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247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摘要:该文通过分析硕士研究生自主创新现状及原因,认为在导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指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建议严格导师遴选制度,完善学术监管与创新机制,加大经费投入,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认为必须培育研究生创新理念,不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才能培养新时期优秀的高级人才队伍。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

2、0-02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领域。而硕士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渠道,也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本文就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精英人才,创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对提高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早在商朝时期,商汤王的洗脸盆上就刻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 礼记大学又作了进一步阐述,意思是说如果能每天除

3、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中央提出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是顺应形势要求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1999 年江泽民同志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05年胡锦涛同志更是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国已开始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西方发达国家更早重视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日本、美国

4、、韩国等许多国家尤为重视创新能力研究和开发,他们把培养创新能力视为走向“21 世纪的道路” , “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 。甚至把创新能力培养明文写入宪法。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 二、硕士研究生自主创新现状及原因 我国硕士研究生目前普遍存在缺乏创造力,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国际学术论文数量偏少,原创性成果稀少2,学时实践应用能力较差,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学位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文质量不高等现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西方先进国家教育相比,无论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措施.环境和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其生产原

5、因有以下几点: 1.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术会议、科研实践活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由于目前我国在导师的遴选机制与国际上较好的大学又有较大差距,导师的素质已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少数导师知识严重老化,既无法将最新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向研究生讲授,也没有能力去解答研究生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少,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课题,科研经费欠缺,无法提供给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有的导师由于科研任务繁重、社会活动多或所带研究生过多及个人责任心等因素,没有精力认真指导研究生,对研究生采取放任自流态度。 2.扩招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经费投入不足,阻

6、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扩招的“稀释效应”直接降低了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迫于就业压力,把研究生学历当作职业敲门砖,学习风气浮躁、学术功底薄弱,一方面学生没有脚踏实地潜心钻研,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紧张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些主客观上的原因使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强国相比很大差距,国家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研究生待遇逐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半工半读” ,对于原本基础不够扎实、生源质量欠佳的研究生教育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犹如空中楼阁,缺少了厚实的基础,创新便无从谈起4。 3.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的研究生选拔

7、机制基本上是“严进宽出” ,过程控制淘汰率低,西方国家大学的研究生淘汰率大约在 30%,而我国基本上是零淘汰率。由此造成学生入学前拼命学,入学后随便学。考试内容和题型大多数题目还是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上,很少有突出评估应试者创新素质的题目,反映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比例相对较少,在入学复试阶段也是走形式,没有精心组织设计考试过程,没有能真实客观地考核入学学生的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水平。只靠死记硬背来应试,从而导致了一批“应试型”人才的出现。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上的僵化、过于强调统一。我国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却是年龄、学习背景等参差不齐,从年龄上说既有刚毕业的应届生,又有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义重新走进校园的

8、往届生;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来说,既有一直从事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又有跨专业考入的学牛。面对这种学生间的差异,设置统一、僵化的课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有时会出现学生因为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而采用一种敷衍的态度,甚至干脆放弃,从而使某些课程的开设变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是教育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不够,一些学科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过时,课程更新率低,未能体现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动态和拓宽学科专业的覆盖面。教学方法灌输授课仍占主导地位。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忽略了对学生潜能和创造力的培养,缺少对研究生在繁杂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缺少对研究生学习方法的教育

9、及自学能力的塑造。 4.高校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在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上,过分关注学术型人才培养,对应用型、技术开发型人才培养关注力度不够,措施不力。研究生论文选题均以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为主,据从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不够广泛,如 2002 年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用发展的研究生有 61361 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 21.73%:另外,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实践活动也明显不足,2002 年参加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其他科技服务的共计 14444 人,仅占研究生在校生总数的 5.11%5。 三、提高硕

10、士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1.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完善学术监管机制及对导师及研究生适当的奖罚措施 研究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导师不应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导师在科研过程中,应跟踪国际最新的科研动向,更多地承接与国际水平接轨的高质量科研课题,在教学中,应摒弃“一言堂” 、“满堂灌”的弊病,发挥组织、引导、控制作用。严格对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导师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才能较好地激发、带动研究生的创新激情、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导师的责任,规范研究生培养,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自由创新的空间,打

11、破导师资格“终生制” ,建立导师动态评估制度,根据导师科研经费确定招生名额,对经费较少导师严格控制招生数,没有科研课题及经费的导师可以取消其导师资格,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对科研成果的转化,论文发表刊物的等级,立项课题的级别等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并作为导师晋升的依据。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针对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必要对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学术道德规范。对发表学术论文须经导师同意。反剽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 2.加大经费投入,创建信息服务平台、支持重点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科技信息平台的搭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可以通过图书及网络查新服务了解国

12、际最前沿的信息,开拓视野,为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创造了优质条件,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产生,高校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生出重大科技成果为目的。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在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中有这样的论断:“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微妙的领域“。 环境因素对人的创新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只有环境因素和创新主体的主

13、观因素紧密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国内研究院、所和学校之间、国内外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通过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讨论使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了解,创新思维的锻炼和培养。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产学研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加强及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1975 年美国政府推出学校与企业“协作教育”的政策,共同培养研究生。斯坦福大学及其企业伙伴的“协作教育”模式是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美国一些大企业,如 IBM 公司、英特尔公司、施乐公司等,均与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英国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的实际

14、工作能力。也非常重视大学与工商企业和政府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国外大学及学校的老师与社会和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筹措了研究经费。企业能把各行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直接带进学校,使研究生能近距离地接触技术前沿,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达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的。产学研结合从多途径、多渠道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及创新的价值,科研成果所具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热情和创造能力。 四、结语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培养具有创新能

15、力的高素质研究生是实现 21 世纪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对国家创新体系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研究生自主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提出严格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营造创新环境,构筑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激励创新实践及奖罚措施。培育研究生创新理念,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播,还重现对某些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习者发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6,引领研究生创新发展,努力培养新时期优秀的高级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 2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2(9):32-36. 3杨旭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2):4-5. 4崔海东.创新能力与研究生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20(5):58-59. 5耿浩然.新形势下六位一体方式培养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2010,3(3):67-69. 6谭镜星,陈梦迁.学科群与大学教育知识自我组织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74-79. 作者简介:唐 霄,哲学硕士,广西大学商学院助教。 通讯作者:赵 慧,药理学硕士,广西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助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