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大学城普通高校学生食品安全 KAP 状况调查近年来,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频频发生,在我国接二连三曝光的劣质食品问题,米、面、油、病死畜禽肉、奶等问题,以及触目惊心的农药、化肥、激素对食品的污染问题,都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群体。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工作的人群产生广泛的影响。因而,研究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行为与知识素养现况,探索提高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有重要意义。 研究以广州市大学城 10 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
2、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 。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大学城 1047 位同学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大学城 10 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表,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
3、现场调查和网络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大学城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行为和知识素养水平。其中现场问卷调查由小组相关调查人员在大学城不同学校校区进行现场式问卷调查,而网络问卷则通过录入调查问卷电子版,将问卷访问链接发放到各大学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论坛和新浪微博树洞等,获得调查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 6 题,食品安全知识 8 题,食品安全态度行为类6 题。共发放问卷 1252 份,其中纸质问卷 536 份,电子问卷 716 份,平均每所高校 125 份。 (三)资料处理 利用 EXCEL、SPSS v19.0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做整理分析。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 10
4、47 份,回收率 83.7%。其中男生 493 人,占总人数的 47.1%,女生 554 人,占 52.9%。 (二)不同专业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 注:食品安全标志识别;致癌物质区分;三聚氰胺人体影响;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皮革奶的有害物质;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从数据的整体来看文史财经类的同学的平均正确率为 63.25%,而理工农医类的平均的正确率为 64.74%。被访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学文理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0,P=0.2290.05)从整体看尽管理科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把握比文科生高,但与所学专业差
5、异性无太大关联,这可能与题目设计的典型性与热点性有关。第七题关于皮革奶的问题中文史财经类的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 30.1%,而理工农医类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 40.7%,大多数人主观认为皮革是有机物,觉得皮革奶中有毒物质是有毒有机物,实则不然,皮革奶并非不可饮用,若将皮革奶中的重金属物质去除,皮革奶理论上对人体无害,但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处理分离流程,导致了皮革奶的安全问题。第八题是对食品安全法律文献的考察,文史财经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 49.0%,理工农医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但整体准确率偏低,学生对食品法的政策实施和内容了解程度不高。 (三)不同年级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区分;三聚氰胺人体影
6、响;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皮革奶的有害物质;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关于食品法规的第八题中,四个年级的准确率分别为40.3%,47.3%,54.2%,61.4%,呈现递增的趋势,高年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掌握程度比低年级高,总体上看,随着年级的上升,准确率并未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一直保持停滞状态,学校应从入学就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素质意识,对进一步提升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四)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调查情况 问卷中我们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 “毒奶粉致大头婴”、 “
7、三聚氰胺奶粉皮革鞋造奶”等事件,就大学生群体对其的看法态度做了调查,60.2%大学生认为“政府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不力” ,18.1%大学生选择“不良企业为牟利不择手段”和 17.4%大学生认为“民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4.3%大学生对此没有想法。另外,在大学生群体就“什么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有力的措施? 这一问题回答时,43.1%大学生选择“执法部门监督” ,39.5%大学生选择“法律法规约束” ,7.3%大学生选择“媒体群众的监督” ,6.1%大学生认为有力措施是“生产企业自律”这些数据体现,大学生群体对政府实行政府职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切实落实执行治理职能的期盼。同时这也说明政府在食品安全
8、领域的监管应加大力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存在漏洞,对违法违规的不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起到的威慑力不足,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五)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习惯调查情况 在选择偏向于哪里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上,55.1%的大学生选择电视、报纸和 42.9 的大学生选择微信、微博作为其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大学生群体乐于接受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方式,有 48.5%的人选择微信、微博宣传,36.2%的人选学校教育讲座。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逐渐成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有必要加强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
9、有基本了解,能够大概区分不卫生食品,但维权意识不强,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了“息事宁人”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加猖獗。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再教育,并且要培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维权意识。 三、讨论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对三聚磷酸钠造假、皮革奶有害物质判别,食品安全标志区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较低。不同高校、专业在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上差异较大这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所学课程不无关系。 从食品态度行为数据分析判断,仅依赖媒体宣传、学校教育讲座,大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知
10、识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国家对大学生乃至国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由我国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到高中大学都缺少关于食品安全知信行的系统教育。 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晓率看,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由此可映射出一般人民群众所具备的食品安全基本素质。对在知识结构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在其中主要关键的问题领域回答水平普遍偏低。宏观上,学生阶层对其掌握、重视的程度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平均寿命。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对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教育对相关食品安全政策的实施的影响巨大,要进一步改善学生阶层乃至我国国民当前食品安全现状,除加大食品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外,还应大力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和卫生素质教育;另外尽管当今媒体对食品安全舆论监督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公益性宣传方面仍有待加强,应充分发挥各媒介的自身优势,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增强大学生乃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只有做到硬和软手段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的严峻现状,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