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605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农村金融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服务弱化、经营环境较差等现状。本文通过对存在这些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金融抑制 问题 对策 一、概论 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完全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有效保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现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把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作为今后金融工作的重点,

2、努力健全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农村金融组织作用,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以及 2009、2010 年连续 2 个中央 1 号文件都把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我国是金融体制改革始于 1993 年,至今已有 20 年的发展历程,改革之初便明确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发展方向: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以盈利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于是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把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进行撤并,上收了贷款权限

3、。作为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在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金融市场后,并没有选择业务上的空白,反而也采取了紧随其后的收缩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和资源配置有效性原则的约束下都不愿将资金投入期限长、见效慢、风险高的农业项目,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农业信贷投入的逐年减弱。截至到 2010 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域服务网点达到了 13 万家,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2/3,县域贷款余额为 12.3 万亿,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 2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 2.6 万亿元,占涉农贷款余额 23.1%,新增涉农信贷2.63

4、 万亿元。据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已有 395 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已批准筹建 114 家,在已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 751 亿元。农村金融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据调查,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融资和服务水平所限等问题, “贷款难”的问题目前在农村极为普遍,约有 70%以上的农户是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需求,许多乡镇企业因向金融部门借贷无门,也转向社会集资和民间借贷。 三、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 (一)服务功能弱化 相对于城市,农业收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捷等,造成对农业农户及农村企业

5、的贷款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导致农村3金融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是县级以下的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面临着逐年萎缩的窘况。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基本还处于机构设置不灵活、业务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其改革进度远远滞后于城市金融,难以满足服务“三农”的要求。 (二)功能定位不清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单一,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这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县域分支机构主要以吸收存款为主,从农村中吸收到的资金又更多地投向回报高的产业和地区。而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机构功能和性质又不够明晰,支农服务水平不高,对农村中得重点农户和中小企业生产资金支持难以到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由于业务范围相对较窄,机构设置较单一,

6、难以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抗风险能力弱 据统计,截至 2007 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26.13%,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率 54.11%,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也达到了 16.19%,可见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普遍不高。此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基本都是负数。 (四)经营环境差 与各项制度较为完善的城市竞争环境相比,农村金融中一般属于低水平竞争,而且恶性竞争比较严重,由于农村尚未建立征信体系,逃债现象较为严重,加之执法环境差,信用环境建设落后,在监管环境方面,农村金融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这为监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地方行政干预会不同程度存在。 4四、对策 (一)培育农村

7、金融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1 良好的宏观环境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当前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理顺“三农”产品和要素价格,政府要从财税、贸易、就业等方面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在社会资源分配中不合理现状,使农业比较收益合理,农民收入增加。地方政府要鼓励多方位建立与地方发展实际相适应的农村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保制度,增加各级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进一步制度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以此来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政府能动作用,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给予农村金融发展的大

8、力支持。为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财政支持的制度设计,秉着专款专用原则,为农业发展提供广泛资金支持;为偏远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适当剥离这些地区金融机构中的不良贷款,以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负担;制定税收优惠、利息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贷款。 (三)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对农村金融机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其中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侧重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持重点地区和行业等方面发挥其财政作用;而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则要加强引导,鼓5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地区的投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则要立足于为

9、社区发展服务,同时政府在政策和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对合作经济制度的保护措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此外,还要按照多元化和竞争性标准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四)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 国家银监部门要严格按照资本约束、风险为本的监管要求,切实加强对基层尤其是县域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针对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探索建立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和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县域地方性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的状况,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的总要求,加快探索构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机构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体制,按照“谁审批设立、

10、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明确由省或地市人民政府对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和实施非审慎监管,中央层面主要负责制定试点政策、明确发展规划、开展动态监测、引导服务方向和防止系统风险。 (五)加强农村金融法制化建设2 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农村金融法制化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法规体系和完善的资金回流激励机制。目前,重点要在加快配套制定出完善的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进一步明确农村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以此来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6制;不断推进担保法

11、律制度的完善,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灵活具体化。 (六)完善农业经济风险分担机制3 农民经济实力薄弱,抗风险的能力差,并且我国现在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风险高而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因此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中,要时刻注意风险管理。把风险防控制度的建设覆盖到全部的信用业务,当前要尤其注重: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借以提高和加强政府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管理。 参考文献: 1褚继田.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金融,2010(22):63-65 2宋根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570-574 3李英.构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4(2):24-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