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营经济先发地区传统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约束摘 要: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分析民营经济发展较早的顺德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影响和制约,指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人力资源结构调整相配合,并提出优化经济先发地区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先发地区 传统产业 人力资源 1.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的传统产业优势 顺德是我国典型的民营经济先发地区,民营经济在经济总体量中占有重要份额,超过 60%的 GDP、超过 50%的税收来自于民营经济。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通过产权制度等一系列改革,顺德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增长。2011 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263.93 亿
2、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61:37.3。 经济高速增长的产业特征是第二产业优势明显,但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也为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挑战。2011 年末顺德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80%。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扩散效应突出, 经济辐射能力强, 产业间关联度大, 交易成本低。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为顺德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生产要素与环境的约束凸显。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亟待转型升级。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制约因素分析 2人力资源是各种生产要素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地要素,在经济先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3、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顺德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总体而言,民营经济为主的顺德目前人力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教育投入比重逐年降低,对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通过其内部化作用和外溢作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改善经济社会环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 顺德人力资源开发投入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和地区,也低于广东省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的水平,教育投入占区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教育投入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见表 1。 教育资源投入重
4、视不足,其作用效果之一就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短缺。2011 年对该地区 172 家传统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被调研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约七成被调研人员为大专及以下教育程度,而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仅占 2.3%。 2.2 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产业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与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 根据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外部经济将导致企业在同一区域内的集中。而产业的集中对人力资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顺德的传统产业在区域内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源外部效应,供给结构失衡,职业技能人才的匮3乏,已成为当前制约顺德产业高效发展的瓶颈问题。 当前人力资源既有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结构的要求不匹配。2011 年
5、对传统制造业调研显示,近七成企业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其中普工缺口最明显,技术工人和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20.6%的企业表示普工缺口在 20%以上,而技术工人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20%以上的企业分别达到 11.6%和 12.9%。在对各类人员流失和短缺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各类人员流失和人员短缺情况并不均衡。 2.3 外部经济发展、区域竞争、西部开发等因素导致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降低 人才资源总是向更有利其发展的地方流动。以广东为例,传统的劳动力输出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西、广西 2010 年的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均高于广东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和劳动力需求,在家乡工作
6、可以拥有更大的生活方面的便利,导致大量劳动力选择回家乡工作。加上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张,致使能够流入并留在经济先发地区的外来人才减少。 3.构建传统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经济增长理论指出,人力资源投资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的顺德,其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建构,制约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及其实现效果。 3.1 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地位,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比重,提高教育水平 4教育投资和教育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推动和短期拉动的双重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
7、经济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社会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结构。增加教育投入和水平,尤其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力度从长期而言,是解决人力资本存量和结构的关键。 3.2 提升教育层次,发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优化存量人力资源结构 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其核心是传统优势产业由原来的资源依赖增长模式转向价值增值增长模式,或者转向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其支撑要靠高素质的相关人才的创造力的发挥。对于民营经济先发地区的顺德而言,其人力资源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家人才和与传统产业相配套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了实现其存量人才对于新兴产业的有效转置,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 a) 充分肯定中小民
8、营企业家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培育专业人力资源 顺德由于其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决定了其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源较为充裕,而专业人力资源却未得到相应发展。区域内企业家精神旺盛,人们乐于创业和喜欢或敢于冒险,但区域内从事技术创新的力量不足。而顺德传统优势产业的民营企业家,虽然数量较多但普遍层次需要提高,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因为比较富有企业家精神而在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来,活跃于产业链低端的简单加工制造型企业。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培育更多的既有较高学历又有强烈企业家精神、善于管理、协调、沟通5等技能的现代企业家。应大力发展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的合作,鼓励他们到顺德开办分校或合作课程,培养、提高本地高等教育水平和高
9、端企业家人才培训。吸引外国科研人才,并营造国际化科研人才的培养环境。鼓励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产学研基地,甚至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并通过完善的管理充分发挥好城市基础文化设施功能。 b) 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支持在职进修等存量人力资本增值 对于传统优势产业的普通劳动者,针对转型升级新型产业的需要,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等形式的在职进修,提倡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值,并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在行业内推动持证上岗要求,与此同时为民营企业在岗人员提供一定财政支持的进修培训或者为在岗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津贴。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投入,鼓励各种社
10、会力量办学,扩大办学规模,严格学校考核验收及破产后续接收办法。 3.3 构建与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才引进体系 a) 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的引进 专业性人才存量的增加,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专业人力资源存量的增加,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培养周期才能得到提高。而先发地区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力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又无法等待专业人力资源培育充足之后再行发展,因而一个较为可行的方式就是引进产业转型所急需的现成的专业人力资源。直接从区域外仅仅专业人力资源是解决专业人才短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6b)
11、提倡包容文化、树立尊才重才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留才环境 对于引入的专业人才,要使其能够充分融入本区域发挥其创造性和作用,塑造良好的留才环境至关重要。对于顺德这样的城市化还欠发展的经济强区,在不断提升其城市化建设水平和配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软环境的塑造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融合,培养尊重人才的观念和社会风气,使引进和培养的各方面的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能够在这里受到尊重,找到熟悉的语境,能够获得发展的空间,因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与归属感而愿意留下来。 参考文献: 1陈林,龙自云,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先发地区产业转移-以外向型“东莞模式”为例J,产经评论,2011 年 1 月第 1 期 2贺?,区域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开发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