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3992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切糕”事件背后的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问题研究摘要:2012 年 12 月 3 号,随着洛阳警方的微博消息的公布, “切糕”事件就此红遍网络。事态的发展不再是围绕“天价切糕” ,而是开始由切糕党延伸到新疆人问题,网友众说风云,各种戏侃新疆人,更有对于国家民族政策的批评。因此,这篇文章就是从切糕事件出发,来揭示切糕背后,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族形象的建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媒体在对于新疆人的形象建构当中做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切糕”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形象;媒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247-02 一、切糕事件:一个事件

2、的回溯 2012 年 12 月 3 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岳阳公安警事发布了一则消息, “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事件。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 16 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 20 万。目前平江公安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 ”一车切糕 16 万,自此“天价切糕”在网上爆红。 切糕原名叫做玛仁糖,形象的被网友称为“切糕” 。微博一经发布,微博网友就开始疯狂转发,各种评论开始横行。评论当中,许多网友开始分享他们曾经的经历。都是大同小异,就是想买了切糕尝鲜,最后,

3、一切一称就是百十块钱,不买的话就会被恐吓。也有网友表示并没有接触过切糕,没有见过但是对这种现象特别有心理准备,他们的心态就是因为是新疆人卖的,所以这种现象肯定会发生。 网络上戏谑切糕的段子也是红遍网络。 “小富玩车,大富玩表,巨富藏切糕” ;一块切糕一平方,一个切糕换套房” ;“三年清知府,两斤大切糕” ;“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坐在宝马车里笑”等层出不穷的切糕段子,将原本只是新疆一种美食的“玛仁糖”变身为“通硬货”的代名词。 二、新疆的少数民族民族形象 新疆是拥有中国的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它处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占领了大陆的六分之一的领土,是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地处西北

4、,所以,新疆人有西北人的豪爽和开朗。然而,笔者从各种网络留言可以看出,汉族对于新疆人的看法大相径庭。许多人都认为新疆人是十分凶恶,有一些就是处于中立位置,认为有好有坏。 形象是人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等的具体表现,并以此引起他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它就象一种介质存在于人的主体和客观的环境之间。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形象让他人认识自己,而周围的人也会通过这种形象对你做出认可或不认可的判断,这种形象不仅包括人的外貌与装扮,而且包括言谈举止、表情姿势等能够反映人的内在本质的内容。新疆人的形象是在自己同他人的交往当中建构与被建构的。 新疆人通常的打扮是男性带个帽子,留着胡子,由于西北紫外线比较高,许多新疆人都

5、比较黑,皮肤没有那么细腻,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他们由于长得比较黑所以,就会给人一种肮脏的感觉。其实,并不是每个新疆人都是黑的,新疆人的五官十分深邃酷似西方人的轮廓,所以,新疆人男的英俊女的翘。这种形象反差是因为,我们通常遇见的新疆人,他们都是在街上摆摊卖东西。葡萄干,切糕等。这类的新疆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汉语不好。在网络留言中,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汉族人特别反感新疆人抱团买卖。因为,许多帖子都反映新疆人的这种抱团就是用于威胁恐吓,他们都是一群暴力分子。有人甚至说, “新疆人挺好的,但是,那些街头抱团的小商贩就是大坏蛋。 ”语言虽然幼稚,但是,这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新疆

6、商贩的这种一堆人一起买卖的行为感到反感和恐惧。 三、扭曲的形象背后的原因 南方周末记者前往玛仁糖(切糕的传统名字)的故乡喀什,了解玛仁糖的历史与现状,更探寻玛仁糖买卖背后的年轻人。抛开具体事件的细节与道德评价,远离家乡、沿街售卖“切糕” ,至少绝非一份值得羡慕的生活。他们是否还有别的选择? 片面指责于事无补。正如新疆网络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成盛说:“社会需要以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切糕及切糕背后的年轻人,切糕的狂欢化讨论背后,是亟需弥合的民族关系。 ” 艾尔肯不种地而去打工是因为种地不赚钱;不打工而去卖切糕是因为受教育有限、看不到上升空间;不卖切糕而回到故乡是因为要在城市生根,是如此困难。 大众对

7、于新疆人的印象都是来自这些商贩,他们贫困,汉语能力差,没有文化这种典型的社会分层因素使人觉得这些人是下等的,他们的表现是没有地位的是比较淳朴的,所以大众就会觉得他们都是一群“未开化的原始人” ,大众之所以对于新疆人有偏见,还有另一方面的因素。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比较敏感的。新疆地区一直有暴动,近三十年新疆地区大大小小各种动乱一直没有消停。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自主权等方面一直都有抗争。新疆占领中国的六分之一领土,资源丰富。由于新疆地区原来是主力发展农业经济,所以,汉人大批的来到新疆来发展工业,建立市场经济。这样,资源就被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消耗。由于汉族的大量入侵,原来的生活方式也被打破加

8、之迁移过来的汉族人的就业竞争力比本土新疆人大,因此,许多本地新疆人就失去许多机会。资源被消耗,但是成果却很少被自己品尝。于是,许多新疆人背井离乡出来寻找机会。而这些新疆人又由于自己的自身条件局限,在别的地区也不一定有很好的发展。因此这种现象大大加剧民族矛盾,相互之间敌意加剧,各民族之间相互怀疑没有信任感。 弗朗西斯福山认为:“所谓信任,实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与那个社团的角色” 。由于我们与新疆的商贩属于不同的民族,我们之间的文化信仰不同,种族隔阂的问题一直存在。社会信任是基于共通的伦理规范。由于我们之间的文化信仰不同,

9、民族个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确定他们能否遵从我们的规范进行活动。 四、大众传媒的影响 媒介作为营造社会共同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共同认知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某一群体的报道规模、强度、具体描绘等,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方面关乎社会公众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关注和印象的形成;另一方面则也影响到这一群体自身的认知状况和认同。我们建构了少数名族的形象,这里大众传媒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影响着我们看待问题的视野,并且许多事情我们是从大众传媒中获得了解。切糕事件最初是在微博上被大家关注,网友纷纷转发评论。使得大众可以知道这件事情,交流心得。微博作为一个公共平台,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在上面发

10、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彼此的想法。微博虽然可以扩大信息交流圈,但是,网络有许多不实的报道,或者真相不明确的消息,网友不会加以判断,就开始大肆转发评论。让一些本不是什么的事件变成公共 事件。 在大众对于新疆人,切糕党都存在很大敌意的时候。有站在切糕商贩那边的网友翻出以前的维护切糕商贩的报道(上文的南方周末的报道,就是站在新疆卖玛仁糖的商贩的立场上来加以报道,报道描述了新疆人对于玛仁糖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背后的各种辛酸) 。在各大社交网上流传,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们对新疆商贩的看法。当这篇文章出现的时候,众多网友又开始纷纷同情新疆切糕党,认为应该体谅宽容他们。 上面两种立场不一样的报道使得社

11、会大众对于一件事情的两种看法,这就是体现了媒体对人们看待事物的重要影响。可以看出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人们日益依赖于它们。而且,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受它们的影响。这样人们的个性就越来越衰落。勒庞在乌合之众这门书里提到,我们生活在群体环境当中,我们太容易受别人影响。所谓三人成虎,当众人都在传言一件事情或一个理念的时候,我们同一群体的的人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件事情是真的。所以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 五、结论 切糕事件妖魔化的是新疆切糕党还是新疆人?整个事件是对新疆人的标签化过程,我们脑海中就有新疆人是坏人这种理念,或者说,一直在塑造着新疆人的坏印象。标签理论源于对传统临床心理学抱有批判态度

12、的一些学者。在这些学者的眼里,西方传统心理学支持下的临床心理诊断手段并不能反映人们实际的精神健康状态,而是把不同的标签按照人们行为方式的正常与不正常予以分类,所谓“不正常”则按照社会排斥某一行为的标准来确定。然而,一旦标签被确立为某一个体的身份标志,它还会导致其他人,包括家属和朋友以及同事和关系一般的熟人,同样得出“此人不正常”的结论,甚至被标签化的个体也会接受这一结论。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新疆人就会按照我们给他们的标签这样行为。 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对于切糕党的各种批评和攻击,其实在深层次是对于新疆人这个群体的敌视与信任感的缺失,我们将这种情绪转嫁到对切糕的嘲弄,对于切糕党的讽刺

13、。产生这种局面是由于新疆的少数民族形象由于主客两方面的原因产生了误差,政府的政策也加剧了民族隔阂,加剧民族之间的分野。在这个误差过程中大众传媒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来看待这件事情。停止对于新疆人的标签化行为,努力做到民族宽容,积极加强民族了解。否则民族间的矛盾会日益加剧,最后,可能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Nicolas Becquelin,Xinjiang in the Nineties,Source: The China Journal,No. 44 (Jul., 2000):65-90. 2 Emily Hannum,Yu Xie,Ethnic Stra

14、tific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Han Chinese andNational Minorities in Xinjiang, 1982-1990,Published by: Springer on behalf of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35(3) ,1998:323-333. 3 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远东出版社,1998. 4 黄永林.大众传媒与当代大众世界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 章辉美.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J.社会学研究,2005, (3). 6 Athur S.Reber,Dictionary of Psychology,London,Penguin Books,1985:388、679. 7 景军.艾滋病谣言的社会渊源道德恐慌与信任危机J.社会科学,2006, (8). 8 Gustave Le Bon,Crowd: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New York,Viking Press,1960. 9 陈静静.互联网与少数民族多维文化认同的建构以云南少数民族网络媒介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0,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