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寒:走过风暴眼韩寒全面复盘“方韩战” 这场风波后,他终于说“我怀疑这个时代” 禁止放大编辑图注 大中小 4 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韩寒先生从上海赛车场通道的阴影里走出来,略微内八字的走路姿势使他看上去有点累。车队的工作人员和周围其他人都没有放下手中的活,分散给这个黑瘦青年一点关注。黑色长袖 T 恤耷拉在他身上,右边的腰眼处,一簇洗水标和成分标大喇喇地戳出来,在阳光的直射下白到晃眼。或许这商标出现得过于光明正大,或许韩寒一贯以特立独行的反叛形象示人,以至于没有一个人开口询问一句:嘿,哥们儿,衣服穿反了吧。 Susan 同样性格倔强,她告诉韩寒,你可以说 如果不是人物记者问起,韩寒或许永远不会提起
2、Susan。他承认“方韩战”中前两次博客回应失态,而让他失去“神智”的原因之一,就是两段旧事。一是初恋。 三重门可以看作是韩寒的自传,主人公林雨翔是韩寒,Susan 则是他初恋的原型。这是一段在小范围里曾经公开的粉红色回忆。韩寒与 Susan 是初中同学,Susan 是校花,成绩又极好,初三便分到了无所事事的直升班。 韩寒在回忆中称 Susan 为初恋女友,但女方的版本是,韩寒必须要进入她已经获得保送的市重点高中松江二中,两个人才能在一起。 第二段旧事衔接着第一件。为了 Susan,韩寒一度恶补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初三时达到顶峰,考了一次 100 分。这唯一的 100 分来得突然,被班主任兼
3、数学老师怀疑为抄袭。韩寒被单独隔离起来,将试卷从头至尾再做一遍,油墨印的试卷有一处字迹化开,韩寒问,这是什么数字? 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韩寒作弊,理由是,做过一遍的卷子第二遍怎么可能不记得题目。 “这么多题目,我只会解答,哪记得题目里的数字。班主任用的手法和方舟子的一模一样。然后他当场宣布。这是我少年最大的阴影。 ”韩寒说。 时过境迁,韩寒的初中好友还记得那次让众人弹眼落睛的数学满分。很长一段时间,韩寒觉得抬不起头来,对数学刚刚建立起的一点兴趣和信心也全面瓦解, “那次冤枉直接导致了我高中理科的崩溃” 。 这层陈年疮疤,纠结着麦田和方舟子对韩寒三重门代笔的指控,是其始终不愿意细说的秘辛。
4、事件最初几乎是膝跳反射式的过激回应,与之也有着牵丝绊藤的联系。在“方韩大战”中屡次被问及“作者怎么可能不记得自己曾经写过的东西”时,韩寒都会回忆起那年中考前的阴霾。 “这次的事情等于是那次事情的一个扩大版本,麦田一个阴谋论,仿佛我 13 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这就是为什么别人觉得很多质疑我完全不用回应,但是我还是被激怒了的原因。 ”韩寒说。 回到韩寒情窦初开之时,他最终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如愿进入松江二中,理科成绩一蹶不振,高一一结束便被留级一年,同 Susan 的感情也几度搁浅。两个人断断续续交往至 Susan 进入复旦大学,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所谓“代笔门”中,最让韩寒难以接受的方派的一项质
5、疑就是三重门明明是少年韩寒献给初恋女友的一本书,却被说成是父亲代笔。 即便在代笔质疑最为甚嚣尘上的那段时间,韩寒也从未将此作为回击代笔论的有力证据。 “我要保护我的前女友,我的家人和朋友都被攻击和骚扰,如果事情再牵涉到她怎么办?这是我的事情,她的事情,我为什么要主动拿出来和人分享?” 在接受本刊采访的前几天,韩寒和远在香港的 Susan 通话,韩寒已经为人父,Susan 今年也将出嫁。Susan 明白了韩寒保护她的心意,她在众好友眼中同样性格倔强,她告诉韩寒,你可以说。 这场风波后,他终于说:“我怀疑这个时代” 事情起源于 1 月 15 日的北京周末,那原本是个“令人愉悦的星期天的夜晚” 。下
6、午 6 点,韩寒出席一个赞助商的晚宴,路上接了个初中同学的电话,调侃说:“最近要给领导交年终总结,借你的团队用一下吧?”这是韩寒第一次注意到那条引来风波的微博,但“完全没有想去搭理” 。IT 从业者麦田先生发布人造韩寒一文,就是在当天早些时候。韩寒不以为意, “这一质疑早在 2007 年就有网民提出来了,后来 2010 年又有一次” 。那还是博客时代,并没有闹出多大的动静。 然后在那个晚宴上,某微博大 V 过来和他寒暄:“文章真的全部是你写的吧?”韩寒用手机看了下那条微博被转发了几百条在得到韩寒“绝对没有”的回答以后,微博大 V 当下表示, “那我相信你” 。 韩寒很不舒服。他本以为,代笔这个
7、事实问题再简单明了不过,不会有人问出口,遑论微博大 V 这样的名人。而且,他要将事实问题转换到人品层面才能够做出选择“他相信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我到底有没有代笔这件事” 。 韩寒仍然没有回应的意思。晚宴后他看了场大魔术师 。那是这部贺岁片上映的第三天,片中有韩寒喜欢的梁朝伟。 他没想到,生活在这个当口给他变了个戏法在这之前,他是韩寒,名望与头衔无需罗列;在这之后,他成了骗子,是韩式利益集团的头,是可耻的使用代笔者的抄袭作家,是在网络被人群殴还击无力的“韩 2”这个在他眼里漏洞百出的“戏法” ,却让众人喝彩欢呼,让更多人冷眼旁观,韩寒搞不懂这是怎么了。 这个曾经众多杂志的封面人物和领受“是过去十
8、年美好的一部分”致辞的年度人物在这场风波后终于说:“我怀疑这个时代” 。 韩寒还清晰地记得这个时间节点。从电影院出来,他翻了翻积存的短信,几乎都是询问团队代笔的内容。一回到酒店,终于忍不住查看了下麦田的微博:已经被转发两三万条。这个数字意味着, “已经有人愿意相信这种阴谋论了。 ” 韩寒点开这条微博的评论, “我就震惊了” ,韩寒回忆:连续几十页的回复大意都是,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也觉得一个写文章的人怎么可能把车开好呢,原来是团队写作。这导致他写那篇回应的文章时“芳心大乱” 。 麦田只是接上了一根引线,来自韩寒熟人的短信和电话以及网络负面评论则是火星。韩寒坐不住了,他打电话给“代笔者”路金波,
9、“金波说,他这里也有很多记者打电话去问了,那你就回应一下呗。 ” 回应文章几经修改都写不合意。1 月 16 日凌晨 4 时 14 分,韩寒发表了博文小破文章一篇 ,以“2000 万元人民币+封笔+赠送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的条件,公开悬赏举证他的“代笔人”和“包装团队” 。他赌咒说:如果真的存在有人为他代笔的现象, “我将不能活着看到自己女儿长大” 。发表博文后又觉不妥,马上又把关于女儿的文字全删除掉:“我算了下,砸锅卖铁是能凑出 2000 万的,性命和身家,这就是我的全部了。 ”韩寒想通过这样的极端方式表明态度。 事隔三个多月,韩寒亦承认这是个败笔。这个回应显得毫无章法且爆发气质浓重,很快被解
10、读为封口、炫富和拿钱砸人。 方舟子先生加入质疑战团的同一天,麦田向韩寒等人致歉。而“代笔”一词的性质也已悄然改变,作为杂文作者的韩寒基本澄清事实,相反,作为新概念参赛者和三重门作者的少年韩寒陷入代笔罪名。对韩寒的指控,从商业包装转为原罪。 原罪论激起了韩寒的反弹,紧随其后,韩寒博客回应失当。又一次,韩寒事后不无后悔。他甚至替自己“复盘” ,他应该更高明更有风度地回复:第一,如果真的有代笔,不可能 13 年来从未被发现;第二,写作不比 IT,个人风格是藏不住的,如果有团队协作,风格必然会乱七八糟;第三,写文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我也希望有代笔,可以让自己安心赛车。 韩寒如今承认,那两段“猪一样的
11、回复”不是他常态的表现。 韩寒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过了一会儿才说, “写一下也好吧” 韩寒第一次对方舟子起了“恨意” ,是在过年的时候。春节的头几天,“代笔”的矛头直指韩寒的父亲韩仁均。 在此之前,麦田的道歉和方舟子的介入曾一度让韩寒放松,甚至有点开心他以前对方舟子的印象是“打假斗士” ,代表着科学精神,方舟子登场, “对我的质疑一定会得到澄清。 ”双方都是网络偶像,各自有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各自经历网络论战无数,各自也总是 PK 后获胜的一方。韩寒一度天真地以为,这个他至今遇到的最厉害的对手是可以争取成为队友的。 腊月二十九深夜,韩寒回到上海,打开电脑,吃了一惊,事情在往更坏的方向发展。网上战局
12、变得一团乱麻,方舟子一马当先,身后一个又一个圈子扎堆赶趟地加入进来。以韩寒自己的观感来说,左派的嫌其太右,更右的又嫌其不够右,再加上文化圈的文人相轻和对写作不了解又缺乏幽默感的人,所有人凑在一起,混战。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境地” ,因为代笔一事,指控者无法彻底坐实,自己亦不能完全证伪。 和韩寒一起在首届新概念作文竞赛中出道并成为好友的蔡崇达,在文章中记述了韩寒度过的这个特别寒冷的春节: 大年初一下午,韩寒回松江老家去拿自己三重门的手稿了。在松江老家,韩寒开始一张一张铺自己三重门的手稿,他构想的画面是,自己坐在手稿上,很坦荡地笑。他心里想着的是,手稿晒出来,一切阴谋想象该结束
13、了。 父亲韩仁均是在韩寒的半强迫下,答应帮忙拍这张照片。当韩寒一张张在铺手稿,父亲在旁边不发一语,父亲觉得这是种羞辱。而韩寒终于也没能做出足够开心的笑容。 “虽然坦荡,但看着让人心酸。 ”这是父亲后来的评价。 初七下午,父亲韩仁均拿着这几天翻找出来的各种手稿和家书,问韩寒,现在好多人通过质疑我来说你,你看,我需要写篇文章交代下自己。 韩寒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过了一会儿才说:“写一下也好吧。 ” 韩寒读完父亲的“交代” , “突然理解文革期间,那些老作家那种恨不得剖心自证的滋味是什么。 ” 他打电话给父亲:“没什么,文章我细看了。 ”“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其实你不用写也可以的。不过既然写了就写了
14、。 ” 韩寒认为父亲韩仁均是事件中最冤枉的一个。 “他是特别清高的那种人,他一个人在单位混得很差,他又特别不喜欢走关系。于是我妈跟他老吵架,是因为我妈希望他混得好。混得好你要托关系的,你要成为党员。可我爸连党都没有入。他这一辈子是根本不可能托人办什么事的那种人。 ” 韩仁均能感觉到周围的一些人在他背后指指点点。 “我爸几十年清清白白做人,现在被人说成这样,对他实在是莫大的侮辱。 ”韩寒说。 “代笔门”之后,网络上充斥着诸如从笔名韩寒看韩仁均的英语水平这样的攻击性网帖。事实上,30 年前, “韩寒”确实是韩仁均最得意的笔名,简单又好听好记,两个字在新华字典上都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太过喜欢这个笔名,
15、干脆用来给儿子命名。 韩仁均又翻检出韩寒小时候的病历为韩寒被指摘代笔的文章求医正名。 “我爸就记得是个星期天,当时就翻了下日历而没找病历查,结果差了一周时间。 ”韩寒解释,但终归说多错多越抹越黑。 韩仁均费尽功夫只是为了证明他替儿子代笔的只有两个字:韩寒。他最后花了更大的功夫才明白:一切都是徒劳的。 对于“韩三篇” ,韩寒曾“抱着深深的期待” 韩寒有点懒,玩心也重,但在很多人看来,他几乎从来没有浪费自己在写作和传播上的禀赋:十多年前,他不无得意地在班中传阅自认为写得有趣有水平的小说段落;6 年前,他以一篇文坛是个屁 谁都别装逼挑起“韩白大战” ,一举折下博客世界的吵架王桂冠;30 岁的时候,他
16、几乎用倚马千言的写作速度贴出引发爆炸性讨论和质疑的谈革命 、说民主 、 要自由三篇被称作“韩三篇”的博文。 这一禀赋让他名满天下,亦让他谤满天下,使他得以自以为洞悉人性之复杂:十几年前,当他靠新概念作文竞赛和三重门少年成名,很多围绕着他的伙伴以羡慕、嫉妒、挑剔和保持距离等方式淡出了他的生活;6 年前,陆川、高晓松等名人在网上曾对他进行“清剿” ,有些和好了,有些则埋下更深的恩怨;30 岁出头, “韩三篇” 居然起到了将不同派别团结到一起共同“倒韩”的作用:“左派对你本来就不满,极右又觉得你妥协” 。 某种程度上,可以把“韩三篇”看成是韩寒给自己 30 岁的“谋变”之作。韩寒坦言自己“抱着深深的
17、期待” 。 李承鹏等本来的朋友开始宣布和韩寒划清界限,紧接着,是更多学者和作家的质疑。曾经的朋友一个又一个出来反驳他。 “讨论文章层出不穷,我的作用也就起到了。很多平时不能说也没人多说的话开始七嘴八舌说出来了。 ”当韩寒开始写作第四篇关于选举的文章时,代笔门出现了,更多原来的“朋友”表态了,有的还“表演”了,让自诩出道早见识多的韩寒只能报以沉默。 来自作家和出版行业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多,一位和韩寒同样是“80后”的青年作家说:“这几年你占据了太多媒体资源,压榨了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出版空间。 ” 4 月初,知名作家冯唐先生发文指摘韩寒的写作质量,并说自己看了方舟子的材料,对韩寒“产生了一些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