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文化领导权”到“政治领导权”摘要: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领导权问题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领导权理论强调,一切革命的关键就是夺取领导权。列宁、葛兰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提出了“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更符合国情,其对于无产阶级政权的合法性获取和巩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即对已获得的“政治领导权”的巩固和维护。 关键词: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政治领导权;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035-02 合法性问题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对于意识形态
2、在维护统治阶级政权合法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中,无产阶级政权的合法性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因此可以说统治阶级政权合法性的确立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合法性的确立。葛兰西结合本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倡导借助“文化领导权”的方式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寻求无产阶级政权的合法性,从而维护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权” 。 一、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 领导权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的提出“领导权”这一概念,在普列汉诺夫等人的著作中
3、“领导权”一词最初是指“工人阶级为了推翻沙皇专制要同无产阶级结成联盟” ,这是领导权一词的最初来源。 列宁和葛兰西都积极肯定了马克思哲学的领导权的理论,在对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 ” 列宁作为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结合当时俄国的社会结构和具体国情,强调在俄国无产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夺得政治领导权。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不仅肯定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而且还进一步强调在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夺取中更重要的是取得政治领导权,认
4、为无产阶级在夺得领导权时必须依靠暴力革命,直接正面的去攻击腐败统治,推翻沙皇政府的腐败统治和资产阶级剥削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列宁的政治领导权思想的实质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保障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取得无产阶级领导权后,最终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为广大的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权。 而葛兰西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结合当时意大利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具体国情,认为革命首先要夺得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在葛兰西那里,文化领导权的提出正是以获取和巩固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为前提与旨归的。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和巩固是无产阶级在不断加强自身建
5、设并不断同资产阶级斗争的过程中获得并巩固统治阶级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的过程;对于广大民众和从属阶级来说,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获得与巩固是他们对无产阶级统治的同意、认同的过程。 列宁和葛兰西作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二者都强调领导权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领导权思想却不尽相同。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无疑更符合国情。 二、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无产阶级政权合法性的获得和维护 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获得是一个阶级确立政权合法性的基本途径。在葛兰西那里,一个阶级政权存在的合法性的获得与巩固就是与市民社会这一意识形态领域内存在的广大民众对统治阶级的赞同和支持密切想关的。在马克思主义的传
6、播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历来注重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文化领导权的核心,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固对于巩固和提升党和政府的合法性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当代中国,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因此,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取和巩固领导权,就是要加强无产阶级自身内部的“批判性自觉” ,以获得一种积极地“同意”与“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用政治“灌输”手段在人民头脑中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觉悟,而要借助知识的、道德的改革和教育的方式来改造传统知识分子, “说服”群众归化,动员大众的力量,最终取得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因此在中
7、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文化领导权的维护和巩固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民众的参与性,通过教育和大众传媒、文艺作品等百姓可以接受,喜爱接受的形式,形成一种植根于社会实践、反映社会运动发展历史必然性的,具有政治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的“集体意志” 。 与此相契合,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民主、文明、和谐、富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4 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
8、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在运用思想和文化手段塑造和影响人民的价值观念,促使他们认可现存的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履行着国家的意识形态职能。国家不只是“统治者” ,还充当着“教育者”的角色,应当致力于建立新型文明或新水平的文明,以达成一种社会思想共识,巩固自身统治,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尊重差异中夸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规范约束中内化为政治认同和自觉维护,促使个人、集体、国家的认同,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文化道德风尚以及共同理想,是目前维护政权合法性,维护无产阶级“政治领导权”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曹雷雨,等.狱中札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 潘西华,赵军.从“政治领导权”到“文化领导权”列宁与葛兰西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比较J.科学社会主义,2009, (6). 3 陈炳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1994, (4). 4 韩卉.关于文化问题的理论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 作者简介:孔洁(1988-)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大学哲学系 2011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