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教育中审计职业判断意识培养思考一、审计职业判断意识培养现状 一是审计教学困难重重,既难教,又难学。难教,是因为审计课程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审计理论中审计的目标、重要性的概念、审计风险、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等较抽象难以理解,审计实务中的环境和对象也处于较大的变化之中,课堂教学仅能展示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效果较差。且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没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适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激励机制的运用、媒体的设计等;在教学实施环节以教为主,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缺乏师生间思维的有效碰撞,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
2、协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教学结束环节未能有效总结课堂的教学内容,没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难学,是因为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践知之甚少,面对抽象难解的理论只会感到空洞无物,毫无兴趣,加上审计实务中诸多技巧难以掌握,无从下手。目前审计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实践的需求,更无法满足职业判断意识培养的基本要求,急需探索行之有效的改革和完善的办法。 二是审计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职业判断实质上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职业判断的综合评定,属于再判断的范畴。会计通过职业判断所形成的会计资料是审计职业判断得以进行不可或缺的依据。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职业判断同时
3、也是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由于在会计教学中没有重视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加之审计教学困难重重,更不用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素养了。 三是审计教学中未能注重逻辑训练和批判思维的培养。莫茨和夏拉夫(1961)认为逻辑学是“审计学科之母” ,并广泛采用哲学、逻辑学、数学、历史学和道德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审计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从 20 世纪末批判性思维在审计领域出现之后,在国外倍受教育界的重视,其与会计、审计专业的结合得以迅速发展。美国于1967 年就开始注重对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要求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学会欣赏人文科学。但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会计和审计专业课程缺乏
4、逻辑训练,也未能充分重视批判思维的培养,导致职业判断意识缺失。 二、审计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 一是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组织有效的课堂学习。课堂是培养职业判断意识的重要场合,要想做好课堂教学工作,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知识传递切入口,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主要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获得对相关知识技能的初步感悟;教师用设计好的浅显易懂的引例导入理论知识的讲解;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困难,设计问题情景和场面,以便师生互动环节的展开;在重点和难点处设计难易适中的典型案例,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环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结合所要讲解的内容,引进课外资源,从而
5、拓宽学生的视野,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针对学生无法亲身体验且不易理解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电教辅助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有效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开放的、充满启发诱导,学生能够顺畅地各抒己见的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引例的分析和拓展,从最佳切入口切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重点、难点,尽量采用多角度多种方式直观形象地充分展示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展示程序的递进逻辑和过程。浓缩审计理论,将一部分理论融入教学案例之中,让学生以审计人的角色参与其中,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新知识,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深入思考,在协作和互动中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
6、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还应该适时告知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程将要结束时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以便学生总体把握当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感等多方面的体验,不仅要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会为人处事,学会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各种成功和失败,从而渐渐形成职业判断意识。 二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传统讲解法、案例分析、示范模拟、角色扮演、虚拟课堂和互动教学等,各种方法都有其相对的优势,也各有其缺点。传统讲解法具有信息量大、比较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但不利于调动学生
7、学习的积极性;角色扮演、互动教学比较直观,针对性强,信息交流较为充分,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上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教多的知识经验,缺乏系统性;案例分析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理解学习的内容。因此,应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实现最佳的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多媒体演示、看录像、听录音、小组互动、现场演讲讨论等,于何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予以精心设计和安排。 三是通过审计案例教学传授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所需的隐性知识。在人们获取的知识中常常会有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获取是一个潜
8、移默化的过程,主要通过反复地观察和模仿、亲身实践等方式去领会和掌握,职业判断所需要的就是这种隐性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方式就是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将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加以综合,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思考、归纳、领悟,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这正是隐性知识形成的基础。通过案例中创设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感知具体的审计判断。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有经验的审计师的业务档案,将其真实的判断过程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参与审计师的思考过程,学习和领悟审计师判断的技巧,感知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轨迹,从中获取审计
9、判断的经验,同时明确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做出职业判断,不同的判断过程会产生怎样的判断结果,而不同的判断结果又会对审计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边观察边思考,边领悟边讨论,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此外,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重在过程,得出结论之前的思考过程才是课堂的主题。运用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团队协作和互动完成多角色扮演产生多种观点,进行充分的知识交流,帮助学生将其原有的感悟升华,从而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生成、获取隐性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搜集和选取案例,自行分组讨论,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将隐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培养学
10、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践的能力。 四是大胆创新,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审计理论变得生动且容易理解。与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相比,审计应该是最乏味最难以理解的科目,要想解决难学难教的问题,就必须创新。 五是在审计教育中强化哲学、逻辑学等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审计的职业判断与批判性思维一脉相承,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正是批判性思维在审计中的具体体现。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以独立的视角来分析和评价所获取的证据,以职业怀疑态度在否定和质疑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判断,职业判断的形成实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强化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判断的质量。审计职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11、,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对不同来源渠道、不同形式的审计证据进行辩证分析并评价证据的有效性,敢于对信息的来源、性质、真伪等提出疑问,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敢于挑战权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在否定的基础上筛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审计判断的形成提供理性的基础。要培养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批判思维的能力,就应当将哲学、逻辑学纳入审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专设逻辑学的课程,同时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根据需要渗透逻辑学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逻辑学知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批判性思维准备“推理元素”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批判性思维特质,因此在教学
12、过程中应充分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包括情感要素、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在审计基础课程中应以情感教育为主,鼓励学生持有不同观点(情感要素) ,培养其自信心和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行为要素) ;在中级审计课程(简单的案例分析)中,培养学生对审计中不确定问题的忍耐性和相应的应对能力,如提出多元的处理和解决办法(情感要素) ,同时培养学生在审计实务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行为要素) ;在高级审计实务(复杂的审计案例)中则以认知要素和行为要素为主,培养学生收集证据、分析证据、最终选取证据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作出理性判断的综合能力。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因素很多,包括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职业怀疑态度、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判断所依据的标准等。审计人员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职业判断意识的形成是从学生期间就开始的,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注重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培养阅读、写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尤其应注重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学会用“审计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怀疑的目光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