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好! 我是王老师。相信我们会合作得十分愉快。 祝大家心理健康,天天快乐! Tel: 66839507,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 主讲 王洁玉,教材:普通心理学 杨雪梅 主编 (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专用教材) 国际专业人才出版社,知己知彼,讨论: 关于普通心理学你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里没有对错、高下之分。畅所欲言就是最好。,本学科学习内容,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章 人脑与心理第三章 认知心理过程第四章 记忆第五章 思维第六章 想象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第八章 意志过程第九章 人格心理第十章 人格的心理特征第十一章 人格心理倾向性第十二章 人格测验
2、,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你知道吗?1、什么是心理学?2、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吗?3、心理学可以用来算命吗?4、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有哪些?5、学习普通心理学与作心理咨询师有何关系?,本章重难点:1、心理学的概念(重点)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重点、难点)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重点)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本章目标:1、说出心理学的概念;2、简述行为与心理的关系;3、简述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4、说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 理学派、人本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5、简述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6、思考学习普通心理学与作心理咨询师的关系。,第一节 心理
3、活动与心理学,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的科学。心理是在脑中形成的现实事物的形象。由于并且借助于它实现着对行为和活动的控制。而人的活动又是含有个性特点的。11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 著 朱智贤等 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p20,二、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狭义的行为是指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省动作或活动。广义的行为指机体的一切活动。 人的行为是受其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三、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一)个体心理 1、个体心理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 2、个体心理包括两个方面 认知过程:感知觉
4、、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个体心理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心理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需要、动机、自我意识 3、个体心理和个性心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二)社会心理1、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一个自然人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不断接受社会教化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内化的心理发展过程,其中家庭、社会、学校是影响心身发展的主要因素。,2、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人脑对客观现实 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2)人对客观
5、事物的反映,又总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3)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3、社会心理和个性心理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第二节 心理学流派,了解一下:1、你知道哪些心理学家以及他们的理论?2、如果你有一条小狗,怎样把它训练成为你的好帮手?3、如果你有个孩子,怎样塑造他的良好行为?4、孩子哭闹、胡搅蛮缠怎么办?5、病人一说不舒服,都要表示特别关注吗?6、人性本善还是恶?7、“三岁看老”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根据?8、“梦见跳崖是在长高”、“白天玩火夜里会撒尿”这些说法有道理吗?9、“催眠”是什么?10、同样一句难听话,为什么有人“当一碗宽面吃”,有人却无地自容?11、下面几种需要你怎样排序?
6、家庭、食欲、单位、性欲、成就、尊重、友谊、爱情、排泄12、怎样解释“气得发抖”、吓得“屁滚尿流”、羞得“面红耳赤”?,心理学流派,行为主义理论,一、行为(behavior)的概念(一)狭义的概念:创始人 华生(Watson JB,1878-1954)理论 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不能被观察研究的。心理学应该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科学。(二)广义的概念:代表人物 斯金纳(Skinner BF)理论 将行为理解为个体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外显的行为动作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都可以被观察和研究。(三)行为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ies of be
7、havior) 人的行为都是习得的。学习支配人的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如果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治疗和预防疾病。,二、经典条件反射 (一)创始人 巴甫洛夫(Pavlov IP,1849-1936)(二)概念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非条件反射( Unconditioned reflex, UR) 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三)过程与解释 铃声 食物 胃液分泌 铃声 胃液分泌,大脑铃声
8、 食物 唾液,口腔,味觉中枢,听觉中枢,(四)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 强调环境刺激(S)对行为反应(R)的影响。任何环境刺激,都可通过经典条件作用机制影响行为(包括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五)经典条件反射的意义: 正常行为的建立和异常行为的避免或消除。(六)经典条件反射的操作: 强化、泛化、消退,三、操作条件反射(一)创始人 斯金纳(Skinner. BF,1904-1990)(二)概念 奖励 奖励物 回避操作条件 操作条件作用 工具性操作条件作用 (三)过程S (刺激1) R(反应/行为) C(结果/刺激2) 强化,(四)特点 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任何与个人需要相联系的环
9、境刺激,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五)意义 塑造期望行为,纠正不良行为。(六)类型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退 4、惩罚,四、内脏操作条件反射(一)创始人:米勒(Miller NE)(二)实验:(三)意义:治病与致病五、示范作用 (一)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 A)(二)概念:替代强化机制(三)过程 1、注意阶段 2、保持阶段 3、行动阶段 4、强化阶段(四)特点 地位高、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受奖行为比受惩罚性为更易被模仿。(五)意义 培养社会称许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Freud S,1856-1939)催眠
10、疗法与自由联想:一、主要的理论内容(一)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 1、意识 是与语言有关的,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它是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各种刺激。 一是保持个体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感知,对人的适应有重要作用。,2、无意识 又称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通常主要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的事件。 无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几乎是各种精神活动的原动力。无意识精神能量的分配和转换构
11、成了人类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3、前意识 介于两者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通过自己集中注意力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二)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1、本我(id) (1)位置:存在于无意识深处。(2)意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其中性本能(libido)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3)原则:快乐原则(4)心理过程:非理性2、自我(ego)(1)位置:大部分存在于意识,小部分存在于前意识。(2)意义: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保持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3)原则:现实
12、原则(4)心理过程:理性,3、超我(superego)(1)位置:大部分属于意识(2)意义:类似于良心、良心、理性的含义。按照社会法律、规范、伦理、习俗来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是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3)原则:至善原则(4)心理过程:最具理性 以上三者共同构成人格。自我如无法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平衡,就会产生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人格形成阶段:1、口腔期:0-1.5岁2、肛门期:1.5岁-2岁3、性器期:3-5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期:青春期 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的三部分冲突,解决得不好就可能产生人格障碍或心理疾病。,二、精神分析理
13、论评述地位:最早系统解释人类心理及行为; 对许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理解异常心理的主要理论。病因:潜意识内心冲突的结果或防御机制的失败。病机:本我的精神能量得不到自我控制和引导 生物本 能不适当的表达(病态行为)。 超我的力量过强 过度限制生物本能的表达 个体承受良心的负重 耻辱感、犯罪感 自我过于弱小 不能以适当的方式满足本我的要 求 神经症(象征性的表达)治疗:揭示压抑在无意识中的精神冲突 未得到满足的无意识欲望 和本能适当表达 解决冲突,消除症状,增进适应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生命早期的经验。局限:基本概念难以测量;过分强调Libido、无意识、早期经验对人 个的影响;缺乏对正常人
14、的研究;治疗时间漫长。,认知理论,认知的概念: 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说,认知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的加工过程。 广义的认知概念包括了传统心理学上的多种心理活动,如感 觉、知觉、注意、记忆、智能、思维、情感、性格等。 认知是一种心理功能,包括: 形式:认知活动所涉及的特殊事件。 内容:认知活动的内在结构。 认知的过程包括: 同化:个体以自己现有的、能获得的或喜欢的思考 方式去解释外部事物,并吸收成为自己的经验。 顺应:个体发现了外部事物在性质上的不同而注意到不同事物 间的关系,并试图理解关系结构的属性。,(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以 Neisser 1967年出
15、版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二)认知的主要特点1、多维性 4、发展性2、相对性 5、先占性3、联想性 6、整合性(三)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决定作用1、沙赫特的情绪两要素观点 生理唤醒产生了认知的解释; 认知活动用以区分情 绪。2、阿诺德认为: 情绪是个体对事件进行直觉评价的结果。直接评价有主观的和生理的两种成分,并受到以往记忆经验的影响,这就是在评价的过程。 情绪反应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输入变量(刺激变量)、评价、反应形式(包括认知、生理、操作性反应),(四)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认知理论1、ABC理论(埃里斯) A (accident) B (belief) C (consequence) 在此基础上
16、产生的治疗方法是合理情绪疗法。2、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贝克) 情感 认知 行为 贝克还归纳了认知过程中常见的人之歪曲: 任意推断 选择性概括 过度引申 夸大或缩小 “全或无”思维,人本主义理论,基本思想: 人是具有潜能并成长着的个体,如果各方面发展良好,人就可以让意识指引其行为直到完全实现其最大的潜能,成为一个独特个体。心理或行为障碍的产生乃是其任个人成长受到阻抑所致。自我意识不良和他人施加的价值条件是引起心理问题的根源,而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消除的。,一、人本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思想渊源与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50-60年代起源于美国。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 与精神分析和行为学派分道
17、扬镳, 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反对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的制约和影响。,(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843年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其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1、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但只有为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成为激励工具; 2、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顺序,从基本到复杂; 3、当人的某一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需要的层次: 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GRE理论(奥尔德弗)三种需要:1、生存的需要(包括心理和安全的需要)2、相互关系和谐
18、的需要(包括有意义的社会人际关系)3、成长的需要(包括人类潜能的发展、自尊和自我实现)与层次需要轮的不同:1、需要不完全是天生的;2、提到了挫折倒退;3、次序不一定严格,可以越级。,(三)罗杰斯的自我论1、自我发展的过程:婴儿出生 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趋向激活 保持/回避 产生经验(包括价值条件) 内化和异化 防御机制 适应/障碍2、现象学方法:(1)通过自己身体内部的参照系统来去的文化知识;(2)以别人的观察来和对主观只是以取得客观知识;(3)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取得的人际知识。,3、心理疗法 :来访这中心疗法。其基本要义是:秉持人本主义观点,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
19、程视为咨询员为来访者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其治疗目标是:将原本内化而成的自我部分去掉,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充分发挥个人的机能。4、教育观点:教育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使人发现自身的目标与价值,“教人”比“教书”重要;促进学习的关键是师生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三种品质:真实、接收、理解。,一、历史与现状(一)国外心理学发展简况1、1879年 冯特(Wundt W 1883-1920)德国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独立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心理活动 (最为活跃和发达。P6)3、20世纪中叶 行为科学4、20世纪末 行为和心理历程100余年的发展形成
20、许多学派、产生许多分支。 (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一、基础心理学 二、应用心理学 (一)普通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二)试验心理学 (二)临床心理学(三)生理心理学 (三)咨询心理学(四)发展心理学 (四)工业心理学(五)社会心理学 (五)管理心理学(六)甚至心理学 (六)广告心理学(七)人格心理学 (七)消费心理学(八)变态心理学 (八)环境心理学(九)动物心理学 (九)法律心理学(十)心理测量学 (十)医学心理学,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该节自学、思考、讨论,第四节 心理学学习及研究的意义,第五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哲学
21、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二、研究类型 1、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上划分 (1)横向研究 (2)纵向研究 2、从研究对象的选取上划分 (1)个案研究 (2)成组研究 3、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上划分 (1)因果研究 (2)相关研究,三、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2、控制观察法(二)调查法1、晤谈法2、问卷法(三)个案研究法(四)测量法人格测量、智力测量、整装测评等 (五)实验法1、实验室试验法2、现场实验法,四、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一)自愿认同原则(二)保密性原则(三)低伤害原则(四)不利影响消除原则,
22、第二章 人脑与心理,本章重难点:大脑的基本结构本章目标: 一、说出大脑中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几个重要部位。二、简述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三、了解大脑研究的主要方法。四、简述神经系统的组成。五、说出脊神经和脑神经的种类。六、说出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七、简述鲁利亚大脑技能系统说。,心理是脑功能的体现(一)脑的进化与心理功能1、动物的行为特征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进化水平。2、社会生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3、随着动物的进化,脑的重量和功能分区有很大的差异。(二)个体成熟与心理功能,第一节 大脑的发育与基本结构,一、人脑的发育特点(一)发育早:脑细胞在出生前就达到140亿
23、-160亿;(二)维时长:突触的发育维持终生;(三)成熟晚:比其它动物幼稚期长;(四)不均匀: 1、两次脑激增。(胎期8-13周,出生后十周两岁。) 2、脑重量增加幅度随年龄增长而减慢: 出生时脑重量350克,占成人脑重的25% 六个月占成人脑重的50% 两岁半占成人脑重的75% 五岁时占成人脑重的90% 六岁时和成人基本一致,二、大脑的结构(一)重量:成人大脑占体重的2%(二)大体结构:分为两半球,由胼胝体连接。(三)三个与学习有关的部分: 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地神经节(四)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1、感觉中枢 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额叶中央前回,支配随意
24、运动。2、运动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 说话中枢: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叶躯体运动区。3、言语中枢 听话中枢: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 阅读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枕叶前部。 书写中枢:位于额叶中央前回。4、联合区 顶、颞、枕前联合区:调节感知思维、接收加工信息。 前额叶联合区:调节情感意志与逻辑思维活动。(五)探索闹奥秘的方法(略),三、神经系统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脊神经 一般躯体运动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植物神经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脊髓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延脑 脑干 桥脑 脑 间脑 中脑 小脑 边缘系统,第二节 大脑功能特化一、大脑两半球功能
25、的特化,二、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颅相说 2、定位说 3、整体说 4、机能系统说: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1973)根据大脑皮层细 胞的结构和机能特点,把大脑皮层分为三级功能区。 5、模块说 6、泛脑网络论,大脑皮层的三级功能区与心理功能,第三节 大脑潜能的开发,一、大脑潜能开发的可能性(一)总容量的巨大(二)相加增效作用(三)用脑的偏移二、重视开发右脑三、科学用脑(一)充分运用(二)积极保护(三)劳逸结合(四)卫生营养,第三章 认知心理过程,本章重难点: 一、认知过程的概念(重点) 二、认知的加工过程(难点) 三、注意的特性、功能(重点、难点) 四、感知觉的概念(重点) 五、感觉的一般规律(
26、重点、难点) 六、知觉的种类(重点) 七、知觉的特性及影响因素(重点、难点),本章目标一、说出认知过程所包括的内容;二、解释 注意、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 对比、感觉补偿、知觉、错觉、注意分配、注意转 移、注意分散;三、结合实际生活,简述注意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四、说出注意的功能;五、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六、阐明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于联系;七、简述感觉的水平及类型;八、举例说明知觉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第一节 认知过程概述,一、认知的概念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察觉。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想象、言语等心理活动。反映
27、论将此过程视为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现代信息论视其为人脑对客观世界变化信息的加工过程。二、认知的加工过程 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三、人脑与计算机(略),第二节 注 意,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性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被抑制; 心理活动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作为心理活动的调节机制存在。,二、注意的特性(一)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 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28、。注意是起伏变化的,稳定是相对的。 2、影响因素 (1)内容的丰富、复杂、变化 (2)主体对对象的态度与理解 (3)主体的身心状态 (4)主体的意志力,(二)注意的广度 1、概念 也叫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除把握的对象 的数量。 2、影响因素 (1)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性质和任务的复杂性 (3)个人的知识经验,(三)注意的分配 1、概念 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2、影响因素 (1)各活动的熟练程度 (2)各活动之间的关联度 (3)各活动的性质,(四)注意的转移 1、概念 指根据新的要求,主动及时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向 另一个对象。 2、影响因素 (1)对原活动注意的紧张程
29、度 (2)新旧对象的吸引程度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习惯 (4)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三、注意的功能(一)选择功能(二)维持功能 (三)整合功能(四)调节功能,四、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 1、概念 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2)主体的因素,(二)有意注意 1、概念 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影响因素 (1)对活动目的的认识 (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3)智力活动的组织和积极性 (4)个人的知识经验 (5)个人的意志品质 (三)有意后注意 是注意的特殊形式,它既具有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特征,又具有随意注意与目的任务
30、相联系的特征。,第三节 感 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概念 1、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感知觉得低级水平,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 2、功能 (1)获取知识 (2)适应环境:趋利避害、调节平衡,二、感觉的水平及种类 感觉水平感知觉水平 知觉水平 观察水平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肤)感觉水平 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三、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1)感受性:各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3)绝对感受性:能够感觉出一个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 的能力。(4
31、)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5)差别感受性:能够感觉出同类刺激之间或一个刺 激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刺激差异量的能力。(6)差别感受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7)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的关系:E=1/R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也呈正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之间无相关关系。,2、感受性的变化: (1)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引起感受性降低,也可引起感受性提高。 (2)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物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a. 同时对比:指不同刺激物同时作
32、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b. 先后对比:指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相互作用可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使感受性降低。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联觉(和通感区别)。 (4)感觉补偿:一种感觉的缺失或不全,可引起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提高,以取得弥补。也叫感觉代偿。 (5)实践和训练的影响,第四节 知 觉,一、知觉的概述(一)知觉的概念: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认识。现代信息论认为,人们通过感官从外部得到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33、。(二)知觉的作用 1、觉察:发现事物的存在。 2、分辨: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和其它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 3、确认: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并给予命名、归类。,二、知觉的种类 视知觉 听知觉 一般知觉 嗅知觉 (注意和感觉区别) 味知觉 肤知觉 长短知觉 时间知觉 速度知觉 节奏知觉 形状知觉 复杂知觉 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包括判断绝对和相对距离 方位知觉 真动知觉 运动知觉 似动知觉 诱动知觉,三、一种特殊的感知觉错觉(一)定义:在特定条件下,知觉不能正确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的现象。 (注意和幻觉区别)(二)分类 1、视错觉 2、形重错
34、觉 3、时间错觉 4、运动错觉 5、对比错觉(三)错觉的原因: 1、主体的经验、习惯、定势、情绪、生理等。 2、客观条件的变化。(四)错觉的意义:积极、消极,四、知觉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整体性 1、概念:人在知觉时能将对象的不同属性组织成一个整体。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2、影响因素:环境、印象、经验、整体优先性(二) 理解性 1、概念:人在知觉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使它具有一定意义,并用词把它标出来。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2、影响因素: (1)言语的指导作用 (2)个人的知识经验 (3)社会文化 (4)心向:人对所知觉事物的预期。,(三)知觉的恒常性 1、概
35、念: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映像依然保持不变。 2、分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3、影响因素:视觉线索(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等信息。)是最重要的因素。 4、知觉的适应:当感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感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第四章 记 忆,本章重难点:一、记忆的概念(重点)二、记忆的过程(重点、难点)三、记忆的种类、特点(重点)四、遗忘规律及其影响遗忘的因素(重点、难点)五、元记忆(难点)本章目标一、说出记忆的概念。二、描述记忆的过程。三、简述记忆的种类。四、叙述记忆的影响因素。五、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制定出一个你近期的复 习计划。,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一、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把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