人数却与其他区域相差无几,说明在非在校人数与在校人数的比重中,西部地区在校人数比其他地区小,也即高校学生总人数相对于其他区域较少,就每所高校的在校人数而言,西部地区与其他区域相差不多,如果高校4规模以平均在校人数来定义,那么西部高校的规模与其他区域高校规模相当。从各区域平均每所高校所得教育经费情况看,政府的主导地位在西部地区显现明显。 综上数据可以得出: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薄弱且第三产业落后,如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中引入纯社会化模式,一是没有足够多的优质企业来承担;二是西部地区相当部分人口处于非城镇人口,对学校后勤更多的是非盈利认识

8、,如果高校后勤的公益性不足,又会引来贫困学生的辍学或是对学校不满等情绪。 3 西部地区高校后勤的改革发展思路与目标定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需求呈现多样性,校园服务市场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学校积极引进社会资源。然而,以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前提是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就社会企业而言,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当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其他区域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不仅整体发展水平落后,而且能满足高校后勤需要的社会优质企业(服务要求高、资金实力雄厚、社会责任感强,具有专业的经营方法和管理经验)少之又少,合格的

9、市场主体仍然比较缺乏。就高校本身而言,因所在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学校规模类型、思想观念和后勤实体的市场竞争力等因素不一,导致各地各高校后勤改革进程及类型、模式也不一。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基本不可能于短时间内将后勤培育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完全社会化、市场化的形式参与学校或社会竞争。 我国高校后勤5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稳定的要求,二是服务育人的要求。社会企业要成为合格市场主体,需要经过培育和塑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前对于规模中上的大多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而言,全部引进社会力量可能性不大,学校现有的后勤仍是学校办学必须依靠的力量,

10、但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参与竞争是趋势和必然。今后一段时期,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仍应坚持“一校一策、因校制宜”方针,以构建大物业格局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为契机,加强后勤质量监管、效益评价、服务标准等体系的建设;同时,逐步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参与非公益性、非核心项目的服务与竞争,构建以学校后勤实体为主、社会优质资源参与为辅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4 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措施 4.1 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大学制度所需的治理结构 在国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框架下和总过程中,完善高校后勤治理结构,是适应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管理的要求,提升自身治理水平,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的内在要求。

11、 (1)要结合学校实际,区分公益性与非公益性,按照“公益保障与服务经营分类管理”的原则,完善后勤经费“拨改付”机制,在保持学校核付的委托管理费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适度增长的同时,建立公益性服务保障项目经费保障、服务收费项目收费办法和效益评价等制度,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切实履行学校公益性主体职责。在强化高校后勤实体服务保障首要职能的同时,也要发挥后勤实体的主观能动性有条件鼓励其成立独立法人主体,按企业化进行运作。 6(2)逐步将分散于校属各部门的物业管理及服务工作集中归口,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体系、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数字化的信息体系、统一化的监督体系” ,把分块、分类及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过渡到统一

12、规范的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3)在非核心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适度竞争格局,实现不同所有制后勤服务企业和实体之间展开公平有序竞争与合作共赢发展,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加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4)在加强后勤监管部门和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上下工夫,着力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标准。要完善后勤服务运行覆盖全过程监管制度和相关规范标准,建立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杜绝安全事故,保证服务质量,防止资产流失,遏制职务犯罪,形成高校后勤安全稳定运行、清廉高效管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 4.2 推进高校自办后勤实体七个内涵体系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1)以管理服务执行 IS

13、O9001 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为核心的规范管理服务内控体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以内部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为着眼点,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体系。以 ISO9001:2008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校园物业管理服务流程规范、质量标准、考核规章、评价机制。 (2) “社会、学校、师生”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探索对引进社会企业的有效监管和退出机制,保证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校事业发展大局;不断完善学校自有后勤承办业务各方共同参与监管机制,7始终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这一中心点,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学校

14、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3)以制度健全、分清职责、责任到人为核心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将安全稳定工作贯穿后勤工作的始终,确保后勤工作安全、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建立和完善学校后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或快速反应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4)以服务育人、爱岗敬业、共建共享为核心的后勤企业文化体系。注重对已形成企业文化的培养)与优化,把后勤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将“服务育人”贯彻于后勤工作的始终,不断丰富后勤企业文化内涵,提升后勤文化品位。 (5)以推进绿色校园、低碳校园

15、建设和后勤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核心的绿色科技后勤建设体系。以校园公共物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契机,逐步构建餐饮管理服务、教室管理、会议室管理、校园节能管理等应用系统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平台、效益评价系统,实行校园公共物业网络一站式服务,提升后勤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6)以生存靠服务、效益靠质量、发展靠品牌为核心的持续竞争力体系建设。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学校改革发展服务是后勤实体的根本任务。后勤实体要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多元化” “服务亲情化” “管理人性化” “环境舒适化”等要求,在履行好服务保障首要职能前提下,不断调整服务产业结构、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新型项目、不断8改变服务方式、不

16、断提高服务质量,以服务求生存,从优质服务中要效益,弥补经费不足。 (7)以不同岗位、层次、类别、模式实行不同管理、培养、教育机制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结合学校人事编制控制比例及用工要求,以建立一支“思想好、作风实、业务精、勇于担当、敢于担当,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后勤职工队伍为目标,按照“领导核心岗、管理关键岗、技工骨干岗、一般普通岗”四个层次的梯队岗位模式,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储备机制、岗位交流机制,建立领导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基本技能四个层次的提升培训制度,提高知识型、技术性员工比例,为后勤实体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2)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杜玉波.把握新常态下的高教发展N.光明日报,2015-03-0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