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089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下的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分析摘要:采用 Hummels的估算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方法,运用中国20022011 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署的进出口数据,对中日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水平进行分年度分行业的计算。结论显示: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技术密集行业的产品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这表明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对日本中间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两国产品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国;日本;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2013)05-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分工日益精细化,越来越多的产品生产不是在一个国家内部实现的,而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将部分生产环节外包至其他国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Hummels(1998)将这种国际分工模式称为“产品内贸易”或“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贸易” 。产品内贸易是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国际贸易形式:产品生产价值链的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部件分布于不同国家时,形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就构成了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内容。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优势,并且大力引进外资以发展对外加工制造业,由此加入到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来。作为我国重要的经贸伙伴,日

3、本对华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将带动中日间的产品内分工,由此带动了两国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以工业部门为对象,实证分析中日间的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这对我国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法说明及数据处理 本文运用 Hummels(2001)的方法测算了中日工业部门细分产业的产品内贸易指数。该方法包括了两个指标:(1)VS 值是绝对指标,度量了进口的中间投入中用于生产出口的价值;(2)VSS 值相对指标,即 VS值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一)方法说明 (二)数据处理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处理:第一,中日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引自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署(UN Comtrade) ,中国的投入产出数据表引自中国

4、投入产出学会,由于分类标准的不统一,需要按联合国贸易分类标准对我国工业行业重新分类,参照盛斌(2002)的方法,确定 42个部门,去掉其中的其他制造业、废品废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服务业,剩下 19个部门作为文章的分析对象。第二,由于行业的进出口数据取自 UN Comtrade,是用美元来标价的,而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是用人民币标价的,所以通过对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月度数据加总再取平均值,得到年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数据,统一成人民币标价下的数据。第三,文中仅能查到 2002、2005、2007 三个年份的投入产出数据,借鉴马向前、任若恩(2004)的 RAS方法,

5、进行外推以补全剩余年份的数据。 二、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指数分析 通过对我国 19个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得出在20022011 年期间,中国各工业部门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近些年保持稳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具体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进一步进行结构分析,将工业部门区分为初级产品行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业、低技术行业、中等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五类,从各行业 VSS指标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初级产品行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业。中日两国在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上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并且在达到峰值之后出现了大幅下降,分别由 2002年的 2.654%、1.744%下降到

6、 2011年的0.875%、0.225%。其他行业的 VSS值则呈现出较平稳的发展趋势,其 VSS值在 01%区间波动。两国在初级产品行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业中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呈现出的下降趋势,表明中国这两个行业对日本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在下降,即我国这两个行业的国内中间产品供给能力与最终产品消费能力在上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该类企业正经历着由加工制造商向品牌商过渡的产业升级过程。 第二,技术密集行业。首先,低技术行业两个部门对日本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VSS指标相对较高,在 2006年达到了峰值 2.5%之后,下降到了 2011年的 0

7、.368%。其次,在中等技术行业中,中日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的 VSS指标波动较大,由 2002年的 1.094%上升到 2004年的达到峰值8.32%,之后下降到 2011年的 0.543%;在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再次,中日两国在高技术行业的产品内贸易分工水平最高,其中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最高,在 20052007年间的 VSS指标达到了 15.40%、16.40%、21.29%,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也较高,且波动幅度较小。 三、启示与对策 全球贸易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给中国带来了重大机遇,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

8、进程的快速推进,中日在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从时间上看,中国与日本间的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水平都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技术密集行业的波动幅度相对更大,这意味着两国未形成稳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格局,中国的产业分工处于动态的变化状态。第二,随着我国制造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中日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分工程度不断下降,说明了中国对于日本中间产品的进口依存度在下降。这一变化将有助于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和竞争,从低成本、低价格优势向高价格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第三,中日在中高技术行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普遍较高,这也符合中国的产业升级趋势,中高技术行业

9、作为高附加值部门,更多地参与到对日本的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当中。总的来看,中日工业部门产品内贸易及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适度地降低中间产品的进入壁垒,利用资源、市场及劳动力优势来促进中间产品进口,通过进口日本中间产品所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来推动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参考文献: 1Hummels,D.;Rapoport,D.&Yi,K.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World Trade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1998, (4). 2张乃丽,刘兴坤,李红燕.中日电气及电子类产品内贸易指数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0(03). 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05). 4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马向前,任若恩.中国投入产出序列表外推方法J.统计研究,2004(04).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的吉林省加工贸易发展研究” (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 546号)的阶段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