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406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行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物质文化是整个专业文化体系的基础和载体。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一定要体现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可以通过布置教学环境,建设高仿真实训室,打造数字化校园,加强报刊媒体宣传等,来构建具有行业、企业特征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业特征;专业文化;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12-59 -02 校园文化建设是体现高等院校教书育人实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但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共性,更应紧

2、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的个性,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养的要求,把学生学得一技之长、服务社会的理念作为核心价值,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具有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体系中,校园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外部形态,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它更直接、更具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其大到整个校园内的建筑设计、环境美化,小到校牌、校徽、信函的制作等,是被人们第一眼所感知到的实体文化。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认识职业生涯的主旨作用,还应把“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校企合作,产学研

3、相结合”这一高职办学理念固化校园物质文化。结合行业职业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行业背景和企业文化色彩,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一、高职院校建设具有行业特征的校园物质文化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设具有行业、企业特征的校园物质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质量第一” 、 “信誉为本” 、 “顾客至上” ,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校园物质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渗透,能促进高职学生对企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劣习,树立正确的

4、人生观、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学生在校园中接触到大量的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行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在还没有走上社会之前,就提前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就很难在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产生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内在动力。 (三)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毕业生大多阅历浅,心理尚不成熟,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其中一些毕业生在跨出校门进人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通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

5、和严明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积极向上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接触到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流程,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实现与企业员工在价值理念、行为方式上的“零距离”对接,从而使其毕业以后减少磨合期,更快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 (四)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 当今时代,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高职院校的企业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利的环境,让高职学生及早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去,更多地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明确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他们

6、的创业信心,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二、构建具有行业特征的校园物质文化的措施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载体。在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在环境布置上体现行业、企业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合理实施。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中,感受到行业特征、企业精神,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较高的认知与了解,突显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内涵 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可以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加强企业文化所要求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努力使学生接触到与以后的实际工作岗位十分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的企业文化

7、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全方位、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渲染出富有特色的职场氛围,有效实现校园文化地辐射功能。 措施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主体建筑物上突出具有职业特征的校风、校训,在校园主干道建起富有职业感召力的模型和雕塑,在教学楼、实训楼张贴有关职业及创造的名人名言牌,在校园马路两侧增设鼓励学生创新言行的路牌、灯箱等等,将校园内的楼、路、实训基地等以合作企业或优秀企业家命名;教室、办公室的环境布置体现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或企业负责人的相关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各系部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建立展窗,办出企业文化的精品。 (二)建设高仿真实训室,全力营造与企业生产流程相类

8、似的实习环境 高职院校在物质层面中应突出“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环境。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而不是体现在理论水平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设备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有科学的、仿真的实训楼和专业实验室。 措施方法:按企业的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大体相同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尽量与企业工艺流程相一致,尽可能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 ,融教室、实训、实验、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

9、学、实物展示、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校园内要设立尽可能多的开放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为学生创造训练技能和考取多种证书的良好条件。 (三)建设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载体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数字化校园是基于校园网络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空间,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和现代化。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形态的校园网络文化,以其交互性和多元性,推动着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也是学生了解学院、了解系部、展望职业前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校园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 措施方法:可在校园

10、网站上建立“校企合作空间” 、 “系部 BBS”等,校企双方可就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就业咨询、顶岗实习、用人需求和毕业生回访等事宜进行交流;各系部也可与合作企业在网上建立联系通道,使企业的优秀文化、求职信息、行业动向等都能及时发布、传递给学生,企业也可从学生那里直接获得求职、咨询等相关信息。两者实现经常性的对接与互通,就能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形成良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四)加强报刊媒体宣传,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的意识 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实物形态的建设,还包括对内报导、对外宣传等。只有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的优秀文化才能让更多的教职员工、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文化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并

11、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不断提升学院的知名度,把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显著成绩。 措施方法:学院的院报、内部刊物等可以以“专业文化建设”为主题开辟专版、专栏,鼓励教师、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实习学生、毕业生积极投稿,各抒己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果,引起全院教职工对校园专业文化建设这项工作的重视,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氛围。同时,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片中加大校企合作良好典范的宣传力度,对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多加报道和宣传,将具有行业特征的校园专业文化的辐射面扩大到全院乃至全省范围。 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沉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并影响其行

12、为,促进其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统筹兼顾,做到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步,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使其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促进与协调,从而实现校园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萍.浅析高职院校学校文化建设J.科技经济市场,2007, (01). 2王雯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J.光明日报,2007, (03). 3许红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8, (29). 4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 (12). 作者简介: 董薇,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周寅飞,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化工安全工程、高职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