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汉语言专业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学科,应该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高校在进行汉语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本文作者对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详细的探索,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专业 创新 课程体系建设 探讨 实践 一、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对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汉语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所谓的培养目标就是指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层次等相关内容的明确
2、规定,持此之外还涉及到社会评价标准以及未来服务面向等。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时应该本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在不断完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只有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才能正确地设计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专业设置原则,才能更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正确定位,做到健康与和谐地发展。目前,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讲,就业难的原因并不是社会人才过剩
3、,而是因为高校招生的计划性、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化、培养目标的“专业化”与就业的市场性严重脱节。所以说,在国家“招生的计划性”暂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认真寻找学生就业的“出口” ,并按照学生就业“出口”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将成为任何一所区域高校生存的必然选择。谁先迈出了这一步,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优先权。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后普遍存在就业难的状况。不过,通过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的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率都比较高,达到了 83%,其中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多,大概占 45%,除此之外大概有 17%的学生选择了考研,
4、9%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3%作用从事对外汉语,还有 3%的学生在毕业后当上了村官或者是参与到了“三支一扶”中,剩下的 5%作用则从事保险、企划等其他行业。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情况不佳的今天,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 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在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基础上来制定基本构架。主要包括两门“工具课” ,两门“素质课”以及“职业生涯设计课” ,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来提高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内容为: (一)外语和网络两门“工具课程” 改革开
5、放以来,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越来多的外国人涌入到了我国,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这就导致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果你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不能与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英语文件也看不懂,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网络都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交流与办公工具,如果不能熟练的对其进行操作,就很难在工作中运用的得心应手。 (二)基础综合与专业方向两门“素质课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6、,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所以,在进行汉语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除此之外,在专业方向的确定上应该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的了解,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直接与就业接轨的“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因为当今的社会情况、专业限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学校没有制定直接与就业接轨的“职业生涯设计课” 。所以学校要积极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通过相
7、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迷茫。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未来可从事岗位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就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胜任自己所选择的职业。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的创新性 (一)坚持“培养专业人才与职业人才相结合”的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研究型人才,另一种则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对这一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的研究型人才就是专门负责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要想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样彩门
8、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考取相应的学位。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才,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注重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毕业之后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培养与职业培养相结合,努力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汉语言专业人才。 (二)坚持“一个专业,多发出口”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个专业,多种发展方向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不能过于注重培养某一单一素质。按照这
9、个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开设了文秘和对外汉语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文秘方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扎实的公共关系与文秘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公关能力、写作能力、综合服务和辅助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文职人才。对外汉语方向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立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跨文化交流为辅翼的专业结构模式,培养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代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借鉴和学习国外或境外大学先进的课程体系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汉语言专业的
10、课程体系比较死板,课程也比较枯燥、乏味,缺少创新性,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的实用性 (一)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根据最近几年的招聘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在局限于高学历以及高层次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实践课所占比例
11、,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从一般的社会实践到课程设计,再到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体现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实践性的课程主要有写作技能训练 、 应用文范例研读与习作 、 秘书应用写作 、 诗选及习作 、 词选及习作 、文学创作 、 阅读与评论 、 中小学教师技能 、 新闻写作 、 速记训练 、 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等。 (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加大“应试课程”的比例 汉语言文学专业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课程形式,构建起以学生“出口”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与国际融合接轨为标志、以资源强配置为保障、实用先进的新课程体系。该体系强调夯实
12、学生的专业基础,最后学年结合学生就业这个核心问题,灵活开出“应试课程” ,很受学生的欢迎。如开设的考研专业辅导 、 中学语文教师上岗考试 、 公务员应试 、 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等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能力的人,保证学生凭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快速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就业率,让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发展目标,还能积极培养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它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虽然,我国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不足,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