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10340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现代科技碰撞之后,产生一系列的学术火花,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传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相互的碰撞重生。新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之一,它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遇之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似乎很多以前棘手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解决而百试不爽。那么在新媒体的语境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是什么样子的,而这种表述体现了非遗什么样的价值,这些在其中已经体现的价值是否是非遗的全部价值所在,是笔者所期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1 新媒体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价值体现 近些年,

2、互联网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互联网+”的概念。目前新媒体逐渐被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国务院办公厅在 2005 年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有学者指出,非遗作为一种动态的、活态的文化表现形式,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记录和捕捉的手段要更为复杂多样,新媒体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再现真实2的历史地理信息和文化空间意向,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将非遗展示给大众,这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系统性、

3、真实性和完整性 1。 第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方面。陶赋雯指出,目前传播领域正朝着以新媒体为引领以图像消费为主导的方向发展,而非遗本身的一些特点使其在新媒体传播中具备一定的优势,这可以消解非遗传承延续的一些尴尬 2。杨青山指出,新媒体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3,并且他指出新媒体与非遗融合的三条路径:一是通过新媒体对非遗进行介绍宣传并及时更新;二是利用新媒体建立非遗数据库便于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和查询,并保护非遗的知识产权;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非遗中的特定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制作 4。 第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方面。有人认为,媒体文化产品是文化竞争的核心阵地,因此与新媒体结合进行文化产品的

4、生产是文化资源的必然选择 5。另外也有人指出,要将可以市场化的非遗通过技术改造推向市场的前台,使之形成文化品牌,走非遗产业化之路 6。 在以上论述过程中,新媒体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表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通过新媒体,对非遗本身的资料进行多角度的挖掘,从图片影像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非遗进行保存、保护。运用技术保存非遗,这当中体现了非遗的文化价值,此中文化价值并不是狭义文化价值,而是包括艺术、历史和审美等在内的文化价值。因为具有文化价值,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才有当下运用保存、保护的必要性,才有研究者对其关注。 3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价值。非遗本身是

5、动态的,它通常以人作为承载主体表现出来。而非遗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打破了人与非遗之间的紧密关系,因为非遗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而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传播。利用新媒体展示非遗,是对非遗进行建立在现代技术层面上的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展示,可以让那些对非遗感兴趣的人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近几年来,学术界就非遗产业化问题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有人坚持不能产业化,而有人认为产业化是对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保护和传播方面融合之后,加速了其产业化。不管是传统手工技艺中融入机器化生产的元素还是从非遗中汲取某种文化元素进行文化创意生产。在新媒体

6、与非遗融合进行创意生产的过程中,说明非遗具有经济价值,所以才会有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不同群体加入到非遗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往往不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直接关系的群体。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在笔者比较信服的研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发生关系生成的经济的、社会的和精神的价值 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并不具有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人发生关系之后才具有价值。菅丰指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着有助于人类幸福的可能性,因而与其他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价值的。 4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

7、价值。菅丰以日本小千谷市东山地区的斗牛习俗为例进行说明。他指出,斗牛是东山地区人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源泉,在斗牛的过程中,斗牛人背负经济压力却依然要购买牛并斗牛,并且在斗牛习俗中,他们并没有获得什么,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整个东山地区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收益。除此之外,养牛称为东山人民的生活乐趣之一。在东山地区发生地震之后,斗牛习俗并没有终止,在斗牛习俗复兴的过程中,东山人民积极生活的态度被激发出来 8。这简单的斗牛习俗就展示了其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多样性。而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必然也具备这样的价值。 (三)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表述带来的思考 像部分学者已经指出的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

8、的价值具有多样性。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面向所有人,包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群体。 在新媒体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主要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而如果谈及在此情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关系,那么更多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更多地存在于广大农村甚至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就是农民或少数民族人民,他们往往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对于主流文化体系的表达没有全面的认知。在经济资本袭卷全球的过程中,这些握有少量经济资本或根本就不具备经济资本的群体就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自己的意愿很少能够得到关

9、注,甚至往往处于失语的状态。而恰恰是这些较为边缘的5群体承载了对于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前文对于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传播和利用都是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间接关系的群体来完成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却几乎没有参与这个过程。新媒体中的镜头语言,文字表现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构,重构者却是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他者。尽管新媒体语境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以往而言,能够更加完整系统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但却也将不明就里的人们带入了一个超现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态之中,而失去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常态了解。这种常态就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它的承载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新

10、媒体似乎切断了这种关系,只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展现在人们面前。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与人发生联系,为人们带来幸福而有价值。而新媒体语境中似乎对人的关注,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者的关注仍不够。期冀在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的过程中,能将其承载者作为一部分进行关注,并由承载者来推动融合。 参考文献 1常凌?.新媒体语境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1):39-42. 2陶赋雯.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传播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8):70-76. 3杨青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价值分析.传媒 ,2014(6)上:78-80. 64同上. 5刘建华.论数字技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一体化功能.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1,32(6):145-150. 6黄永林.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2015(1):1-10. 7菅丰著,陈志勤译.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 ,2009(2):106-110. 8同上. 作者简介 于茂竹(1991-) ,山东省日照市,汉族,研究生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