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优化济源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的对策与建议摘要:济源在人才引进方面创新模式,优化了人才结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探析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济源市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先进发达地区甚至省内部分地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1.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总量不够大 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数为 5.
2、58 万人,人才密度为 8.2%;全国人才总数约 1.3 亿,人才密度 10.5%。济源市每万人人才拥有量低于平均水平,人才相对拥有量较少。 1.2 层次不够高 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不足,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优秀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仅 10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 200 余人;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 600 人。与其他兄弟地市相比,2高层次人才总量和相对数量差距明显。 1.3 结构不均衡 我市 63.48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才仅占 26.49%,数量相对偏少;全市人才队伍中,30 岁以下仅占15.67%,年轻人才所占比重相对较低;重
3、点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所需的专业人才供求矛盾较为突出,能够引领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人才紧缺。 2.济源市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忽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规律 一些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资金、土地、设备等其它生产要素,没有把人才建设放到事关企业持续长远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在具体到工作中却没有实质性的人才使用培养的举措,甚至对人才应得的工资报酬也不予保证。 2.2 科技人才环境不够优化 前几年,济源拟过一些政策方案,对引进来的科技人才的配偶就业、子女就学、档案户口等相关事宜作出配套规定,但到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规定。 2.3 人才发展空间受限 济源城市较小,区位优势
4、不很突出,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整体产业结构不优、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承载人才能力较弱,3加之很多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不能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足够空间,人才的发展前景、职业规划受到限制。 3.济源市优化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3.1 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3.1.1 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才观念。树立“重能力、看业绩、比贡献”的人才观念,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够为所从事的职业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坚持德才兼备,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 3.1.2 创造宽松、鼓励科技人才创新的文化氛围。研究与济源产业发展相
5、配套的引进、留住、选拔、奖励、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营造一个开放度大、自由度高、公正性强的社会人文环境。让人才从改革上看到自身在济源工作的优势和价值,使其具有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积极实施“人才的柔性流动”政策,建立起“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的用人格局。 3.2 创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引进和发展的科研环境 3.2.1 加快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实验室、技术中心等方式为科技人才搭建科研平台。目前,全市共有近50 家企业分别与 30 余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开发项目近 100余个,建立各类技术研发机构 69 家。济源要加快创新平台体系的建立,为科技人才有用
6、武之地创造条件。 43.2.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政府要制定各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济源目前没有专门的科技人才科研经费支出,建议成立科技人才研究专项基金,保障科研经费充足,并确保有关资金优先、及时、足额到位。 3.3 建设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产业环境 3.1.1 利用产业发展凝聚科技人才。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增强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济源市要吸进和留住人才,必须着力做大做强钢铁、铅锌、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矿用电器等支柱产业,为科技人才提供干事业的舞台。以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引进高科技人才对现有传统产业进行科技改造,
7、注入科技活力,带动整个经济结构升级换代,进而带动高科技人才的发展。 3.1.2 依托项目建设积聚科技人才 全市相关部门单位要结合企业需要、产业需求、招商重点,把招商引资与引才引智结合起来,谋划一批重大引智项目,以项目引人才、聚人才,以人才促项目、兴产业。在“生态优先”的理念指导下,济源市要“严把产业关、大胆开市门” ,只要符合条件,外地科研团队和本地科研团队公平竞争,同样可以取得立项资格,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参与到济源的经济建设中来。 3.4 完善面向科技人才的专业化人才市场 3.4.1 加强人才市场平台体系建设 市人才办、市人保局要合作建立全市高层次人才信息数据库,收集全市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资
8、源信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及时有效的人才5信息服务和高层次人才支持。市人有关单位要依托人才服务中介机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商会、经贸投洽会等渠道,常年发布我市急需紧缺人才信息和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大济源的对外推介力度,吸引各类人才来济创新创业。 3.4.2 完善科技人才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 完善现有的人才信息系统,设立专门的信息部门,收集、储存、反馈各类人才信息并实施动态管理,扩大济源市人才网站与国内外大中城市、高等院校人才网站的链接。整合人才信息资源,构建人才资源共享的平台,定期发布人才资源状况,科学分析预测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使人才供求双方都能比较准确地了解有关情况。 4.打造
9、向科技人才倾斜的政策环境 4.1 优化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建立完善对各单位引进人才的奖励制度,切实调动全市各单位、各企业竞相招才引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有用之才为我所用。同时,要比照市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给予更多的支持。及时了解科技人才的内心需求,尽量满足急需人才对环境各方面的需求,帮助人才解决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变动带来的问题。 4.2 完善科技人才的使用政策 要给科技人才提供宽松的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科技人才尝试创新,允许失败,使他们学以致用。建立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重视智6力、技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让科技人才活动更大的选择空间和发展空间,解决科技人才浪费与闲置问题。 4.3 建立激发科技人才活力的激励政策 发挥优胜劣汰机制作用,形成科技人才“能上能下”的竞争政策。积极进行人才的聘任制、辞职制、待岗制等制度改革探索,形成科技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原则,通过运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得科技人才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中体现。 参考文献: 1谢洁.“两型”背景下长沙市科技人才环境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2李伟宁.长春市科技人才支撑环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