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戴尔私有化的新 PC 梦近日,全球 PC 巨头戴尔“私有化”案终于落定。迈克尔戴尔宣布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银湖资本共同部署私有化交易,通过 244 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将资金返还给股东。从上市公司变成私营公司,戴尔这一历史性的行动被称为一个激进转型的新开始。这一私有化举措,也成为了自金融危机以来,业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案,并将成为科技行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案。 然而,这个昔日的全球 PC 老大,何以走上如此一条“逆市”之路? PC 梦碎 对于戴尔来说,这两年的日子很不好过。 近日,戴尔公布了其 2012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第四季度戴尔的营收为 143 亿美元,净收益为 5.3 亿美元,
2、每股收益为 0.3 美元。此前分析师曾预测戴尔第四季度的营收为 141 亿美元,而华尔街日报也对戴尔第四季度的表现持悲观态度。但是通过调整,戴尔的收入好于预期。不过其净收益环比下降了 31%。但戴尔昔日的王牌 PC 业务却仍然在缩水。其桌面电脑以及移动商务部分收益下降了 20%,这严重拖累了戴尔。在外部分析看来,PC 市场已持续疲软了一段时间,且微软的Windows 8 推广效果又不如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 PC 销售量的增长。 戴尔祭出私有化的大旗,其目的就是要遏制这种衰落趋势,因为戴尔目前没有自己的王牌可资依靠。有媒体曾经揶揄道:众所周知,上市令戴尔从 8000 万美元开始,发展到今
3、天的 600 亿美元的营收,攀上了一个重要的阶梯。但问题是,IBM 有智慧化解决方案,联想有低价产品和低价市场,微软的 Windows 还能吃几年,苹果的软硬件控制了潮流,亚马逊则在电商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创新,而戴尔在重重挤压之下还有什么?显而易见,戴尔目前什么也没有!由此可见,戴尔是输在了再也拿不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价值体现了。 但戴尔并非不重视创新,其也曾经是创新的排头兵,但戴尔与微软、诺基亚等巨头一样,在时代大潮中走岔了路。 十年前,戴尔被业界公认为 PC 行业不可撼动的巨头。曾是戴尔忠实“粉丝”的资深工厂人士马先生告诉笔者,十年前,他还是个大学生,那时候他对戴尔的 PC 有着深度的痴迷,品牌
4、机的质量+组装机的价位,是其对刚刚普及 PC 的人群们最大的吸引力。毕竟在 PC 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行业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让尽可能多的人买得起PC,戴尔的核心能力即通过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实现产品的低成本,这正好与行业的核心问题相吻合,其核心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十年后,PC 已经彻底普及,价格和质量的优势也逐步因为价格战和技术提升而变得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但戴尔并没有坐以待毙,它其实和微软、惠普等同行一样,及早地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领域。 但戴尔的“运气”却完全无法和苹果比拼。自 2006 年失去“全球第一大 PC 厂商”桂冠后,戴尔在移动互联网上屡屡失手,其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迟
5、迟未能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戴尔将何去何从?这成为了它必须要向自己和股东交代的核心问题,为此,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选择用私有化来解决分歧,力争让戴尔能够不在外界的指手画脚中坚持走自己的路。 个性化之殇 针对戴尔选择私有化道路的原因,业界专家分析指出,戴尔转型之路之所以屡屡受挫,是因为其为了避免资本市场和监管压力,从而将掌控权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不再暴露于资本市场之上,戴尔才能够更灵活地选择战略重组转型的方式。而也有部分人士指出, “股东分红不均也是戴尔私有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 但对于戴尔来说,花 244 亿美元来平息资本监管压力,似乎太过昂贵,且戴尔在这个十字路口中面对的最大压力却是来自自身的品
6、牌文化。戴尔最大的失误不仅仅在于其对 PC 这个夕阳行业的坚守,还在其错误地将戴尔模式带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战争之中。 2012 年,平板电脑出货量首次超过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时,PC 出货量在过去的几年里也开始显著下降。消费者迅速转向移动设备使戴尔如同其他 PC 巨头一样,在过去的几年里,业务出人意料地快速下滑。 然而,戴尔却希望用“戴尔模式”一统移动设备市场,即过去戴尔电脑基于成本的考虑进行个性化的配制,在外观和体验上整齐划一,推出毫无个性的但却十分实惠的 PC 营销模式。但这一套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却正好背道而驰。 PC 时代的苹果,恰好是一个高度重视外观的公司,且价格昂贵的苹果机难以适应刚刚
7、平民化的 PC 市场,那时候的市场,需要戴尔,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模式整个逆向了,苹果依靠独具个性的外观和使用体验,加上千变万化的应用商城体系,成功实现了再次崛起,而“戴尔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则被其实同样是 PC 市场主流消费者们所摒弃,换了一个网,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消费心理却巨变为个性化,毫无个性的戴尔面对太有个性的苹果之流,只能接连败阵。 “即使戴尔现在走个性化路线,在移动互联网上突进,也会很难。 ”马先生告诉笔者, “戴尔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于消费者的头脑中,戴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 2012 年年初,它才会宣布在美国停售基于谷歌Android 系统的平板电脑,随后戴尔更因为连
8、续的失败而对外宣布,未来戴尔将不会继续研发智能手机,这意味着,戴尔继放弃 Android 平板电脑之后,又停止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开拓。 ” 我们有理由相信,戴尔已经放弃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冲击,马先生意味深长地指出:目前需要重新确立方向的戴尔,在再次起跑前,必须要减少阻力,毕竟无论多优秀的战略家和战略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和绝对可预见的。戴尔禁不起折腾了。 正如戴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官方文件中称的那样,退市是戴尔考虑了一系列选项之后的最好抉择。在文件中,戴尔公司表示,在做出退市决定之前,戴尔考虑了一系列战略选项,戴尔还聘请了一个管理咨询团队,并对这些战略选项进行评估。戴尔表示,经过一系列评估讨
9、论之后,他们认为私有化退市是最好的方案。 路线之争 然而,戴尔的前途并非一片光明。 在戴尔 244 亿美元的私有化协议中,微软向其提供 20 亿美元贷款。虽然戴尔并未明确表示微软未来将扮演何种角色,但业界指出,微软此举是为了巩固 PC 生态系统,同时借助戴尔积累的用户群向企业级市场拓展。 亦有评论认为,此是戴尔“前门拒虎后门进狼”的悲剧。因为表面上,戴尔撇开了其他股东之后,却迎来了一个强势的合作者微软,此举必然将影响到戴尔未来的走向。 毕竟,PC 一直是微软的主营业务,其 75%营收来自 Office 和Windows。由此,微软面临的压力之大自然不言而喻,维持住生态链的OEM 厂商也就成为了
10、微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这被业界指为其“输血”戴尔的主要原因。 然而继续坚守在 PC 行业里,被普遍认为是不可取的,戴尔需要一个新的土壤,而这势必和微软有所冲突。 而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戴尔带来更多转型上的分歧,就在戴尔宣布私有化计划的同时,其表示将推出“超越常规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 ,这一电脑是基于 Android 平台的迷你 PC 机,被称为“Ophelia 计划” ,专家认为 Ophelia 将“有助于重新定义计算机” 。 在某种程度上, “Ophelia 计划”的目标是与微软推出 Surface 和Win8 一样,想通过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桥梁来打通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藩篱,从而将自己在
11、PC 领域的优势彻底平移过去。然而最接近笔记本的 Surface Pro 发布后波澜不惊的表现,似乎在说明这一战略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这毕竟是微软想要实现的梦想,戴尔或许正在扮演一个第三方角色,在微软用传统互联网的 Win 系统打通效果不佳后,用占据移动互联网的安卓系统来再次试图打通,以逐步改变消费者的认识。 但这似乎偏离了戴尔想要的转型路线,外界估计,戴尔真实的方向是去走企业级 IT 服务的路线,毕竟,戴尔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收购了Quest Software 和 Wyse Technology,它希望打造一个软件和服务王国用以对抗惠普和 IBM。Wyse 的意义尤其重大,它帮助戴尔加大了云计算市场的渗透力度。云很可能是戴尔重新赢得企业用户欢心的途径。 戴尔此刻已经走到了生死边缘,要么再度成就名声,要么作为一个曾经的大佬,默默地逐步消亡,而私有化是其迈向生死边缘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选择题,到底目标哪个领域?迈克尔戴尔想要自选,微软想要影响,来自外界的诸多压力也在等待着要么胜利时鼓掌,要么失利时一拥而上分而食之。 (作者为知名 IT 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