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3900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企业出口中的禀赋优势与生产率摘要:利用中国 2008 年2009 年工业企业数据,文章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出口与要素禀赋和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即形成中国企业出口竞争优势来源和快速的贸易规模的扩张的原因。文章的研究结果发现出口企业的出口深度越高,则企业的生产率越低且劳动力投入越密集,体现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中要素禀赋优势的重要性,但是也出现了生产率悖论;文章还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发现高生产率不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而禀赋优势才是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比较优势;生产率;出口贸易;中国企业 一、 前言 为了考察现实中的贸易是否符合传统 H-O 理论所预示

2、的结论,里昂惕夫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Leontief,1953) ,采用出口商品在生产中所使用的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和本国实际要素禀赋(Factor Abundance)进行比较来判断现实贸易结构是否符合要素禀赋理论,并激发了大量关于贸易产品结构的理论和经验分析的讨论。普遍认为我国是劳动力丰裕的国家,因此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出口资本密集度高的产品方面并不存在比较优势(刘志彪和张杰,2009) ,因此本文选用资本劳动比作为中国企业要素密集度的指标。另一方面,根据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我们选取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率的指2标。 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二

3、部分介绍数据选取和统计描述。第三部分按企业出口深度的划分样本的讨论。第四部分对企业出口与经营绩效的计量回归。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二、 数据选取和统计描述 本文选用 2008 年2009 年的工业行业的企业数据作为主要分析样本。其中 2008 年的经济普查数据全面统计了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的所有单位和个体经营户,为研究中国出口现状提供了完备的资料,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研究的需要,主要选取了其中工业行业的样本企业。但本文研究采用的部分指标在样本中存在缺失或异常值,所以我们对数据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删掉样本中“出口交货值” 、“企业产出” 、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

4、数”存在缺失值、零值或小于零值的样本点。根据上述筛选标准,我们最后共得到 410 778 家样本企业,其中出口企业 88 221 家,非出口企业 322 557 家。2008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 50.74 万亿元,本文样本所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之和为 47.85 万亿元,占比 94.3%。 表 1 给出了总体样本的基本统计信息,LP、KL 分别表示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劳动比。从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出口企业在生产率方面明显较低,仅为 49.49 万元/人,远低于非出口企业的 61.25 万元/人,从不同的分位点的数据同样显示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劣势。同时,KS 分布检验拒绝了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

5、同分布和出口企业更大的假设,而通过了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这与高生产率企业出口的假说相3悖,也符合已有文献的研究发现。另一方面,出口企业的资本劳动比均明显低于非出口企业,而且均值检验和分布检验均通过了出口企业更低的资本劳动比,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密集投入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事实,这同样说明我国企业在出口资本密集度高的产品方面并不存在比较优势,而主要优势依然是密集使用劳动力的商品。 尽管上述统计分析为我们考察中国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提供了直观的经验证据,然而这一做法并不可靠。Powell 和 Wagner (2011)对德国的企业研究发现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不乏有部分生产率较低的企业,因此需

6、要对总体企业进行分别检验才能得到稳健的结果。而且中国企业之间明显的差异特征不仅仅体现在企业的是否出口特征,例如企业在不同的出口深度,即对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是否也会呈现出企业不同的经营特征?因此本文继续考察企业出口深度的影响。 三、 按企业的出口密集度的划分 讨论决定中国企业为何出现与自选择假说相反的事实证据时,许多文献都将这一现象归结为加工贸易发展模式的结果。因此,本文进一步讨论企业的出口深度差异条件下的经营绩效,主要通过划分出口深度来检验对外贸易依赖程度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 表 2 给出了按企业深度划分的样本经营绩效,其中 Profit 表示企业利润。从表中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出口深度的加

7、深,中国企业更多地陷入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困境,不仅资本劳动比的水平较低,而且人均产出也逐步降低,未能体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这主要是由于加工贸易主要是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极少企业会对研发创新的进行投资,4因此表现出生产率水平的低下。不同于裴长洪(2009)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认为东部沿海地区和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提升,我们认为加工贸易虽然可能使得在统计数据上体现出中国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升级,但是透过统计数据背后,实际上中国在并没有在加工贸易中获益,只是世界的加工厂,其人均产出在出口深度较大的企业样本中的变现最差,而且劳动投入的密集度也最高。如刘志彪和张杰(2

8、009)对中国企业出口的决定性因素的研究认为,过度依赖国际代工的出口导向战略会使得企业受制于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将发展中国家代工企业“结构封锁”等。而且总体经济也会进入“依附性”经济的轨道,从而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Kaplinsky,2001; Humphrey & Sch-mitz,2000) 。 另外,随着出口深度的增大,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也随之下降。Fryges 和 Wagner(2010)对德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研究也发现出口深度超过某一临界值后,企业利润随着出口深度逐渐下降,其解释为出口扩张的额外成本,包括管理和维持出口成本、更多的运输成本等。但是我们认为企业出

9、口行为除了受生产率的影响,还可能是企业追逐利润驱动的。如果出口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那么企业自然不会选择出口。对于中国而言,不仅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导致出口日益显现出价格竞争的趋势使得出口市场中的利润十分微薄,同时由于如果对外国企业和市场依赖程度的加强,我国企业会更可能地被锁定于“微笑曲线”底端,对国际买家的要价能力的下降。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企业利润的逐渐降低。因此,如果经营国内市场的获益更好,那么生5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选择在国内生产而不进行国外销售。 四、 对企业出口与经营绩效的分位数回归结果 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不仅体现在企业出口深度和规模以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差异,企业的其他特

10、征包括生产率和要素密集度,在不同水平的企业所体现出的与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存在差异。如Wagner(2011)对企业数据的分析方法的研究中认为,如果企业确实存在异质性,那么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的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差异也会有所不同,尽管前文中根据企业特征对样本进行划分分析,但是不同子样本内部的生产率和资本劳动比依然存在异质性。因此我们进一步采用分位数的回归方法,考虑在不同企业经营行为下的出口行为选择。 为了考察企业在不同生产率与要素密集度的分布条件下的出口行为差异,本文采用 2008 年企业的生产率对应 2009 年的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回归模型为: LnY=0+1EXPO

11、RT+2Lnl+3Indi+ 其中 y 为 LP 或 KL,为企业在 2009 年是否出口的虚拟变量,Lnl 为企业在 2008 年的企业规模变量,采用企业雇工规模的对数衡量,Ind 表示二分位行业虚拟变量。 表 3 给出了中国工业企业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企业生产特征和出口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生产率与出口,从表 3 中结果可以发现劳动生产率与出口普遍存在负向相关关系,这说明生产率低的企业更可能出口。而且在分位点之间的回归系数的差异性检验显示较高的显著性,表6明生产率位于分布上端的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异比位于低端的企业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而在要素密集度与出口方面,所有的回归系数都

12、呈现负值,即要素密集度较低的企业更有可能出口,这说明出口企业一般都具有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生产特征。而且在分位点之间的回归系数的差异性检验中也体现了不同分位点的差别,其中位于资本劳动比低端的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更有可能因为劳动力优势而进行出口。出口企业中有高效率的企业,也有低效率的企业,但是在同等效率的企业之间的比较中发现,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并不一定选择出口,反而有可能更加专注于国内市场的开拓,而出口企业更可能是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 五、 结论 通过以上中国 2008 年2009 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推动因素是传统贸易理论的要素禀赋优势还是新新贸易理论的

13、生产率优势。本文认为我国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禀赋是支持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认为企业异质性还通过企业生产率以外的其他方面加以表现,包括企业的出口行为和出口规模的选择等,而可能正是这种异质性存在才导致对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 。 1.加工贸易是推动中国贸易增长主要动力,但是也需重视由此产生的问题。我国存在大量以加工贸易为目的的出口企业,主要是发挥了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呈现出比非出口企业更密集的劳动力投入和更低的生产率,同时企业的人均利润水平随着企业出口深度的加深7而递减,说明出口贸易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并不高于国内销售,这一方面支持了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会选择只在国内销售,

14、也表明我国企业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低端产品有关,并且失去了与国外买家进行要价的能力。因此, “低劳动生产率低利润高出口倾向”的加工贸易模式转型势在必行。 2. 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禀赋上的优势是现阶段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动力。不管对企业的出口深度、行业划分和分位数回归的结果都体现了出口企业的劳动力密集投入的生产特征,这正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尤其是在技术密集行业中,尽管其具有一定的比较生产率优势,但是其生产方式依然是密集使用劳动力,这说明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或资本密集产品的企业也主要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阶段,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中国企业更关注研发方面的投入或从国外引进的高技术,将高新技术与劳动力禀赋优势结合

15、并使之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经济研究,2006, (8). 2. 李春顶.出口与企业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 969 家上市公司数据的检验.经济经纬,2009, (4). 3.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财贸经济,2009, (11). 4. 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9, (8). 85. 裴长洪.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出口结构变化分析:2006- 2008.经济研究,2009,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71103100, 712031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号:11JJD810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12YJC790156)资助。 作者简介:刘重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平川,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