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的必要性研究摘要 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自发性调整模式不同,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国应采取劳动关系政府规制这一模式,这也是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对这一理念进行阐述。关键词 劳动关系; 政府; 规制 中图分类号 D630;C9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5- 0085- 02 1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状况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总数持续增加,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攀升。2000-2009 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
2、争议案件总数从 135 206 件上升到 684 000 件,并在 2008 年劳动争议出现“井喷”时期达到了 693 465 件。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从2000 年的 8 247 件上升到 14 000 件,而在 2008 年我国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曾到达 21 880 件的顶峰点。2000-2008 年,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保持正增长态势,而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变化的波动性较大,其既有正增长也有负增长。2010 年各级仲裁机构立案受理劳动争议 60.1 万件,比上年减少12.2%,涉及劳动者 81.5 万人,比 2009 年减少 19.8%。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 0.9 万件,涉及劳动者 21.2 万
3、人。以上数据表明,虽然我国劳动2关系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但是近年有了一定程度的缓和。而这一变化也与我国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有关,即从过去的求发展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理念的提出。 2 我国政府规制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以 2002 年 11 月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为标志, “和谐劳动关系”的提出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十六大之前, “和谐”作为“劳动关系”的定语提出来,称之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或“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是十六大之后,随着“和谐社会”的提出, “和谐劳动关系”逐步明确起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提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4、自然和谐相处。其中的“安定有序”与集体劳动关系的状况联系最为直接, 如果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关系紧张、群体事件频繁发生, 整个社会将无法实现“安定有序” 。对于“和谐劳动关系”概念的把握,国内学者依据我国自身特点进行了诸多研究,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利益诉求纳入法律和制度框架范围内,依法保护以实现和保障的劳动关系;是能够通过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自我化解和消除利益冲突,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公平的劳动关系。也有人认为:“所谓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处于
5、一定组织状态之下相互沟通、依法协调、有序参与、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 ”还有人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和谐,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3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虽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一些差别,但是在根本上都强调了劳资双方的和谐共处,对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持肯定的态度。 作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体,我国政府近年来对于劳动关系规制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2010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同年 9 月 16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京提出,要强化政
6、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相应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此外,2010 年“五一”劳动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实现体面劳动” 、温家宝总理在端午节指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 ,法律层面上从已实施的劳动合同法 社会保障法到即将实施的工资条例 ,可以看到政府已认识到劳动关系规制的必要性、迫切性,并业已采取相应的措施介入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大连开发区自 1984 年建区以来,一共爆发了 3 次罢工潮。第一次是在 1994 年,近 6
7、 000 名工人因工资问题罢工。2005 年有 18 家外商企业的工人再次因为工资问题罢工,最后以工资平均上调 100 元宣告结束。2010 年 5 月底至 8 月底,73 家企业再次爆发罢工潮,其中 48 家为日资企业。始于 2010 年 5 月的国内日资企业的系列停工事件,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譬如:“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与其他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加4班时间较长,加班工资通常较低或没有,资本剥削劳动力的情况严重;并且,外资企业中外籍人员与本国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极其严重,使得工人在工作中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 ,但是究其直接原因,还是因为工资多年未曾浮动,就如南海本田停工事件的工人代表李小娟所
8、言:“公司的盈利一年年以数十亿在涨,物价每天在涨,产量也在翻倍地涨,可是我们的工资从公司投产以来 4 年时间却涨了不到 200 块。这样的工资只能维持一个人的生活费,可是我们的年龄一年年地长大,我们也需要成家,如何生育后代,如何教育后代,如何让我们的后代不愁温饱?”同样这也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停工事件的频发揭示了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强资本,弱劳工”的格局不仅没有扭转,更有加剧的趋势。企业劳资关系的形成实质上是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力量对比及其博弈的过程。劳方与资方的力量是指各自所拥有的优势或有利的因素, 这种力量的差异是影响劳资关系形成的基本因素。劳动者在与资本的博
9、弈过程中不断退却让步的原因,还是因为诸如劳动者个体的“原子化” ,在资方面前显得太过孱弱,远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对等博弈能力,这一背景下劳动关系规制的公权介入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以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身份对于劳动关系的介入,在法律的意义上,突出地体现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的社会法的性质和方式,即劳动关系运行中的公权介入。政府以公权的形式介入劳动关系的调整进而对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规制,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看得见的手”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经济良好运行所不可或缺的。依据政府规制的理由、手段、对象和具体目的的不同,学者5一般将政府规制分为经济性政府规制和社会性政府规制。本文中的劳动关系政府规制
10、则属于社会性规制的范畴。 3 政府规制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挑战 如何合理引导劳动关系的运行趋势,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劳动关系的规制中,政府应采取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多元模式,还是以国家为本位对劳动关系进行规制,这需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当前,我国劳动关系调整中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即是劳动者主体的多元化,从过去单一的城市产业工人到农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入,这些务工人员也从过去的季节性流动转变为后来的以务工为主,农业劳动为辅的模式,而我们也将其称为农民工以适应新的形势。而今,随着“80 后” 、 “90 后”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有的将其称为“农二代” ,也有的将其称为“新生代产业
11、工人” 。这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的积累、较开阔的视野、与农业生产薄弱的联系。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单纯满足于父辈的季节性外出务工,而力图成为专职的产业工人,他们工作的目标是能够今后在城市有一容身之地,所以将其称为新生代产业工人似乎更为贴切。只有对当前劳动关系主体状况进行明确清晰的研判,政府才能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措施,通过疏通的方式而不是压制,将矛盾控制在可以理性解决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将矛盾升级转化成为其他矛盾而扩大到社会层面。 4 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的策略选择 劳动争议的发生多涉及不同层面的利益纠纷,劳动关系问题处理不当会演变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对抗,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劳动关系法律6规
12、制体系,劳动问题对社会秩序的冲击,可能较其他问题更为严重。基于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劳动关系状况的判断,我国当前劳动关系仍是以个别劳动关系为主,集体劳动关系为辅,因而对于劳动关系的规制,应以政府的公权介入为主。政府要加快完善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的劳动法律体系构建,建立关于劳动关系调整的透明、公正的程序规制,完善劳动监察制度,构建专业化的劳动执法队伍。 制度学派创始人康芒斯认为,经济上的竞争并非个人竞争,而是群体的竞争,其基本假设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群体,这种群体在市场竞争与集体谈判方面具有较大的力量;相反个别劳动者在经济力量上则为相对的弱者,因此,劳工必须组织成一个群体,以群体对群体的
13、方式获得协商中较为有利的地位。克雷格(Clegg)认为,集体合同是达成参与民主的有效方法,但工会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第一,工会需脱离政府与资方完全独立;第二,工会必须能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对于工会在产业民主中的作用,社会大众普遍是认同的,通过组织健全的工会组织,一方面可以在集体谈判中保障劳动权益;另一方面通过有组织的劳工团体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基于对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积极作用的共识,如何促使工会组织的发展与运行朝向健全化,是当前政府劳动行政的工作重点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铁明,罗有花.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 2 石美遐. 集体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 J. 法学家,72007(2). 3 高爱娣.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J. 中国工运,2005(10). 4 王贤森.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5). 5 李培志. 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