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建议研究摘 要 目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利用自身优势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作为中部大省、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河南,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在规划蓝图的指引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种前提下,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促使良性发展格局的形成,在实现中原崛起的进程中发挥承接的巨大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中原经济区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24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673 - 0194(2013)16- 0039- 03 所谓产业转移,是指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在生产要素或市场需求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产业在空间地域上发生迁移的经济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产业转移已逐渐成为地区间不平衡经济状况向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机遇面前,河南所拥有的区位、劳动力、资源、经济基础等要素优势进一步展现出来,尤其是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更是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激烈竞争中强势突起,成绩斐然。据统计,截止到 2012 年,世界 500 强企业中已经有 75 家在豫投资,国内 500 强投资的有
3、146 家。另外与河南建立经贸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80 多个。尽管形势大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河南在承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促进河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1 目前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状况 1.1 资金引进量增长迅速 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指标来衡量河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资金引进量规模。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十一五”期间达到 198.7 亿美元,年均增长 37.3%。2011 年实际利用外资 100.82 亿美元,增幅和绝对额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2012 年在全国利用外资下降3.7%的大形势下,河南全省实际利用外资
4、 121 亿美元,比同期增长20.2%。承接国内方面产业转移中的资金引进量本文以“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作为参考指标。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到 9 276.7 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 39.9%。2011 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额有 4 016.30 亿元。从省内有关会议上获悉 2012 年河南全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 5 021 亿元,增长 25.2%。 1.2 承接的产业来源地相对集中 承接国外产业转移方面的来源地大多集中在港台等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但欧美地区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如仅仅在 2012 年上半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的来源地就主要集中在香港、台湾、美国及维尔京群岛
5、等国家和地区,到位金额分别约为:43.73 亿美元、4.44 亿美元、4.66亿美元及 3.16 亿美元,合计占外资规模的 85.1%。同时,我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时,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的来源地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省份。 1.3 第二、三产业成为承接主流 随着河南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产业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相应配套能力的提高,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也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电子、医药、设备制造、化工等产业一直是承接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教育、批发和零售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在河南承接产业中的比重也逐年递增。不仅如此,产业转移的重点也向
6、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转化,同时还呈现出整体性转移的新转变。 1.4 中原城市群成为承接主要集中区域 位于“天地之中”的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进程中,更是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焦作、新乡、平顶山、漯河、许昌、济源等城市为主要节点的中原城市群。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宏流中,中原城市群的集体腾飞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于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也毫不意外地集中在了这里。交通上,陇海沿线的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等,京广沿线的许昌、漯河、安阳、鹤壁、新乡等,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稳健。产业上,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新焦济南太行、新郑漯京广、洛平漯等四大产
7、业集聚带,则逐步成为承接产业的重要平台。 2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增长很快,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 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强手林立 据研究分析,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估计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而且产业转移巨大的经济推动力显而易见。因此,国内中西部省份都不愿错过机遇,有的地方区位优势无可挑剔,有的地方资源优势有目共睹,有的地方产业集群生机勃勃。于是在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中比政策、优环境、讲待遇、谈感情,纷纷亮出绝招。同时东部省份为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经济态势,积极鼓励省内发达产业内迁,这又为国内激烈的争夺带来压力。不
8、仅如此,东南亚部分国家也参与进来。内外的双重压力使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因此,河南省应当仁不让,凭借自身独特优势抓住历史机遇。 2.2 承接产业转移重项目,轻内在 与很多地方一样,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侧重于项目本身的硬件,侧重资金的引进,但对项目本身的领先技术和创新能力等内在重视不够,忽视了消化吸收和学习,甚至有时还盲目引进发达地区的落后的即将被淘汰的产业。这就使河南省整体科技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自身的科技优势也无法形成。从而造成技术上的一直落后或者始终依赖。2.3 产业承接的软环境改善力度不够 产业转移的一方在选择承接地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不仅有生产要素、产业发展状
9、况、区位优势等硬环境,还有如产业政策、人文环境、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等投资软环境。在这方面河南省虽然也采取了部分优惠政策,但对于发达地区的意向转移的产业来说远远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也就是说,从目前河南省已经成功承接的产业来说大多是为了河南丰富的资源、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部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而软环境的拉动作用仍不突出。法制环境混乱、诚信不足、部分地方政府缺乏服务意识、经济观念落后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因此河南要想在中西部激烈的承接竞争中收获颇丰,就必须要重视自身软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2.4 产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紧缺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但是高素质人才却十分紧缺。而对于现代
10、产业来说,劳动力素质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以高级技工为例,据统计,河南省在千名职工中,高级技术工人只有约 13 人;在全部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只占 3.4%,比例偏低,远低于国家要求的20%比例。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使得河南承接的产业不得不过多束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而对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力不够。 3 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对策 3.1 承接产业转移,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转变产业转移中的承接方向,有助于实现河南自身科技实力的整体提高,有助于实现现代产业与高新技术在河南的无缝对接。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入门槛,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必须是科技含量高的新
11、兴产业。技术含量低或者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建议排除在承接之外,否则今后会付出环境与资源双重的惨痛代价,步入“先承接,再治理”的老路。要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对接。目前,河南省的很多企业有着较强的科技创新需求,而另一方面研发机构的科研成果又缺乏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渠道。二者之间出现明显脱节。承接产业转移为它们提供了对接的平台和桥梁。通过承接,可以促使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可以促使高科技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可以促使产业界、金融界、科技界多赢局面的出现,从而最终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体制。要注重鼓励承接中的发达产业在省内建设技术研发机构,促使河南整体科技水平与世界接轨。台湾富士康集团在郑州航空港区建立的郑州科
12、技园就是技术转移的良好开端。 3.2 承接产业转移,秉持“绿色中原”理念 如上文所述,要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入门槛,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必须是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产业转移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高能耗、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要严加审视,不能仅仅只看重引进的资金量和项目大小,而对项目的资源背景、环境条件等视而不见,不能走“先引进、后治理”的老路,要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始终。对于会产生一定污染但又必须承接的项目,要鼓励企业在引进后注重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政府相关部门也要提高关注度,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时,河南省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新型工业化等密切结合起来,在消化吸收发
13、达地区先进产业的技术、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后,形成自身发展的新思路。 3.3 承接产业转移,加大高素质人才引培力度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由于缺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河南省在承接时会有一些障碍,因此必须加大这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以适应承接需要。首先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良好的研究、住房条件、解决亲属工作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来豫创业和工作。另外,还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减少其后顾之忧。培养方面,建议省政府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整体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出一批紧缺急需人才。同时注重优化人才布局,改善地区间人才不均衡的状况。 3.4 承接产
14、业转移,改善自身软环境 产业转移软环境的切实改善,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大力推进改革,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从而使企业各方面的成本降低。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和明确与产业转移不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尤其是与利益分配、产权纠纷、土地使用权、金融信贷等方面相关的内容。提高服务机构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便捷的服务。 3.5 承接产业转移,夯实产业集群载体 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和区域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不仅是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措施,而且也是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要重视产业集群中的软硬件建设,构建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创建良好的园区环境,努力提升现有的服务水
15、平;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通过社会公共研发平台和特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这两个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及可持续竞争力的提高;打造和谐的融资环境,加强对产业集群中企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出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措施,积极支持产业集群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适当倾斜,重点保障产业集群用地计划;加强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群对外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 1梁静波.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1). 2李家祥.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与对策J.经济导刊,2012(2). 3何静. 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6). 4贾志增.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