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探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摘要:利率市场化是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它包括利率的传导、决定以及利率结构和管理的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金融机构在整个货币流通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利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就中国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现存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改革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目标;方向 一、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其本身来讲改革的本身不是目的,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增长,为人民的福利提供稳固的保障,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
2、资源的效率。在 21 世纪的市场经济中,货币是最能体现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重要因素,因为从某一方面来讲,货币的流向在暗地里牵动和引导资源的流向。经过过去 30 多年的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市场的主动地位以及选择权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能够决定市场经济中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这不仅为老百姓谋取了巨大的福利,更为市场经济的改革体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虽然近些年来利率的形成体制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比起商品和劳务价格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受各种原因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不处于成熟稳重2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还提高,经济增长也还有大的发挥空间。市场经
3、济运行的实物与货币系统之间永远是处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两者的变化步伐要达到统一,实物系统价格已经初步甚至已经是大部分实现了市场化,在这样的条件之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也就是利率也有了市场化改革的压力。可以这样说,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方法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来看,利率作用很难得到关键的突破以及提升,因为它的发展还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利率形成的机制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针对这一改革中遇到的首要障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第一,为了发展和巩固市场经济,需要构建必要的微观基础。因为从经济学
4、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和金融活动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经济的发展只有达到了一个定的高度,才会对金融活动有更近一步的需求,才有机会实现金融改革的成功。我国现在的经济产业模式还处于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对此我们要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摆脱现存的格局,努力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模式,不断完善市场中基础建设的工作,为我国经济向更高的目标发展而不懈努力。另外,利率作用本身取得的成功还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成功,要想实现真正的成功就要连带着利率作用的传导都能够顺利的实现。对于这一点,众多企业要采取灵活的应对方法,必要时还要做出调整政策。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说,他们构成了微观基础的关键,虽
5、然经过了多年3的不懈努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说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完善,权力化程度不清晰,还有资金周转问题等等。所以,为了使我国能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我们必须要坚持对国有企业的继续深化改革,尝试改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引进多样化的股权机构,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 第二,继续改进和完善金融市场,使金融监管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和健全。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来讲,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利率市场化牵涉到的范围极广,它还与整个金融自由市场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都有紧密的关系,市场利率化的改革是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如果将来利率得到了开放,不切忌能像
6、过去一样单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是要保持继续资金市场秩序,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及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建设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针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是这样看待的,这么多年来的辛苦和努力终将是没有白费,我国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如果照之前的奋斗进程来将,不出 5 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可基本实现。他还说过,利率是市场经济中金融产品之间自身形成的反复、大规模交易中产生的。利率市场化就得要从金融产品开放交
7、易做起,而不是从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做起。所以说,市场利率化的4实施前提,就是要保证资金在市场中的大规模流通。为了是市场利率化的改革进行的更加顺利,提高改革的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提供一种竞争机制,让资金的供需者之间、资金的供求双方之间均激活充沛的战斗力和竞争精神,这样才会有利于加快利率的市场化的进程。然而银行资金运行的表外化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都是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以金融市场为核心,只有以金融市场为核心货币才可能真正起到调控价格的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广奇.2005 年, 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启示 , 生产力研究 2汪小亚,卜永祥,徐燕. 2008 年, 七次降息对储蓄、贷教及货币供应影响的实证分析 3宋国青, 收人财富大调整 , CCER 中国经济观察 15 次报告会议 4谢平,衰沁.2003 年, 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 金融研究 5谢平,罗雄. 2004 年, 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